藍立克

藍立克

藍立克,號心源齋主,著名中國山水畫家,1939年3月生於青島,1963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山東畫院高級畫師,青島市文聯委員,青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青島美術家協會顧問、山東省高校書畫家協會副主席。1999年,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百傑畫家”稱號。

基本信息

簡介

藍立克簡介

藍立克,號心源齋主、浮山翁。青島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63年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至今五十餘年,並致力于山水畫創作和美術理論研究。出版有《藍立克畫集》、《藍立克山水畫集》等。

1999年中國文聯授予“中國百傑畫家”稱號。

被多家專業藝術機構和媒體評為最具人氣、最值得收藏與關注的藝術家。

藝術成就

其山水作品經常參加國家級和和省級美展,還被選送到日本、馬來西亞、法國等西歐一些國家和地區展出並多次獲獎。作品經常在《齊魯畫刊》、《國畫家》、《中國書畫報》、《美術》、《美術觀察》、《當代美苑》、《美苑》、《華夏美術》等專業藝術刊物等報刊發表和介紹。出版有《藍立克畫集》、《藍立克山水畫集》、《藍立克山水冊》、《藍立克山水專集》。曾應邀赴日本、韓國、德國、法國、 馬來西亞、台灣等國家或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和舉辦畫展。1996 年 7 月參與創作的巨幅《紅 軍二萬五千長征路畫卷》由中央軍委收藏,受到軍委領導的親切接見和表彰, 《人民日報》 、 《解放軍報》均作過專題介紹和報導。畫家傳略被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美 術家》等多部藝術辭書,代表作品入編《當代中國山水畫集》《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集》 、 《當代扇面書畫集》等三十餘部大型畫冊。中國文聯授予“99 中國百傑畫家”稱號。

萬物靜觀 自得其樂

萬物靜觀 自得其樂—著名山水畫家藍立克教授印象 。採訪藍立克教授是元旦過後的一個星期天從他那坐落在青島大學的家中開始的。 這也是筆 者第一次零距離接觸這位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原美術系主任。 雖然教授年近七十, 但他那炯炯 有神的目光里仍然透著一股英氣,洋溢著多年教學和繪畫給他所帶來的樂趣。如教授所言, “一天不畫問題多,兩天不畫走下坡,三天不畫沒法活” 。繪畫是藍立克終生的愛好,從他 的畫作中印證了:“筆下的山水,留戀品味之中感覺在躍動在飄忽而又難以把握眼中的山 水……由此也足見藍立克教授對中國畫中山水的傳統的吞吐和溶化, 對傳統的反芻和創新。 ” (甘一鳴《生辣豪縱,蒼潤兼容》 ) 任憑風浪 穩站講台 “胸無得失心常泰,腹有詩書氣自畢” 。這是三十多年前藍立克教授從青島日報上見到過的 一句話,多年來記得很清楚。自己覺得這是一個提高、淨化心靈的過程。臨近中午,談興正 濃的藍立克教授把我們帶到了位於山東路古玩城的由青島吉金堂美術館策劃主辦的 “山高水 長——藍立克等四名畫家山水畫聯展”現場。邊看展覽邊聊天,藍立克教授說過去一直從事 教學工作,致力於培養人才。退休之後才開始參加一些展覽活動。60 年代在紡織工學院工作 時,和時任教研室主任的我市著名畫家張朋先生從事教學工作,併兼做具體的教研工作。 後來, 藍立克還和我市著名書畫家高小岩和馮憑等一起在老年大學教過課,直到現在,不管社會上人 們多么浮躁,藍教授仍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教書育人上。他深有感觸地說,要感謝第一 個辦老年大學的人,老年大學的創立,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貢獻。因為很多從領導崗位退下 來的老幹部都把到老年大學學習書畫當作了一種抒發情懷、 寄託未來的好辦法。 而他們尤其 喜愛上藍教授的課。有一年大雪封路,為了不耽誤教學,藍教授竟然從山東路一直步行到位於 棧橋的科技館,看到藍教授冒雪來到後,座無虛席的老學員們都全體起立鼓掌。一位評論家說 過, “當今中國畫由於商品經濟的衝擊,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令人嘆息。然而,在當今的 中國畫壇上,才藝高超,含英咀華,自成家法的藝術家仍觸目可見。青島大學美術學院藍立 克教授便是一位承接傳統,勇於創新的山水畫家。 ”採訪中,藍教授的夫人說:“很多學生說藍 教授的畫水平很高,是名家之一,大家手筆。需要炒作一下。而藍立克始終堅持‘我要用作品 來說話,寧做大家,不做名家’”因而,熟諳書畫市場的發展方向和操作要領的藍立克,一直 。 是“任憑風浪,穩站講台” 。 一逕入雲 遠眺群山 作為 2008 年最具收藏價值的百名中國畫家之一的藍立克教授,從他的畫作中可以看出他研 學石濤、黃賓虹的畫風,同時得益於著名山水畫家關友聲的教誨。關老沉雄的筆墨,淵博的 學識,豁達的氣度,以及對石濤提出的“畫山川,必須熟悉山川”和“搜盡奇峰打草稿”的 理解。使藍立克走出了一條承接傳統,銳意創新的藝術創作之路。他的作品不擬形似,重在 神韻意境,又主張以書法入畫,境界優美奇峻,墨色渾然一體,疏密明暗隱現皆良多趨味, 生動而不粗俗,精密而不纖弱,他通過大量的寫生,把山水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盡顯出 秀媚的普陀、峻拔的雁盪、雄奇的嶗山的精神風貌,他的作品以墨筆山水為主,其丘壑、章 法、筆墨、境界亦無一不精到,氣脈尤皆能一貫。從他的力作《雁盪石樑洞》《嶗山紀游》 、《普陀山色秋更佳》中可以看到,或畫面上布滿奇峰怪石,或高聳天際,或傲視湖海,瘦骨 嶙峋,奇姿詭態,極盡穿插變化之能事,山崖峽谷間點綴著苑亭、樓宇、亭廊、松柏,令人 自然聯想到這些就是著名的中國名山奇觀。 “深知稟賦、天性對於藝術的重要意義的立克, 在山水畫的現代過程中也找到了自己,此即石濤‘我自為我,自有我在’之謂罷” (中央美 院著名畫家評論家劉曦林) 。在苦苦求索中國山水畫的傳統筆墨色彩藝術中,藍立克教授歷 經了“打進去”和“跳出來”的過程。曾經影響過他的大家,並未束縛他個人的創造。他的 畫既保持了線條的韻律感和墨的豐富性, 又適度地運用了色調的美。 藍立克教授的不少山水 畫作,令人嘆服畫家構思之獨特,手法之高超。 回歸時代 傳統筆墨 從藍立克教授的畫作中可以看出, 他既有對傳統的深入研究, 又注重生活、 並在生活中尋求、 探索時代的筆墨語言。他重視自然規律,藝術規律,更重視用心去體驗大自然的美。正如中 央美院教授、 著名理論家聞立鵬先生在九十年代觀看了青島畫院第一次進京展藍立克教授的 作品時所評論的那樣:“一種新的繪畫語言出現了” 。在闡述他的齋號“心源齋”的來由時說 到: “心源齋”的含義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而其深層次內涵就是在作畫時,要用線條 來說話,一幅畫要像個交響曲,筆墨要當隨時代。因此,從藍立克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有些 筆墨運用的非常強烈,而且在山水畫中比較早地運用了黃顏色。有評論家評價藍立克教授的 山水畫: “形同草篆的中鋒用筆,變幻莫測的焦墨破水,一望便知是藍立克的畫作。儘管畫 中時而出現西洋式的現代建築或山村民居, 但那已經是屬於藍立克的經過筆墨高度提煉的標 志符號。 ”於東波在“藍立克山水畫淺談”一文中談到:“藍立克不僅繼承了石濤,黃賓虹兩位 大家優秀的筆墨精髓,而且承襲了黃氏畫中“內美”的重要思想。 ”應該說,藍立克教授的山 水畫中顯而不悶,密而不亂,於狂放中有含蓄,於艱澀中有靈動和滋潤,他在並不細節描寫 的同時,高度把握了整體效果。因此,他筆下的山水有他內心的感受,有屬於他自己的主觀 世界與客觀世界之間引出的一股洶湧而美麗的激流, 他藝術而有機地運作線條和焦墨, 整體 畫面重視山川氣勢,境韻之表現性。設色在重點部位形成響亮的主調,使畫面融入了現代審 美意趣,又達到了傳統與現代,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把充盈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表現 的淋漓盡致,使人驚心動魄,盪氣迴腸。 放眼未來 樂在其中 “人過七十筆越老,千軍為掃萬馬倒” 。這是藍立克非常欣賞的一句話。在當代頻繁興起的 各種藝術潮流中,年逾古稀的藍立克教授,沒有那種隨波逐流的浮躁心態,卻表現出“萬物 靜觀,自得其樂”的風度和豪氣,樂此不疲地進行著山水畫創作,他性情韻氣高華,堅持學 術性,不追逐名利,不追求時髦;他從事學術研究,教書育人,從不考慮個人得失。在長期 的教學實踐中收穫頗多, 他說教學生的過程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自己始終堅持毫無保留 地將自己的技法傳授給學生。潛心育人的同時,打造更加富有刻意創新,標新立異的藝術作 品。退休後,青島大學美術學院又返聘藍教授回校授課。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藍立克欣然應 許。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 藍立克在齊魯大地培養了不少象美術學院院長王少波那樣有影響 力的書畫家。而自己一貫堅持搞學術性繪畫的路子,從不迎合市場和評審的需求和審美,盡 力畫出具有時代感和風神的作品來。他將以其獨特的、充滿內美的筆墨語言以及對“物理” 的深刻把握,使作品呈現出高格調的、強烈的個人風格,在當代山水畫壇獨樹一幟,令人矚 目。 採訪結束時,藍立克教授說,綜觀古今大師的藝術作品,我們作為一個後學者,應一手伸向 生活,一手伸向傳統,不斷地加強人格修養和藝術修養,勤奮耕作,才能把自己的光和熱充 分地釋放出來,這是我對青年畫家的寄語,也是自勉的信條。我們期待著藍立克教授的個人 展早日進京,期待著他創作出更多的雄渾蒼莽,大氣磅礴的富於新時代的中國山水畫。

代表作品

山水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