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縣

藁城縣

藁城縣,地處河北省石家莊市,1973年以來,尤其1973年與1974年兩年間,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西台”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總計2000多平方米。

基本信息

藁城縣藁城縣
藁城縣地處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是商王朝直接統治的區域,謂之王畿。因此,文化發達,遺蹟遺物豐富多樣。通過幾次文物普查,從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在本市已發現商代遺址達十五處之多,遍布滹沱河兩岸、藁城南北,其中主要的有:台西、前西關、靳莊、北龍宮、禪房、故獻、陽台、張名甫、南洛鄉、王家莊、北旺等地,在興安、南尚莊、南董等也發現一些蛛絲馬跡,這些遺址截止目前經過科學發掘的只有台西商代遺址一處,其他各處,只是在文物調查中採集了一些標本,其年代、文化面貌尚不明晰。

概況

藁城縣藁城縣
1973年以來,尤其1973年與1974年兩年間,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西台”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揭露面積總計2000多平方米,獲得了十分重要的科學成果,除發現房屋遺蹟、灰坑(包括祭祀坑)、水井、墓葬外,還出土了3000餘件器物,其中包括青銅器、玉器、石器、漆器、骨器、陶器、甲骨、原始瓷器、植物種仁以及醫療器械等。遺址中發現的房址是我國商代考古的一項重大發掘成果。房址先後發現14座,其中二座系“半穴式”,其餘均以木材為梁架、以夯土或土坯砌築牆壁的地面建築。房屋平面多呈長方形,間數不等,有單間、雙間、三間之分。每間長4—6米,寬3米,有的房屋山牆異常堅固,至今殘存一般1米左右,最高達3.38米。這在商代遺蹟中極其罕見。屋頂形式以硬山式、平頂式和斜坡式最多。個別山牆開闢小型風窗,從而為後來的建築上普遍設備“風窗”開創了先河。有的房屋四周劃有白色的輪廓線,表明在當初建設時是經過事先設計的。有的房屋在建設過程中還用奴隸奠基。祭祀坑多在門前,其內埋入頭骨和屍骨。這是在我國建築史上使用人牲的最早例證。

遺址中發現的兩眼水井,結構保存完整,井內遺存陶罐或木桶等容水工具。一號水井,井口為圓形,直徑2.95米、深5.9米。井底用四層木樁構成“井”字形井盤,為加固起見,使用大小不等的木樁插入井壁。二號水井,井口呈橢圓形,直徑1.38—1.85米、深3.7米。井底為長方形,所設木質井盤結構與一號井大致相同。我國的水井發明很早,至遲在原始社會晚期龍山文化時期即已出現。但是,這個時期的水井結構還很簡單,井底不設井盤,提水容器也僅見陶罐。而首次發現的證據確鑿的台西兩眼商代水井,在結構和提水工具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為研究我國開發和利用地下水資源的歷史增添了一項新資料。

發掘過程中共清理墓葬112座。從規模看,多為中小型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室一般長2米、寬0.7米。有的墓底還有腰坑。從葬具、葬式看,大多有棺無槨,以仰身為主,俯身次之;從隨葬品看,多數為日常生活用品。比較大型墓葬才殉葬奴隸,殉葬人數不等,少者1人,多者2人,其中有的生前受過兩次刖刑,死後又被殉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