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倒牛

目中文名 屬中文名 種中文名

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柿樹目

目英文名

Ebenales

科中文名

熏倒牛科

科拉丁名

Biebersteiniaceae

屬中文名

熏倒牛屬

屬拉丁名

Biebersteinia

種中文名

薰倒牛

種拉丁名

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Maxim.

生境

生境: 草甸, 河灘, 路邊乾山坡

海拔下限

700

海拔上限

37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內分布

陝西省, 甘肅省, 青海省, 新疆自治區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cm,全身被黑色腺毛和白色長柔毛,具濃厚的特異臭氣。根粗壯,紡錘形,稀分枝,表皮褐色和黃褐色。莖有明顯的縱棱,圓柱狀,中空,基部稍木質,具多數殘存的膜質葉鞘,下部微紅色,上部綠色。葉互生,長12~30cm,寬4~16cm葉片輪廓矩圓狀倒披針形,向基部漸狹,葉片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小裂片條狀披針形,長約10mm,寬2~3mm,兩面有柔毛;葉柄長5~10cm,被黃褐色腺毛和柔毛;托葉膜質,分離,卵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大型,長達40cm左右;花黃色,多數,排列緊密,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卵圓形,近膜質;萼片5,長4~5mm,卵形,形狀大小不等,先端漸尖,覆瓦狀排列,花瓣5,淡黃色,倒卵形,稍長於萼片,頂端波狀,下部有短爪,基部有5個互生的腺體;雄蕊10,花絲基部聯合,其中5枚基部寬膜質,具長柔毛;子房深5裂,5室,花柱離生。蒴果,圓球形,不開裂,頂端無椽,成熟時果瓣不向上反卷。

藥用信息

以花序和果序入藥,7~8月在開花末期、果初期(幼果期)割取花序、果序,切段,晾乾。1.中樞鎮靜作用:試驗表明能與巴比妥類藥物產生協同作用,延長小鼠灌服戊巴比妥鈉後的睡眠時間,但不能對抗由硝酸士的寧或安鈉咖所致的小鼠驚厥。
2.解熱作用:分別以三聯疫苗使家兔與豚鼠致熱,再分別給以薰倒牛、水、安乃近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作對照觀察,結果表明,薰倒牛浸膏具有解熱作用,但較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的解熱作用為弱。3.抑菌作用:體外抑菌試驗表明,薰倒牛浸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4.平滑肌解痙作用:用家兔迴腸及十二指腸離體腸管試驗,結果表明薰倒牛浸膏能對抗由乙醯膽鹼、組織胺、氯化鋇引起的腸平滑肌痙攣性收縮,顯示薰倒牛浸膏具有鬆弛腸平滑肌的解痙作用。5.降血壓作用:為短暫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