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懷義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鄂(今陝西省雩縣)人,闖蕩江湖(販賣藥材),練就了健壯的身體,粗獷中不失為幾分英俊。

薜懷義原名“馮小寶”。
薜懷義這個名子的來歷可非同一般。
在武則天幾十年的統治時期,有兩個問題最讓人詬病:一個是酷吏,另一個就是包養男寵。武則天晚年,一批男寵慢慢走進她的生活。
而這批男寵的開路先鋒,就是馮小寶,也就是薜懷義。馮小寶本來是在洛陽城市井之中靠賣野藥為生的小貨郎,想來為了宣傳藥效,還得把自己鍛鍊得精神點,相當於老北京天橋上專賣大力丸的,賣藥之前還要先比劃幾招。正因為從事這種職業,馮小寶身體結實魁梧,又能說會道,被一家豪宅的侍女看上了,成了侍女的情人。這個侍女的主人便是宗室謀反案之後為了保命,主動要求當武則天女兒的千金公主。這個侍女偷偷把馮小寶領到公主府幽會,不小心被千金公主發現了。起初自然是勃然大努,但是看看跪在地上的馮小寶一表人才,千金公主也就原諒了他,不僅沒有懲罰他,還把他留用了。留用之後,經過一番檢驗,千金公主覺得馮小寶確實是難得的人才,千金公主本人當時正在努力討好武則天嗎。於是又把他包裝包裝,孝敬武則天。
武則天當時已經是太后,高宗去世了,再也沒有能夠真正約束她的人,而且她又剛剛平息了李敬業叛亂,正需要好好放鬆一下,於是就笑納了。可是禮物雖好,武則天也有點犯難,如何安排他呢?直接讓他進宮自然不妥,畢盡高宗屍骨未寒,自己作為太后多少要顧及點影響,想來想去,武則天有主意了。唐朝宗教氣氛濃厚,和尚道士經常出入宮廷,武則天便令馮小寶出家為僧,贈名懷義,這樣進宮就方便了。可是還有一個問題,小寶出身太低微了,雖然武則天不拘一格用人才,但是說起來一個江湖賣藥的,讓人不舒服。怎么給他換個出身呢?當時武則天的小女兒太平公主已經出嫁了,丈夫叫薜紹,武則天靈機一動,讓薜紹認了小寶做叔叔。這樣,經過兩渡包裝,馮小寶搖身一變成了薜懷義。而且很快當上了洛陽名寺白馬寺的住持。從此經常出入武太后的寢宮。人人都知道薜懷義的身份地位非同錄常,尊稱他為薜師,不敢直呼其名,就連在朝廷里威風八面的武承嗣、武三思兄弟,也甘心在他面前低三下四跟奴才似的。
太后的賢內助

馮小寶開始得寵的時候,也正是武則天向皇帝之位起最後衝刺的時候。武則天還活著的兩個兒子,大兒子李顯已經被她廢為廬陵王,發配到房州囚禁起來了,小兒子李旦名義上還是皇帝,但是也被軟禁在宮裡,政務上一點都插不上手。所有反對她當皇帝的人,武則天都有信心搞定。人,她是能擺平的,但是當皇帝需要天命所歸,怎么擺平這個天呢?這個時候馮小寶派上用場了。整個朝廷里,沒有誰比他和太后的心貼得更近,太后的事業就是他的事業。誰也別把他僅僅看成一個男寵,他也要有所作為,為太后排憂觖難,當太后的“賢內助”。怎么才能當好“賢內助”呢?馮小寶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建明堂。明堂是儒家經典所記載的天子布正之所,非常神聖。武則天要把明堂建起來,以證明她統治的合法性。這個工程的主持人就是馮小寶。要說讓一個男寵去主持修建儒家聖物真夠離經叛道的,但是,武則天用人眼光一向準確,馮小寶果真不負重託,不到一年就把明堂修成了。新修的明堂宏偉壯麗,有大概三十層樓那么高,起名啊萬象神宮,武則天在那裡祭天祭祖,接受百官朝賀,大大出了一把風頭。更加絕妙的是,馮小寶還在明堂背後修建了一座天堂,貯存佛像,遮風擋雨。這個佛像多大呢?據說一個小指頭就能裝好幾十個人,所以天堂蓋得極其高大壯麗,一共有五層,才到第三層就已經比明堂高了。武則天為什麼要蓋建這么宏偉的天堂呢?一方面是因為馮小寶的宗教情節,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還是武則天此時想要利用佛教為自己當皇帝服務了。
馮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佛教經典中找到了能支持武則天當皇帝的理論,我們前面講過,經過以馮小寶為首的和尚的刻苦攻關,終於在浩如煙海的佛經里找到一部《大雲經》,經里記載女主統治國家,最後又成佛。這就是名正主順地為武則天當皇帝提供了經典依據。但是,馮小寶並沒有止步,為了普及《大雲經》,他又帶領一幫和尚炮製了解釋經典的《大雲經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晦澀的經文加以演繹闡發,並和當時流行的彌勒信仰結合起來,稱唐宗室衰微,太后就是彌勒下生,必定取代唐朝的統治。武則天當皇帝的理論難題解決了,馮小寶也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武周建國的大功臣,官拜正三品的左威衛大將軍。
第三件事是幫助武則天討伐突厥。馮小寶既然已經是大將軍了,當然要建立軍功。當時突厥常常威脅北部邊疆,而武則天忙於改朝換代,對於武獎不大信任,因此馮小寶又被派上用場,去幫武則天討伐突厥。第一次是在永昌元年(689年),也就是武則天稱帝的前一年,武則天委任馮小寶為新平道行軍大總管討伐突厥。馮小寶本來是一個賣藥的小混混,哪裡知道什麼打仗啊,可是俗話說無知者無畏呀,他還真去了。不過他的運氣不錯,突厥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來無影去無蹤,馮小寶到了前線,正好突厥兵走了。沒找到敵人那就凱鏇吧,回來以後,對武則天他可不這第說。他說,敵人聞風喪膽,聽見我的名字就害怕了,所以我還沒到那兒,他們已經望風而逃了。武則天也很高興,當下封他當了二品的輔國大將軍。
既然馮小寶打突厥有功,以後對付突厥的事就交給他了。延載元年(694年),也就是武則天當皇帝的第五年,馮小寶又被派出去討伐突厥了。這次,他的頭銜是伐逆道行軍大總管,兩位宰相當他的幕僚,率領十八位將軍出征。要說老天真是太照馮小寶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運氣特別好,還沒等他們出發,敵人又是已經無影無蹤了,所以馮小寶又是毫髮無損,再立新功。當然啦,他給武則天的理由仍然是“敵人一聽說我的名字就嚇跑了”。
第二交討伐突厥可以說是馮小寶一生事業發展的巔峰。他既是武則天的男寵,又是白馬寺的主持,同時還是朝廷里威風凜凜的大將軍,真是炙手可熱。 
一錯再錯
可是。人往往取得一丁點兒成就,就會飄飄然,甚至連一些大賢大德都不例個,更不要說馮小寶這樣一個沒什麼底蘊的市井小混混了。他很快就忘乎所以了,一次次地犯錯誤。歸結起來有三類。
第一類錯誤:小人得志,驕橫跋扈。
從他當了面首,這類錯誤就天始犯了。馮小寶當了和尚以後,就得住在寺里,他覺得這太悶得慌,太寂寞,不甘心,怎么辦?他就私自剃度了好多小流氓當和尚,每天也不在寺里念經,跑到街上去,騎著高頭大馬,在洛陽城裡橫衝直撞,路上行人紛紛躲避。誰要是躲得不夠及時,馬上就被他們打得頭破血流。然後,扔在路邊,揚長而去,根本不管別人死活。特別人看到道士,更是分外眼紅,一定要把人家抓過來,剃光頭髮,陪他一起當和尚,有時候連道教的高級人物也不能倖免。當時有一位著名的道士,啊做候尊,是弘首觀的觀主,有一次不小心被馮小寶看見了。馮小寶才不管他是誰,馬上把人家拉進寺里去,強迫當了好幾年的和尚,直到馮小寶死後,這才出來,再重新蓄髮當道士。
馮小寶對官員也挺不客氣的。當時有一們御史看不過他的所作所為,多次依法彈劾他,馮小寶一怒之下,把這人堵在路上,打了個半死。這類為非做歹的事情乾多了,有時候也會碰釘子。有一天,馮小寶帶著自己的一幫嘍囉進宮,在門口遇到了宰相蘇良嗣。馮小寶驕橫慣了,覺得我是寵兒啊,我得先進門啊,根本沒把蘇良嗣放在眼裡。要知道,唐代的宰相非常威風,號稱“禮絕面僚”,哪裡容得下一個男寵如此無禮!蘇良嗣勃然大怒,當即叫左右把馮小寶揪過來,劈頭蓋臉一頓暴打,把馮小寶打得滿地找牙。馮小寶自從進宮,哪裡受過這種委屈啊,跑到武則天面前哭訴,說是可忍孰不可忍。沒想到武則天心裡非常明白,公私分得很清,摸著馮小寶的光頭說:“孩子你記住,北門才是你出入的地方,南衙是宰相理政的地方,你沒事到那裡闖什麼禍呢?”當然,能夠這樣跟馮小寶叫板的人少之又少,特別是隨著馮小寶地位的提離,宰相也奈何他不得。在出征突厥期間,李昭德以宰相的身份充當小寶的幕僚,因為一言不合,馮小寶揮拳便打,李昭德那么有性格,這時候也只能惶懼求饒,可見馮小寶的威風。
第二類錯誤:任性使氣,得罪女皇。
馮小寶是武則天從太后就成皇帝的第一個男寵,本來就是唯我獨尊,缺乏各類知識。可是,隨著武則天從太后就成皇帝,她的胃口也變大了,不再滿足於只有一個“後宮佳麗”了,她身邊的男寵逐漸多了起來,慢慢移愛於一個叫沈南璆的人了。這個沈南璆是一個御醫,給武則天看病的,想來功夫了得,武則天慢慢就喜歡起他來了。
皇帝身邊多了一個人?這對馮小寶的打擊可太大了,他為武則天立了那么功勞,武則天怎么可以移情別戀呢?馮小寶一氣之下,耍起了小性子,乾脆不進宮再武則天了,整天待在白馬寺里,和他剃度的那些小流氓胡鬧。鬧來鬧去,又引起不滿了。有一位御史叫周矩,看不下去了,畢竟馮小寶整天出入宮廷,要是和這幫小流氓搞出什麼陰謀危害皇帝怎么辦?於是他上奏武則天,說薜師每天都糾集一些不法和尚在那兒操練,他又整天出入您的身邊,萬一他對您有什麼不良的企圖,大家就防不住了,要求審問馮小寶。武則天當時也正生馮小寶的氣,就批准了,說:你先回去吧,我馬上讓他過去受審。周矩剛剛回到御吏台,馮小寶騎著高頭大馬也來了。進門後他不是跪地受審,一看那有一張床,下了馬就躺在床上了,袒胸露腹,旁若無人。周矩氣壞了,說你這是什麼意思,目中無人吶,招呼手下過來,就要把馮小寶押上公堂。沒想到馮小寶一躍而起,騎著馬揚長而去。周矩頓時就氣了個七竅生煙。沒辦法,向武則天匯報吧,武則天聽完匯報後笑了,說:這和尚瘋了,你也不必再審問他,就把他剃度的那些小流氓處理掉就可以了。周矩沒辦法,只好先把那近千個和尚給流放了。武則天的態度表明雖然馮小寶任性引起了她的不滿,但是念及舊情,武則天還是願意保護他的。不過,馮小寶並沒有體會到這點,他不僅沒有因此收斂一下,反而沿著錯誤的道路越走越遠了。
第三類錯誤:也就是最嚴重的錯誤,是公私不分,火燒明堂。
證聖元年(695年)正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上元佳節。朝廷取消宵禁,百姓家裡也是張燈結彩,天下狂歡。馮小寶為這個節日做了精心準備,他指揮手下在明堂的地上挖了一個五丈深的大坑,坑裡面預先埋上佛像,裝上機關。然後,用絲綢在坑上搭了一座宮殿。皇帝也得過節啊,武則天來到明堂之後,馮小寶指揮手下將佛像從坑底徐徐拉起,一直拉到彩綢搭建的宮殿之中。從旁邊看起來,活像是地底踴出佛像。這景象難道不神奇不壯觀嗎?不過他還留著一手。他早就殺了一頭牛,用牛血畫了二百尺高的一個大佛,把這個佛像張掛在天津橋上,然後對武則天說,這是我割破膝蓋,用自己的血畫成的。武則天哪信啊,你就是割破主動脈也沒有這么多血啊,所以武則天還是淡淡一笑,沒有理會。
這可太傷馮小寶的心了,他為武則天做了那么多事,就困為那么一個御醫,武則天就要把他打入冷宮嗎?太不公平了!馮小寶這次真的吃醋了,他一夜都沒有睡著。第二天正月十六,就在夜裡,天堂忽然起火了。火借風勢,迅速蔓延,很快天堂就成了一片火海。當初建天堂的時候,所費以萬計,府藏為之枯竭,耗費了國家多少財富啊,如今只剩下一片錦灰堆。這還不算,大火又繼續蔓延,把明堂也給點著了。烈火熊熊,把神都洛陽照耀得如同白晝。這一場大火一直燒至天明,明堂和天堂一起化為灰燼。這火呀,就是馮小寶放的。他無法容忍受武則天的冷落他,就想既然你不再在乎我了,我就給你做一件大事,讓你看看我的厲害。小混混的想法是,也許只有乾出這么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武則天才會注意到他的存在。
可是這件事他大大辦錯了。明堂和天堂能隨便玩沒了嗎?他犯了公私不分的錯誤。對於武則天而言,明堂是她得天命的標誌,是她號令天下的場所,是大周五朝的象徵。明堂頂上一風壓九龍的造型,更是她自身的寫照,這些是她畢生追求的東西。相對於這些而言,和馮小寶之間微不足道的私情算得了什麼呢!但是,馮小寶天真地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了,為了引起皇帝的注意,他不惜燒掉她心中最神聖的東西。這一次,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武則天不但沒有殺馮小寶,而且重修天堂和明堂的工程主持人還是馮小寶。
以武則天的脾氣早殺馮小寶了,不殺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武則天要遮羞。她不能公開懲辦馮小寶,天下人都知道馮小寶是她的面首,現在如果昭告天下,說馮小寶因為爭風吃醋火燒明堂,我們必須予以懲處,這也太沒面子了吧。不僅不能公開他的罪行,還要儘可能地幫他脫清干係。怎么脫清呢?說這是天火?不行。如果是天火,那不就意味著不天譴了嗎?只能歸罪於人。那應該歸罪於誰呢?武則天諉過於工匠,說他們用火不慎,點著了天堂里的大佛,大佛含麻較多,屬於易燃品,引起火勢迅蔓延。也就是說,這件事和馮小寶毫無關係,一切謠言純屬捕風捉影。
第二個原因,武則天對馮小寶還是有一定感情的,捨不得下手。自馮小寶從垂拱元年(685年)進入武則天的後宮,到延裁二年(695年)的正月,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啊,馮小寶跟著她一起經歷了改朝換代的種種風浪,為她登基稱帝沒少操勞。這次放火,也是多情所致,只有多情,才會嫉妒嘛,想想這些,武則天不願意太過絕情。
因為這樣一考慮,所以武則天不僅沒有殺馮小寶,她還昭告天下,要重新修建明堂和天堂,仍然讓馮小寶當項目負責人。那我們說兩個人的感情是不是恢復如初了?不可能,無論是武則天還是馮小寶,誰也不可能真正忘記這場明堂大火。
對於武則天來說,明堂是她得天命的標誌,突然被燒了,怎么解釋這場火災叫呢?當時大臣就分成兩派一派說就是上天降災示警,皇帝應該反省自己,謝罪於天。另一派就是馬屁精了,說這哪裡是天譴啊,這是詳瑞!為什麼呢?有人說了,當年周武王伐紂,軍隊過河時便有天降大火,結果武王伐紂成功了,所以明堂失火是說明我們的大周朝也會發旺啊!還有人說,當年彌勒成佛時便有天魔燒宮,這說明陛下您真是彌勒佛啊!兩種意見,都挺有道理的,武則天信哪個啊?雖然武則天愛聽好話,但她其實更相信前者。她心裡,很長一段埋單都擺脫不了天譴的陰影。
那馮不寶呢?其實他心裡也並不平靜,天天琢磨這個事情。他知道自己這個婁子捅大了,以他對武則天的了解,他不相信武則天會真的饒了他。人在不安的情況下會有兩種反應,有人更加小心翼翼,而有人就會破罐子破摔,顯得更加狂妄。馮小寶屬於後者。於是,他在武則天面前更放肆了,經常出言不遜。到了這一步,武則天再也不想容忍他了。而且,武則天開始得他是一個危險分子了,為了防備他突然發瘋,利用隨便出入皇帝寢宮的特權搞恐怖攻擊,謀害自己,武則天秘密挑選了一百多個健壯的宮女,組成一支宮廷女子特警隊,整天跟在自己身邊,以防不測。
 小寶之死
兩人的關係都到這份上了,馮小寶會是什麼結果呢?
延載二年二月四日,火燒明堂半個多月之後,馮小寶死了。怎么死呢?史書上記載了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見於《實錄》,後來又被《資治通鑑》採納,說馮小寶是被武則天的堂侄武攸寧暗殺的。暗殺的地點,就在洛陽宮城內的瑤光殿。瑤光殿四面環水,景色清幽。有一天,武則天約馮小寶來這兒見面,馮小寶乘興而來,沒想到等他的不是女皇,而是女皇的侄子武攸寧,武攸寧一看見馮小寶,不容分說,率領壯士一擁而上,將他撲倒在地,馮小寶雖然練過幾招拳腳,哪裡敵得過大內高手!雙拳難敵四腿,一頓劈頭蓋臉的毒打之後,馮小寶當即斃命。
第二種說法見於《舊唐書》,說馮小寶是被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乳母張夫人率領壯士暗殺的,具體情節和武攸寧的故事差不多。也是說武則天召喚馮小寶到瑤光殿幽會,馮小寶屁顛屁顛來了,沒看到武則天,倒看見太平公主的奶媽張夫人了。張夫人率領的壯士一擁而上,把馮小寶撲倒在地,一陣亂棒打死。
第三種說法見於李商隱所寫的《宜都內人傳》。宜都內人是武則天的宮女,她規勸武則天,男為陽,女為陰,武則天如果用男寵,那就以陰求陽,自毀長城。因此心須除去男寵,培養自身陽剛之氣,只有這樣統治才能長久。武則天聽子之後覺得有道理,因此就下令殺了馮小寶。按照這樣的說法,武則天對馮小寶就是明殺,不是暗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