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島鎮

1944年,薛家島重歸青島特別市海西區。 1949年薛家島區更名為膠南縣第10區。 1958年3月,薛家島區改為薛家島鄉。

薛家島鎮位於黃島區東南部。其北臨膠州灣,與青島市之團島共扼膠州灣門戶。其東、南兩面瀕黃海。其西與膠南縣之靈山衛鎮接壤。只有西北面一條狹長走廊與黃島區辛安鎮毗鄰。地理座標北緯35°54′至36°01′,東經120°10′至120°18′。西南東北走向,最大寬度5.6公里,最大長度18公里,總面積48.52平方公里。呈雄鷹展翅狀。 沿革 據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 編修的《膠西薛氏房譜》載:“遇林,明洪武三年自陝西韓城縣遷膠州霑化鄉辛林社林家疃棘林瑤無餘,其他環以山海,後由薛氏族居於斯,遂號為薛家島。”可知因薛氏族居而得名。清末屬膠州,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3月,膠澳租約簽字,遂與黃島一起劃歸膠澳商埠,僅西部馬濠以外5村仍屬膠州朱仲區。 時轄25個村。薛家島、丁家河、蘭東、濠北頭、濠窪、濠南頭、辛島、安子、大窪、顯浪、鹿角灣、劉公島、施溝、南營、石嶺子、董家河、 顧家河、 漁鳴嘴、煙臺前、南屯、北屯、南莊、瓦屋莊、北莊、後岔灣。1939年6月, 膠縣劃歸偽青島特別市。1940年薛家島一分為6。1942年,薛家島劃歸膠州區, 為膠州直屬鎮。1944年,薛家島重歸青島特別市海西區。1945年8月解放,為珠山縣民主政府薛家島區,共分7個聯防,42個村:辛莊聯防:辛莊、兩埠庵、岔河、戴戈莊、王家港(以上均屬今膠南縣)官廳聯防:官廳、張寶灣、焦家莊、孫家溝、亂固墩(今紅衛村)、濠北頭、濠窪、濠南頭、豹窩、丁家河、蘭東。辛島聯防:辛島、顯浪、大窪、安子。南島聯防:鹿角灣、劉家島、施溝、石嶺子、顧家島、董家河、漁鳴嘴。山里聯防:南莊、瓦房莊、北莊、後岔灣。煙臺前聯防: 南屯、北屯、煙臺前、南營、竹岔島。薛家島聯防:薛家島一村、薛家島二村、薛家島三村薛家島四村薛家島五村薛家島六村。同年11月,珠山縣撤銷,劃歸膠縣。
1946年9月,膠南縣成立, 薛家島為膠南縣薛家島區,共轄9個聯防,69個自然村:扒山聯防:扒山、武家莊、荒里(以上均屬今膠南縣)東於家河、西子家河、車家嶺。趙家莊聯防:八里莊、台子溝、楊家窪、瑪琥窩、吉家林、趙家莊、宗家莊、小碾、鷂鷹窩、山子西、大磅地、庵上、李家河、老君河、老君城子、南折溝、土樓子、拓溝子、柳樹園、楊家嶺、侯家河、澇山子(以上均屬今膠南縣)。官廳聯防:官廳、張家灣、孫家溝、亂固墩、焦家莊、豹窩、濠北頭、濠窪、濠南頭、丁家河、蘭東。辛莊聯防: 辛莊、兩埠庵、岔河、戴戈莊、王家港(以上屬今膠南縣0。辛島聯防:辛島、顯浪、大窪、安子。南島聯防: 鹿角灣、劉家島、施溝、石嶺子、顧家島、董家河、漁鳴嘴。山里聯防:南莊、北莊、瓦屋莊、後岔灣。煙臺前聯防: 南屯、北屯、煙臺前、南營、竹岔島。薛家島聯防: 薛家島一村、薛家島二村、薛家島三村、薛家島四村、薛家島五村、薛家島六村。1947年,南莊村分為南莊一和南莊二,北莊村分為北莊一和北莊二。1949年薛家島區更名為膠南縣第10區。辛莊聯防和扒山聯防劃歸膠南縣之靈山衛區。薛家島共轄39個行政村:薛家島一村、薛家島二村、薛家島三村、薛家島四村、薛家島五村、薛家島六村、焦家莊、孫家溝、亂固墩、官廳、張寶灣、濠南頭、濠窪、濠北頭、丁家河、蘭東、豹窩、辛島、南營、煙臺前、南屯、北屯、北莊一、北莊二、瓦屋莊、南莊一、南莊二、後岔灣(即石岔灣)、安子、大窪、顯浪、鹿角灣、劉家島、石嶺子、施溝、董家河、顧家島、漁鳴嘴、竹岔島。
1950年,薛家島撤聯防,原6個聯防改為6個鄉。1955年,辛島村分出西山和草場印子兩個村。膠南縣第10區重新改為薛家島區,薛家島二村取消,劃屬於薛家島一村和薛家三村。草場印子更名為東山村。1958年3月,薛家島區改為薛家島鄉。9月,成立薛家島人民公社,12月更名為紅星人民公社, 至1960年4月復更名為薛家島人民公社。1968年,亂固墩更名為紅衛村。豹窩更名為寶窩村,顯浪更名為向陽村。1976年,薛家島公社同辛安、黃島兩公社一起由膠南縣劃歸昌濰地區黃島革命委員會轄屬。1979年1月1日又隨同黃島革命委員會一起劃屬青島市,成為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人民公社。1980年,東山生產大隊分出泊灣生產大隊。北莊二生產大隊分出甘水灣生產大隊。至此,薛家島人民公社共轄42個生產大隊。即:焦家莊、孫家溝、紅衛(即亂固墩)、官廳、張寶灣、濠北頭、濠窪、濠南頭、丁家河、蘭東、薛家島一村、薛家島三村、薛家島四村、薛家島五村、薛家島六村、寶窩(即豹窩)、辛島、西山、東山、泊灣、安子、大窪、向陽(即顯浪)、煙臺前、南營、南屯、北屯、竹岔島、後岔灣、北莊一、北莊二、瓦屋莊、南莊一、南莊二、甘水灣、鹿角灣、劉家島、石嶺子、施溝、顧家島、董家河、漁鳴嘴。1984年,黃島區薛家島人民公社改為薛家島鎮,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轄區未變。薛家鎮人民政府駐地薛家島六村。
該鎮三面環海一面接陸,實為半島。轄區內多丘陵山地。 自西向東有黃山、 穆陵山(又名煙固墩)、大澗山、道管山、鳳凰山(又名風火山)、硯台山、陡山、馬頭山和窟窿山。其岩石構成,大部為火山岩和花崗岩。特別是安山岩在境內分布較廣,具有集中出露。窟窿山和鳳凰山一帶的火山岩,顏色較深,多為黑色和深灰色,隱晶質具斑狀,結構多系玄武安山岩。河流很少,有幾條小河,源短流急,季節性很強,由於水庫和塘壩攔截,均成乾涸狀。該鎮土壤主要是棕壤土類,以棕壤性亞類和棕壤亞類為多。除西部唐島灣有大片灘涂外,其它岸線多系懸崖陡峭之岩石或較為平緩的沙石灘。從而構成許多大小不同的明礁與暗礁。最著名的有位於膠州灣海口南部的大仙橋、小仙橋,歷來為航海險要處,其它還有大孤石、小孤石、老靈石、黑孤石、白石、石嶺子礁等等。海島主要有竹岔島、唐島、牛島、 連三島、脫島、大石島、小石島。其中竹岔島最大,位於薛家島東7.5公里的黃海之中。面積0.30平方公里,島內有行政村1個,盛產海參、鮑魚等海珍品。此外,由於薛家島鎮的海岸線長而曲折,也形成了眾多大小不同的海灣和奇特景觀。最大海灣是薛家島灣,內有安子石砌突堤式客貨運碼頭一處。其它海灣有小岔灣、唐島灣、石雀灣、 泥布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