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江

薛子江

薛子江,攝影家。廣東順德人。1910年出生。1919年(九歲)已赴香港謀生。1939年連續兩年獲國際攝影比賽冠軍。1941年與蔡俊三合辦國際攝影服務社。1945年參加發起成立廣東攝影學會,任常務理事。1946年在廣州參與創辦光林攝影店。曾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吸收為高級會員。建國後,歷任中國新聞社攝影記者,中國攝影家協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作品有《衡山初曉》、《千里江陵一日還》,《日出而作》、《起跑》曾參加國際攝影展覽並獲獎。著有《怎樣拍攝風景》。

基本信息

攝影年表

薛子江,我國著名的風光攝影大師,1910年7月14日生於廣東省順德縣,11歲時到香港謀生。

1929年至1933年,廣東銀行電梯工。

1933年,薛子江對攝影發生濃厚興趣,這一時期作為廣東銀行的電梯工不僅工作努力,更堅持業餘攝影創作,這一時期,他節衣縮食,購買膠捲,進行攝影創作。他榮獲的第一個攝影獎項是香港佛倫達攝影比賽第一名,之後,又連續兩年榮獲德臣西報主辦的全港攝影比賽第一獎,入獎後,對他有很大鼓勵。之後,又參加了由香港愛好攝影的人士組成的六二○團。

1939年,在香港拍攝了代表作《日出而作》等。

1940年,在香港拍攝了《涉水砍樵》、《飽歷風霜》、《起跑》、《山雨欲來》等。

1941年,薛子江離開廣東銀行,與朋友在皇后道開設了國際攝影室,開始潛心鑽研攝影藝術。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占領香港,薛子江離開香港回到廣東,這一期間因沒有攝影器材,攝影藝術荒廢。

1945年,日軍投降後,薛子江在廣州開設了光林攝影店,這一期間,不僅生意得到了發展,同時,他還利用光林攝影店的便利條件,開創了“日賽”,網羅攝影好友和攝影愛好者,從每天沖洗出來的照片中,進行評獎。之後,創立了廣東攝影學會,任首任會長。

1948年,在長沙拍攝了作品《毛瓜》,在廣州拍攝了作品《苦瓜熟了》,在衡山拍攝了作品《衡山初曉》,在南嶽拍攝了作品《萬家煙籠》,在廣州拍攝了作品《圓潤淨潔》等。作品《圓潤淨潔》三十餘次入選國際攝影沙龍。1948年,與蔡俊三一同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吸收為高級會員。

1949年,在廣東拍攝了作品《方井》等。

1950年,在廣州拍攝了作品《越秀山的早晨》、《歡樂》、《青菜與鮮蛋》等。

1951年,在廣州拍攝了作品《漁船》、《珠江》等。

1954年,在廣西拍攝了作品《桂林近郊》、《灕江航運》等。

1955年,在廣州拍攝了作品《珠江夜月》、《賽龍舟》等

1957年,在四川、湖北等地進行攝影創作,拍攝了著名的代表作《春泛嘉陵江》、《長江日出》,在三峽拍攝了著名的代表作《千里江陵一日還》。1956年12月,中國攝影學會在北京成立,這一期間,薛子江為學會成立做了很多工作,他在1957年《中國攝影》雜誌第一期(創刊號)上發表了《我們有了自己的“家”》。

1958年7月,中國攝影學會為薛子江在北京舉辦個人攝影作品展覽,展出作品120幅,其中解放前作品40幅,解放後80幅。展出的大部分為風光作品,其中還包括靜物、生產建設、人民生活、人像等作品。同年,著寫的實用攝影知識叢書《怎樣拍攝風景》一書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此書屢次再版,直至八十年代,出版了53萬本以上。同年,《風景攝影的一些體會》發表在中國攝影學會創作輔導部編印的《攝影創作資料》1958年第一期。同年,在湖南拍攝了作品《洞庭湖夕照》等。

1959年,在蘇州拍攝了作品《蘇州靈岩》等。

1960年,在北京拍攝了作品《遊艇》等。

1961年,著文《風景攝影零話》發表在1961年第五期《中國攝影》。同年,在北京拍攝了作品《座談會上》等。

1962年3月8日,薛子江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52歲。

1963年3月,中國攝影學會在北京舉辦了“薛子江攝影遺作展”,共展出作品107幅。

1963年12月1日至4日,在香港大會堂八樓展覽廳舉辦了“攝影家薛子江遺作展覽”,這個展覽是由薛子江生前香港好友發起組織的,共展出作品100幅。

1983年10月,《薛子江攝影作品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印數3300本。

薛子江曾任中國新聞社攝影記者、中國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雜誌常務理事、全國影展評審。曾任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員、荷蘭專業攝影雜誌《焦點》贈予的榮譽會員、印度攝影學會榮譽會員。

2010年11月26日,作品《工地之晨》(《工地的早晨》)在北京華辰拍賣以7840元的價格成交。

2011年11月13日,作品《蘇州靈岩》在北京華辰拍賣以11500元的價格成交。

2012年底至2013年初,其1963年12月1日至4日在香港大會堂八樓展覽廳舉辦的“攝影家薛子江遺作展覽”中數十幅此展覽原作由香港《攝影畫報》收藏了近50年之後分別出售給香港博物館和黃建鵬畫廊。黃建鵬畫廊收藏了這次展覽的九幅30英寸大尺寸原作和四幅20英寸展覽原作,這些作品均為風光攝影大師薛子江的代表作。香港博物館收藏的均為14至20英寸的展覽原作。

《千里江陵一日還》1957年 三峽 薛子江攝 《千里江陵一日還》1957年 三峽 薛子江攝

藝術作品

薛子江入選由中國攝影學會1957年12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六幅:《春泛嘉陵江》、《衡山初曉》、《千里江陵一日還》、《圓潤淨潔》、《歡樂》、《熱鬧的灌縣》。

入選由中國攝影學會1958年12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四幅:《曬玉米》、《水利工程機械化》、《山河光輝》、《工地的早晨》。

入選由中國攝影學會1959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五幅:《峨眉》、《欣欣向榮》、《龍門石佛》、《青菜與鮮蛋》、《江上運輸隊》,彩色反轉片《牡丹》、《都江堰》。

入選由中國攝影學會1960年12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一幅:《石景山鋼鐵廠》。入選由中國攝影學會1961年12月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作品一幅:《西湖白堤》。

《工地之晨》1958年 北京 薛子江攝 《工地之晨》1958年 北京 薛子江攝

主要代表作

《日出而作》

《春泛嘉陵江》

《衡山初曉》

《灕江航運》

《千里江陵一日還》

《歡樂》

《熱鬧的灌縣》

《圓潤淨潔》

《洞庭湖夕照》

《靈谷寺道》

《激流》

《喜見初雪》

《山在水中》

《群山朝霧》

《長江日出》

《珠江》

《泛泛綠水中》

《龍門石佛》

《雲岡石窟之大佛》

《重慶南溫泉公園》

《重慶朝天門》

《春耕之前》

《巴蜀梯田》

《峨眉》

《西湖白堤》

《工地之晨》(《工地的早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