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時代

薄利時代

中國有些食品企業不愛自己動腦筋,看到別人好賣的產品,就一個勁於地跟風、一個勁於地打價格戰,從而導致了產品的薄利時代。 在無錫,記者了解到,無錫10月份的商品住宅成交量達2300多套,與9月份相比增幅達28%。 據了解,無錫有個樓盤原來售價7200元/平方米,一下降到了5200元。

薄利時代(meager profits time;Times on small profit margins)。

(圖)薄利時代薄利時代

薄利時代是指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狀況下,生產銷售的微利狀況且企業苦苦掙扎的年代,是行業銷售策略中包括降價、薄利多銷最終造成利潤較低、甚至微利的經營模式,是一種無可非議的、普遍接受的、正當的降價銷售策略,希冀在求得營業總量增長的前提下能夠有利可圖
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加入WTO,標誌著中國以其遠未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不太熟悉遊戲規則的初學者,闖入全球化經濟的市場,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勞動力、資源、環保“三低價”的低成本競爭,攻城拔寨,贏得國際貿易巨大貿易順差和國內市場產能過剩。頻頻的貿易磨擦、內需萎靡不振、繼之人民幣升值、資源價格暴漲、及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央政府為應對通脹的財政貨幣貿易政策的調整,等等。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壓縮,中小企業面臨“冬天”。在這樣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背景下,“低成本競爭”已然過時,中小企業如何建立薄利時代的贏利模式,構建大行銷戰略,已經成為當前眾多中小企業面臨的生存、發展課題。

薄利時代來臨

中國有些食品企業不愛自己動腦筋,看到別人好賣的產品,就一個勁於地跟風、一個勁於地打價格戰,從而導致了產品的薄利時代。我接觸過幾個食品行業,淨利潤低到只能按幾個點算,有時還擔心這樣的價格政策產品能不能上量,因為市場有更低價格的產品,怕消費者不買單。大家都知道價格低未必就好賣,然而在差不多的質量下,消費者對價格還是相當敏感,所以每當想起這些就覺得食品行業真是難做,希望那些未進入而想進入食品行業的企業能認識到這一點。
當然,我們不能消極等待而應該奮起抗爭,殺出一條血路來應對當前的局面。如果應對薄利時代呢?
我是這樣想的:一大方面是控制成本費用,另一方面是自我創新、獨闢蹊徑。
就控制成本費用在這裡我簡單講十小點:其一就是控制生產成本費用,這方面就是將原材料、輔料、包裝材較等生產成本這一塊費用控制到最低,跟供應商砍價;其二就是節約生產材料、不浪費;其三控制管理費用,將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控制人頭、一人多職,一方面控制辦公費用的支出。其四對各項費用列出最高的標準,超過就砍;其五從生產規模上著手,擴大規格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其六控制市場費用,制定市場費用最高額度,超過扣補;其七控制銷售人員費用,按一定比例計算人員工資,靈活變動,多銷多得;其八控制非銷售人員工資,嚴格限制非銷售人員的數量,減少費用支出;其九實現無紙化辦公和公司內部虛擬網路;最後就是全員節約節能計畫,動員全體員工參與並執行節約成本計畫,不斷降低各項各方面的費用,從而讓企業利潤最大化。
所謂自我創新、獨闢蹊徑就是從原材料、定價、規格、包裝、渠道、品牌、推廣等方面作自己的文章,不走尋常路,走自己的路。要做到這一步,首先要對所在行業進行相關的市場調查,對調查的(真實可靠)信息進行整理提煉,找出市場中的盲點和空白點,或者是市場競爭力弱的一個點,作為自己的切入點,而後給出一個清楚的定位,針對該定位進行從名稱、包裝、推廣等全方位策劃,從而打造屬於自己的市場和品牌。
我一直有這樣的觀點:賺一分錢難,浪費一分錢容易。有時候在企業起步的階段只有投入更不要說賺錢。無論企業做得多大、多成功,如果不能做到開源節流,控制成本費用,我想這樣的企業想進一步做強做大只能是難上加難。
寫點文字,僅作拋磚引玉。

如何應對薄利時代

都說常州樓市的價格比周邊城市低,究竟是高是低?長三角其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銷售情況如何?外地消費者又是如何看待當前樓市的?記者近日隨市房管部門有關工作人員一起走訪了上海和無錫的部分樓市。
青浦房價每平方8000元
記者首站到達的是新城集團在上海青浦開發的項目——新城盛景。一走進售樓處,就看到“新城盛景熱銷大事件”展板,上面詳細記錄著從2007年10月份開盤到最近的熱銷記錄:2007年10月13日,開盤當天推加房源全部售罄;2007年11月19日加推,銷售率100%;2007年12月28日加推,銷售率97%……2008年9月20日加推,銷售率90%。不過,在去年每月銷售房源都達百套;而今年5月份後,每次推案量已減少到幾十套。
新城房產上海青浦公司總經理韓揚介紹,青浦樓市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受外界影響較小,消費需求以自住為主;周邊商業設施齊全,有一所9年義務制學校,且樓盤附近規劃建設輕軌站,產品本身採用新風系統等進行了品質升級,頗受當地居民青睞。今年1-8月,該項目排上海銷售榜第三名。
臨近午飯時間,記者在售樓處看到還有兩檔客戶在看房。一位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人在觀望,挑選餘地大了,房價也合理了,再說最近中央出台的政策都是讓消費者得益的,所以她決定最近買房。當記者問她怕不怕跌價,她說,自己住的房子,只要覺得合理划算就行。
據了解,該樓盤目前售價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記者參觀的上海松江九亭一個樓盤,去年開盤後的七八個月里從每平方米6000元漲到了12000元。
二手房房東不降價了
想找一家二手房中介,透過中介看看上海樓市。沒想到剛離開售樓處,就碰到一個在售樓處附近派發資料的中介業務員。經詢問,該業務員服務於上海連鎖房產中介——21世紀不動產。
跟隨這位中介業務員來到上海松東區的門店。記者在房源信息中了解到,該區域住宅單位基本在每平方米萬元左右,“嘉和陽光城”一套108平方米的住房,報價111萬元;“上海源花城”96.2平方米的房子,報價101萬元。
實際成交情況如何呢?另一位業務員告訴記者,國家剛出台降低契稅等減稅政策的一段時間,房產中介業務減少了,減少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東不再輕易降價,甚至有的乾脆摘牌觀望了;二是有的已經談妥的買方要等到新政實施後再簽約,還有的則要再等等。
中介業務員表示,雙方觀望一段時間後,有剛性需求的,要買還是會買的,目前的減稅政策尤其是上海縮短次新房交易期限的土地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還是會有一定刺激作用的,也能明顯降低普通商品房的購房成本。

薄利時代已經到來

在無錫,記者了解到,無錫10月份的商品住宅成交量達2300多套,與9月份相比增幅達28%。據無錫“盛世新城”行銷負責人介紹,10月份無錫成交量的回升,主要是價格調整帶來的直接效果,部分樓盤降價後,購房者認為達到了一定的性價比,就出手了。
據了解,無錫有個樓盤原來售價7200元/平方米,一下降到了5200元。上海有的樓盤降價幅度也比較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房價都能一降幾千元呢?新城房產上海公司總經理韓揚說,一般樓面地價加3000-3500元的建安成本和規費稅收,是一個項目的成本價,上海、無錫等城市有些樓盤能降價,是因為他們的地價成本並不比常州高多少,有降價空間。而目前常州房地產市場的利潤空間已經很小。
不過,開發商已經調整心態,開始認識到薄利時代已經到來。韓揚說,金融危機一來,大家發現還是平價賣場沃爾瑪受到的影響最小,以前都說要占領20%的金字塔塔尖市場,現在看來還是要依靠80%的廣大市場。所以,提高性價比是開發商當前最重要的功課。
市房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開發商調整心態的同時,購房者尤其有是剛性需求的購房者,也要理性對待住房消費,對於自住需求更重要的是使用價值,一味觀望將延遲改善居住條件的時間。滋來 菲菁 瑾亮

“薄利時代”的反思

最近半年來,“薄利時代”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大,從IT產品到通訊,從房產到汽車,從家電到行銷,從家裝到數碼消費……
薄利的賬面反應是“盈利能力降低”,說白了就是利潤減少。如果粗分一下,基本面的原因來自“生產成本上升”和“營業管理費用增加”,導致產品市場價格下降、市場價格不變但利潤縮水。
當然還有更曲折的原因導致更複雜的案例,比如資產減值造成賬面上的利潤降低,稅金以及附加管理費增加導致會計虧損等等。
太專業了,留給經濟學家去研究吧。但是有個現象需要企業們警惕。
在“薄利時代”這個詞出現之前,整個社會沒有呈現出集體分紅的幸福感,而當企業驚呼“薄利”時,整個消費社會也沒有因此而產生同舟共濟的諒解和同情。
世界金融危機、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家出口銳減,這些我們都耳熟能詳,可是終究要解決的是:企業,這個國民經濟細胞,如何去贏得買方市場的認同和理解呢?
“薄利”這個詞,永遠是站在商家立場的話語,但這社會站絕大多數的,依然還是渴望平價的買家。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