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華[唐代丞相]

蕭華(699年—769年),唐朝丞相。蕭氏唐朝拜相第四人。唐玄宗朝宰相蕭嵩之子。蕭華曾為工部侍郎,其弟蕭衡因娶玄宗女新昌公主,以帝婿的身份任官三品。唐玄宗天寶年間為轉兵部侍郎。安史之亂,從駕不及,陷於叛軍之手,蕭華任偽魏州刺史。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郭子儀與九節度之師渡河攻安慶緒於相州。蕭華暗地裡與官軍通信,希望官軍至時為內應。叛軍知道後,禁錮蕭華於獄中。

基本信息

背景

蕭華生年不詳。他來自唐朝最顯赫的官宦家族之一,是南朝梁皇室之後,他的父親蕭嵩在唐玄宗年間是一位出色的宰相,弟弟蕭衡則娶了玄宗的女兒新昌公主

唐玄宗年間

733年,蕭嵩因與宰相韓休爭執,兩人都被罷相,蕭嵩改任左丞相,蕭華被任為給事中,不久擢升工部侍郎。749年蕭嵩去世,蕭華繼承了他的徐公爵位。玄宗天寶(742年~756年)末年,蕭華任兵部侍郎。
755年,將領安祿山在范陽鎮反叛,自稱燕帝。756年,燕軍逼近京師長安,玄宗向成都逃跑。蕭華等大多數官員都被燕軍俘虜。安祿山任蕭華為魏州刺史。

唐肅宗年間

758年,唐朝皇帝是唐肅宗,燕帝是安祿山之子安慶緒。這年,唐軍收復長安及燕軍首都洛陽,迫使安慶緒逃往魏州附近的鄴城。九位節度使在郭子儀率領下包圍鄴城。蕭華秘密和朝廷通信,答應起事反燕。但他的信被截下,他也被囚禁。唐將崔光遠攻克魏州後,將他釋放。魏州人認可蕭華的行政,上表肅宗請求讓蕭華留在魏州,肅宗同意了。但當降唐不久的燕將史思明再度叛唐,從范陽率軍向鄴城南進時,郭子儀因不知蕭華是否忠於朝廷,召他到軍營,由崔光遠代替他。很快,在和史思明的對戰中,唐軍潰敗,蕭華回到長安。由於曾為燕軍任職,他被降職為秘書少監,不久又升為尚書右丞。759年,他又任河中尹、河中節度使。
約761年初,蕭華被召回長安任中書侍郎,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實質宰相,又兼任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負責修史。同年,當權宦官李輔國想當宰相,肅宗畏懼他,僅僅以缺乏官員支持為由駁回,李輔國便想說服右僕射裴冕推薦自己。肅宗對蕭華說,如果一個像裴冕這樣的重要官員推薦李輔國為相,他就沒有理由拒絕李輔國了。蕭華與裴冕商議此事,裴冕說:“我不會推薦李輔國的。我寧可切了雙臂也不會讓他拜相。”於是,終肅宗一朝,李輔國未能拜相,心懷怨恨,認為蕭華也與此有關。762年,他彈劾蕭華權欲太大,不停要求肅宗罷免蕭華。肅宗因為害怕,無奈罷免了蕭華的宰相,改任禮部尚書,宰相一職由李輔國推薦的元載取代。

唐代宗年間

不久,肅宗駕崩,李輔國和張皇后發生了血腥衝突,李輔國殺了張皇后和皇子越王李係,肅宗太子繼位為唐代宗。李輔國一度完全掌權,元載為了取悅他,彈劾蕭華有罪。蕭華被貶為硤州司馬,在任上過世。[2]他的孫子蕭俛和蕭分別在唐穆宗和唐僖宗年間任宰相。

蕭恆,殿中侍御史,蕭俛父
蕭悟,大理司直,蕭仿父

大事記

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拜相,766年(上元五年)嗣徐國公。後來得罪了權臣李輔國,矯詔罷為禮部侍郎,後貶道峽州當司馬,不久病逝,留詩一首。

史料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九》
子華,天寶末轉兵部侍郎。祿山之亂,從駕不及,陷賊,偽署魏州刺史。乾元元年,郭子儀與九節度之師渡河攻安慶緒於相州,華潛通表疏,俟官軍至為內應。賊伺知之,禁錮華於獄。崔光遠收魏州,破械出華。魏人美華之惠政,詣光遠請留,朝廷正授魏州刺史。既而史思明率眾南下,子儀懼華復陷,乃表崔光遠代華,召至軍中。及相州兵潰,華歸京,仍以偽命所污,降授試秘書少監。華謹重方雅,綽有家法,人士稱之。尋遷尚書右丞。乾元二年,出為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
上元元年十二月,制曰:“弼予之選,審象是求,天步未平,廟謨尤切。必資明表,佇以佐時,畫一之才,取則不遠。正議大夫、前河中尹、兼御史中丞、充本府晉絳等州節度觀察等使、上柱國、嗣徐國公、賜紫金魚袋蕭華,公輔成名,承家繼業,詞標麗則,德蘊謨明。再履宮坊,尤知至行,致君望美,閱相求能。且推伊陟之賢,更啟漢臣之閤,還依日月,佐理陰陽。俾參政於紫宸,用建中於皇極。可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崇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時中官李輔國專典禁兵,怙寵用事,求為宰相,諷宰臣裴冕等薦己,華頗拒之,輔國怒。肅宗方寢疾,輔國矯命罷華相位,守禮部尚書,仍引元載代華。肅宗崩,代宗在諒暗,元載希輔國旨,貶華為硤州員外司馬,卒於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