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大鵬

蕭大鵬

蕭大鵬(公元1908——1931年)名錫汪,別名蔣屋老。蕭大鵬江西于都縣梓山鄉下蕭屋人。出身於農民家庭。1924年入于都縣昌村中學。

基本信息

蕭大鵬

192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選為于都縣中國小學生聯合會主席。1927年1月,由黨組織派往武昌入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6月結業返回於都,參與領導東鄉農民運動。1928年2月起參與領導南鄉農民暴動、橋頭農民暴動,後任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三師七縱隊二區隊隊長。同年9月任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一連(相當於建設制)連長。參加了攻克樂安,興國等戰鬥。1930年3月,調任贛南赤衛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領導贛南各縣赤衛隊開展武裝鬥爭。同年7月,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軍一七二團團長。率部多次參加攻打吉安的戰鬥。10月指揮所部攻克永豐縣城。1931年1月任紅二十軍軍長,後兼中共湘贛(河西)臨時總前委委員。率部到永新、蓮花、安福一帶,開展土地革命。同年4月起,為配合中央紅軍主力反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取得安福,南康作戰的勝利。7月率部回到于都縣平頭寨,因富田事變被錯定為反革命暴動而受到株連,遭到誣陷殺害。

1908年9月的一天,蕭大鵬出生在一個鄉村私塾教師之家。父親蕭金華是晚清秀才,母親是位賢慧的家庭婦女。他們晚年得子,欣喜萬分,取名大鵬,希望他將來能如大鵬展翅,前程無量。不知是家學的薰陶還是蕭大鵬自己天資聰穎,他果然不負重望,自幼酷愛學習,成績優異,並在1924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于都縣昌村中學。蕭大鵬的父母一心希望他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光耀門庭。而此時的蕭大鵬手捧書本,想的卻不是讀書做官,而是思考著如何改變這不平的世道。他不僅廣泛地涉獵革命進步刊物,而且主動接近剛剛建立起來的于都縣中共支部,常和丘倜等共產黨人交換對中國社會的看法,積極投身於黨領導的學生運動,無情揭露于都縣豪紳利用昌村中學、昌村國小和於水中學、於陽國小的矛盾,把學校當成培養自己勢力的場所的真面目。為了消除兩派學生的隔閡,蕭大鵬在黨的領導下,和於水中學、於陽國小的進步學生李駿、張文煥、高克勤等人一起,揭穿豪紳地主的陰謀詭計,宣傳團結對敵的道理。他們還請共產黨員到學校演說,向同學們推薦革命書刊,傳播革命思想,同時組織各校同學聯合上街進行街頭演說、演劇、畫漫畫、寫標語,發動工農民眾聯合起來打倒軍閥,打倒貪官,使全縣的學生運動開展得轟轟烈烈。1926年12月上旬,蕭大鵬和李駿、黃劍峰等同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自己被當選為于都縣學生聯合會主席。

1927年1月,隨著大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于都縣的民眾運動也開展得轟轟烈烈,為了增強革命力量,中共于都縣委中心支部選送蕭大鵬、李駿、黃劍峰和陳豪到武昌中央農講所學習。半年後,他們帶著毛澤東的諄諄教誨,返回了家鄉,準備帶領民眾大幹一場。可誰知此時蔣介石已撕掉了虛偽的革命面紗,公開叛變革命,並派“清黨軍”進駐贛南,整個贛南已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當蕭大鵬返回於都途徑寧都縣城時,就被寧都縣當局扣押。訊息傳來,蕭大鵬的父親急得團團轉,急忙找到他的學生——於都梓山鄉的一個權貴蘭炳榮,前往寧都保釋,蕭大鵬才得以平安返家。

蕭大鵬途中遇險,擊碎了他父母的望子成龍之夢。所以當蕭大鵬一進家門,膽小怕事的母親害怕這個寶貝的獨生子再出去“闖禍”,馬上把他鎖在房裡,日夜把守在門口,苦口婆心勸兒子要走正路。但是,鐵鎖可以鎖住蕭大鵬的人,卻鎖不住他那顆渴望革命的心。經過六個月的學習,他對家鄉的農民運動有著許多計畫,可身在房中,猶如籠中之鳥,縱使他有千般本領也無濟於事。情急之中,他突然發現有扇窗戶的木柵欄不太牢固。當天夜晚,他心中默念著“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趁著夜深人靜,推開木柵欄,含淚告別了年邁的父母,重新投身於革命的洪流之中。

蕭大鵬逃出家門後,直接找到同時從農講所回來的黃劍峰,共議如何開展農民運動的大事。他們的想法和當時黨組織的想法不謀而合。1927年10月,在南昌、武漢學習的丘倜、鐘聲樓、朱學玖、李駿等同志都先後回到了於都,並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的決議精神,決定迅速恢復農民協會,進一步武裝農民,準備舉行冬季暴動,奪取縣城和村鎮,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蕭大鵬在於都臨時縣委的領導下,立即投入到發動農民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中。1928年2月6日元宵節晚上,南鄉16個村組成了六台花鼓戲在里仁圩演出,參加的農民約有二千餘人,演出了反映地主壓迫貧苦農民的劇目《迫租》等節目,大大激發了農民對地主豪紳的報仇雪恨情緒。二月下旬,蕭大鵬又參加了贛南特委蕭韶同志在里仁水鏡寨子腦召開的特別會議,會上進一步詳細討論了暴動計畫和具體部署。1929年2月29日晚飯後,蕭大鵬和張文煥、高克勤等人,帶領里仁圩四周村落的農民民眾近二千餘人,手執紅旗、鳥銃、紅纓槍等出發了,他們在里仁圩殺了大惡霸地主劉伯純、陳禮洪。第二天,又指揮勞苦農民將田契債約投入大火中燒毀,並分了地主的糧食,取得了南鄉暴動的勝利。與此同時,西鄉的農民暴動也取得了勝利。三月四日,西南兩鄉暴動的農民分別聚集在西郊水南一帶,里仁暴動隊伍負責攻打縣城南面,西鄉暴動隊伍攻打西門。敵人龜縮城內,連續三天三夜,于都縣城久攻不克。這時恰遇連日下雨,土槍土炮均被雨淋濕而無法使用,暴動隊伍只得撤出戰鬥,三月八日第二次攻城,也以失敗而告終。

攻城受挫後,蕭大鵬和中共于都縣臨時縣委書記丘倜、蕭韶等一起,轉移到北鄉橋頭,協助朱學玖,鐘聲樓繼續組織和指揮橋頭農民暴動,暴動失敗後,于都縣臨時縣委在樟木山召開了會議,認真總結了暴動受挫經驗教訓,並決定派蕭大鵬到東固參加武裝鬥爭,學習他們的武裝鬥爭經驗。1928年4月,蕭大鵬參加了工農革命軍第七縱隊,並且擔任了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三師第七縱隊第二區隊隊長,血的經驗教訓使蕭大鵬認識到了武裝鬥爭的重要性,自此,蕭大鵬開始了他的紅軍戰鬥生涯。

東固革命根據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最早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蕭大鵬所在的第七縱隊是一支能征善戰的隊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革命武裝力量。蕭大鵬在這個革命大熔爐中迅速成長。1928年6月30日,參謀長賴經邦率領第七縱隊攻打興國楓邊靖衛團,搗毀靖衛團的巢穴;七月,他們又前往協助興國崇賢武裝暴動,活捉並處決了惡霸羅爵高、羅鐮揚,擊斃了靖衛團長曾文絢,沒收了惡霸地主鄒瑞槐的浮財,繳獲了步槍十五支,短槍一支,拔掉了東固南面這個反動據點。接著,蕭大鵬和其它兄弟部隊一起,打退了吉安、吉水、永豐、泰和、興國等縣反動派組織的所謂“五縣會剿”,使東固革命根據地得到壯大和鞏固。1928年9月,七、九兩縱隊奉令在吉水埠田整訓,並正式合編為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蕭大鵬任該團一連連長。紅二團成立之際,正值湘贛兩省敵軍“會剿”井岡山之時。紅二團處於國民黨軍隊雲集的吉安附近,東固便成了敵軍進剿的重點。為了保存實力,紅二團決定留一小部分兵力在吉水埠田和吉安延福之間堅持游擊鬥爭,大部隊則東渡贛江開展游擊戰。1928年12月10日,紅二團奔襲樂安城,蕭大鵬帶領全連戰士一路猛衝猛打,在兄弟連隊的配合下,迅速攻占縣城,斃敵六人,俘虜靖衛團丁17人,繳獲槍枝57支,還鎮壓了土豪游高祥和元傳宗。這一仗,打出了紅軍的士氣和威風,震動了整個贛中大地。同年12月20日,紅二團又和紅十五縱隊一起攻克了興國縣城,繳槍200餘支。

經過幾個月腥風血雨的戰鬥生活,蕭大鵬在戰鬥中增長了不少才幹,軍事指揮才能不斷提高,他由一個文弱書生逐漸成長為一名馳騁疆場的勇士。

1929年9月,根據鬥爭需要,蕭大鵬調任寧都縣游擊隊副隊長,領導寧都革命武裝鬥爭。這是一支擁有300多名隊員,160餘支槍,具有較強戰鬥力的隊伍。蕭大鵬到任不久,即和隊長彭澎一起,經過周密的計畫安排,率隊攻打寧都縣城,搗毀了縣衙門,為寧都縣蘇主席王俊烈士報了仇,並救出了王俊夫人。

“二七”陂頭會議後,贛西南的革命鬥爭形勢蓬勃發展,革命武裝不斷壯大。1930年4月,寧都縣游擊隊所轄的第一大隊編入主力紅六軍第二十五團,蕭大鵬也隨隊入紅六軍。同年五月十九日,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決定在贛南的於都和信豐分別設立東河辦事處和西河辦事處,蕭大鵬被任命為東河辦事處主任。不久,在於都又成立了贛南暴動總指揮部,蕭大鵬又改任贛南暴動總指揮。在1930年5月至7月間,蕭大鵬多次出色地指揮了贛南各縣的赤色武裝,並三次組織攻打贛州城,騷擾了東河各縣的反動地方武裝。表現尤其突出的是1930年5月間,贛縣七坊靖衛團和於都東鄉靖衛團、水頭靖衛團串通一起,分三路同時向于都縣城進攻。此時,中共東河行委、東河辦事處、贛南暴動總指揮部和于都縣委等領導機關都集中駐紮在於都縣城,情況非常危急。面對敵人的進攻,蕭大鵬臨危不懼,他沉著、冷靜地分析了敵我形勢後,果斷決定搶先占領有利地形,出其不意,阻擊敵人,並親自率領於都紅二十七縱隊二中隊快速趕到由七坊到於都的必經之路五龍圩,埋伏在四周的高山上。當敵人果如原來所料進入伏擊圈後,只聽蕭大鵬一聲令下,敵人四散而逃,潰不成軍,很快打敗了數倍於我軍的敵人。接著,贛南暴動總指揮參謀長朱學玖也率領三中隊,擊退了東鄉靖衛團的進攻。下午,二十七縱隊的三個中隊集中在一起,在蕭大鵬、朱學久的共同指揮下,又擊潰了水頭靖衛團的進攻,取得了一天連打三個勝仗的戰績,充分顯示了蕭大鵬臨危不亂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英勇果敢的英雄膽略。

1930年7月,贛南暴動總指揮部撤銷,蕭大鵬調任紅二十軍一七二團團長。在此期間,他曾帶領全團戰士,多次參加攻打吉安的戰鬥。在第九次戰鬥中,蕭大鵬奉命負責攻打吉安附近的金雞山,金雞山是敵人的主要防禦陣地,四周有鐵絲網,山上火力點密布。為了儘快攻下金雞山,蕭大鵬發動大家搬來稻草,鋪在鐵絲網上,並冒著生命危險,帶頭翻鐵絲網,跳入戰壕。經過幾個小時的較量,一七二團終於衝上了山頭,消滅了金雞山的守敵,為攻打吉安掃清了障礙,輔平了道路。攻克吉安後,蕭大鵬奉軍部命令,率部乘勝追擊殘敵,在峽江殲滅了靖衛團近百人,繳槍近百枝。同年十月,蕭大鵬又率領一七二團擊潰永豐守敵一個團,占領了永豐縣城。

由於受黨內“左”傾路線的影響,當時的領導人錯誤地得出了“AB團遍布贛西南廣大鄉村,……要實行嚴厲的赤色戒嚴”來加以肅清(見30年6月《反AB團改組派宣傳大綱》)的荒謬結論。由是,以打“AB團”為中心的肅反運動便大規模地在蘇區內開展起來,到了1930年夏秋之間,以打“AB團”為名義的肅反在贛西南發展到極其嚴重的地步。贛西南特委自己就先後在內部挖出了不少“AB團”分子,就連贛西南特委、江西行委的黨的領導人也不能倖免,像李文林、謝漢昌、段良弼等人都是贛西南根據地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但他們也被先後蒙冤。事態發展到了這種程度,根據地的最高領導機關不但沒有及時制止,反派出肅反負責人李韶九率一連人,前往江西行委駐地富田,捉拿謝漢昌、段良弼等人,最終使矛盾激化,釀成紅二十軍武裝出走,脫離總前委領導的富田事變,事變發生時,蕭大鵬正帶著一七二團駐紮在吉安值夏。由於事變中紅二十軍軍長劉鐵超被事變領導人關押,政委曾炳春也在老家養病,一時部隊沒了領導,群龍無首。就在這危難關頭,蕭大鵬被推上了領導崗位,受命代理紅二十軍軍長。

蕭大鵬與“富田事變”的領導人謝漢昌、李白芳、金萬邦等人共事多年,長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深信,他們都是堅定的革命者,而不是什麼“AB”團骨幹,更不可能是反革命。同時,他也知道,總前委派來的李韶九帶領肅反反連隊,也是革命的隊伍,誰是誰非,他也無法判斷。為了避免發生更尖銳的對抗性衝突,使事態擴大,他把部隊帶到了贛江以西的蘇區。

在紅二十軍脫離總前委領導的幾個月中,他們不僅沒有背叛革命,而且在蕭大鵬的指揮下配合紅七軍和湘東南紅軍獨立師,打了幾個漂亮仗,取得了永陽之戰、橫江渡之戰、安福之戰的勝利,大振了紅軍的軍威。

半年後,紅二十軍奉蘇區中央局和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命令,離開河西蘇區,返回河東中央蘇區,解決糾紛,參加整頓。1931年7月中旬,紅二十軍到達興國,受到興國人民的熱烈歡迎。七月下旬,蕭大鵬率領部隊回到了分別半年多的於都北平安村,但還沒等到他和家鄉父老一敘別情,“AB團骨幹”的罪名就令他命喪黃泉。大敵當前,他沒有血灑疆場,卻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下。

歷史終究是歷史,誰也不能改變。無論怎樣評價當年那場“肅反運動”,有一點總是應該肯定的,那就是蕭大鵬的一生,充分證明了他不僅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紅軍指揮員。

正當蕭大鵬躊蹣滿志,準備率部投入即將開始的第三次反“圍剿”戰鬥時,卻在“左”傾肅反政策之下遭錯誤殺害。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蕭大鵬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民國人物(一)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