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弦樂四重奏

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弦樂四重奏

《蕭士塔高維奇第二弦樂四重奏》是2004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蕭士塔高維奇編寫。

作者簡介

蕭士塔高維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1906-1975),前蘇聯重要的作曲家。生於彼得堡,十一歲開始創作,十三歲入列寧格勒音樂學院,1925年以畢業作品《第一交響曲》引起國內外的注目。一生創作體裁廣泛,數量極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響曲》顯露出自己的創作風格:旋律劍拔弩張,節奏繁衍多變,情緒強烈,創造大膽,富有哲理性。

他的不少作品帶有某些現代派的特徵,曾引起爭議。他的主要作品《列寧格勒交響曲》、清唱劇《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電影配樂、歌劇《葉卡捷琳娜·伊茲梅洛娃》、舞劇《黃金時代》、聲樂套曲《猶太民間詩歌選》等都影響較大。1960年後成為蘇聯作曲家協會領導人之一。

內容簡介

蕭士塔高維奇的十五首弦樂四重奏,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的偉大作品。尤其作為他的晚期作品,弦樂四重奏在其中占了統治地位的樂曲種類,最後蕭士塔高維奇以弦樂四重奏的形式塑造了他個人的藝術和自我完美的體現。蕭士塔高維奇的弦樂四重奏充滿旋律,抒情的特性,表現了同情和悲哀,憤怒和絕望。
第一號四重奏是非常接近貝多芬的作品。四個樂章都很短,直到充滿抒情和旋律的第二樂章,我們才能感受到大師對作品的渲染、著色。儘管這首創作於戰爭時期,卻沒像1960年的第八號四重奏那樣,表現出過多的力量或充滿蕭瑟的荒涼。它周身緊迫,有一種讓人不安的淒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