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年節

蕎年節

彝族節日,在楚雄永仁縣的深山野嶺中,有個叫白芝姑的高寒彝族村寨。 每年農曆四月第一個屬龍日,當地彝族百姓都要舉行盛大的活動,俗稱“蕎年節”。 “蕎年節”是當地彝族民眾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

白芝姑“蕎年節”

彝族節日,在楚雄永仁縣的深山野嶺中,有個叫白芝姑的高寒彝族村

寨。每年農曆四月第一個屬龍日,當地彝族百姓都要舉行盛大的活動,俗稱“蕎年節”。白芝姑屬永仁縣猛虎鄉么苴地村委會,地處金沙江畔彝山腹地。也許是由於遷徙路線或時間的不同,白芝姑彝族分成了不同的支系,節日習俗也各具特色。“蕎年節”即為楚雄境內直苴、么苴地、白芝姑、薄片乍、阿里地、涼山箐一帶彝族獨特的節日之一。
“蕎年節”是當地彝族民眾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節日這天早晨,伴著第一聲老公雞的啼鳴,由寨子裡德高望重的俚頗長老敲響第一聲清脆的銅鼓聲,告訴人們“蕎年節”已經到來,節日活動即將開始。此時,穿著節日盛裝的村民們陸續從各個寨子集中到舉行節日活動的場地上,然後根據節日活動內容,各自忙碌著。婦女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準備祭祀用的祭品和節日飲食,青壯年則做好接蕎種的準備工作,未婚青年乘此機會盡情歌舞、談情說愛。活動通宵達旦,場面熱鬧非凡。
活動開始,第一項內容是接“蕎神”。大家在銅鼓手的帶領下,踏著鼓點,順序走到蕎麥地里,繞地一圈,開始叫蕎種。此時正是收穫蕎麥的季節,叫蕎種就是要蕎種不要再依戀田野,請蕎種隨蕎麥一同回到家家戶戶的糧倉里,和山里人一同幸福地生活,到來年播種時節再回到山野中去。
接蕎種儀式結束後,每人在附近折一枝綠樹枝帶回家,喻示附著在樹枝上的蕎種已隨自己回來了。綠樹枝帶回家後,要將其插在樓海底上,待第二年開春播種時,再送回到地里。
接下來是舞蹈表演。寨子中央的場壩上,只見頭戴面具、身穿長褂、手持木棍的十幾個裝束奇特的彝家漢子,以放在場壩中央的一張八仙桌為中心,圍成一個大大的圓圈,邊跳邊唱邊表演各種樣式的舞蹈動作。據說,在遠古時期,一場大火把彝族人的所有房屋、糧食燒了個精光,當時不要說有口糧食吃,就是連糧種也顆粒不剩,人們在飢餓和痛苦中苦苦掙扎。後來不知是誰在一個倒扣的碗底下發現了幾粒倖存的蕎種,人們把蕎種播在山坡地上,頂著烈日到很遠的山腳挑水澆灌,白天黑夜輪流守護,精心管理,就這樣一直到了來年的四五月,蕎麥終於開花結籽,彝族祖先靠這幾粒蕎種生存並繁衍了後代。這就是彝族蕎年節的來歷。為了使後人永遠記住這段痛苦的農耕歷史,每年的蕎年節,彝族人都要進行這些舞蹈表演,以示不忘昨天的艱難。人們在做完各種活動後,便相約在一起對歌、跳竹竿舞、跳葫蘆笙舞。長者則圍坐在場子中央的八仙桌旁,飲酒敘事、對歌。
“蕎年節”實際上是農業祭祀性節日,它實際上表達了彝族人的一種自然崇拜,這是農業民族一種期望豐產豐收的共同心態的外露。白芝姑“蕎年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彝族民族節日

節日時間具體形式
插花節農曆二月初八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所特有的傳統節白。
二月八年節農曆二月初八雲南省哀牢山區彝族人民的年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跳公節農曆四月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彝族村寨的傳統節日。
蕎年節農曆四月第一個屬龍日“蕎年節”即為楚雄境內直苴、么苴地、白芝姑、薄片乍、阿里地、涼山箐一帶彝族獨特的節日之一。
蕎菜節農曆四月一個屬的吉日蕎菜節是花倮人自己獨特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如同過春節。
湯牛節夏曆四月初十和七月十七日廣西彝族每年特有節日。
洗泥節夏曆五月二十五日貴州彝族特有節日。
跳歌節夏曆六月每年夏曆六月滿山遍野的楊梅成熟後,附近彝族民眾,尤其是青年男女匯集到楊梅街歡度一年一度的“跳歌節”。
火把節夏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節日那天彝族男女都穿盛裝;盡情跳舞唱歌,還燃火把舉行摔跤、鬥牛等遊樂,雲南武定和祿勸等地,人們在這天要舉行賽馬、打鞦韆、射箭等活動,並插火把于田埂之上,青年男女歌舞達旦。
摸奶節農曆的七月十四、十五、十六彝族的摸奶節是舉辦在楚雄州雙柏縣鄂嘉鎮,節日期間,四方民眾從各地趕來,在小鎮上唱3天、跳3夜,伴著三弦彈奏,萬人同樂。
豐收節夏曆十月初一彝族人民為了慶祝豐收而設立的節日
十月節農曆十月至十一月彝族除了同漢族一樣稱除夕為過年外,北部方言彝族民間還有一個過年日,稱為"十月年",也稱過小年。
彝族年沒有固定、統一的時間,多數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彝族年,彝語稱為“庫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家人親友團聚相互走訪的節日。
密枝節夏曆十二月初十雲南路南圭山彌勒西山等地彝族,“密枝”系當地各村寨一片茂盛的樹林,為人們崇拜的神樹。
賽裝節農曆正月十五所謂賽裝節,就是服裝、服飾大比賽的日子。
虎神節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是彝族虎圖騰崇拜的典型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