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閻馮大戰

蔣閻馮大戰是1930年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間的軍閥戰爭。

蔣閻馮大戰

1930年5至11月﹐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桂系李宗仁之間的軍閥戰爭。因為戰爭主要在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鄰近地區進行﹐所以又稱“中原大戰”。
1928年6月北京張作霖安國軍政府垮台後﹐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桂系的臨時團結轉化為激烈的內部鬥爭。1929年蔣介石先後打敗了桂系﹑馮玉祥﹑張發奎石友三唐生智﹐威逼閻錫山。閻錫山先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於1930年2月10日電請蔣介石下野﹐繼則聯絡反蔣失敗的馮玉祥﹑桂系李宗仁等組織反蔣同盟。閻的反蔣號召﹐得到了以汪精衛陳公博為首的國民黨改組派﹐以及鄒魯﹑謝持為首的西山會議派和馮玉祥﹑李宗仁等反蔣政治派別與軍事集團的回響和支持。3月14日﹑15日﹐鹿鍾麟等五十七人通電擁戴閻錫山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為副總司令。4月1日﹐閻﹑馮﹑李宣誓就職。閻在石家莊設立總司令部﹐自兼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由河北向山東進兵﹔以李宗仁為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向湖南進兵﹔鹿鍾麟為第二方面軍總司令﹐由陝西向河南進兵﹔石友三為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由魯西南會攻濟南﹔並內定張學良﹑劉文輝﹑何鍵﹑樊鍾秀為五﹑六﹑七﹑八方面軍總司令。5日﹐蔣介石撤免閻錫山本兼各職。12日﹐任韓復為第一軍團總指揮﹐在魯西阻閻軍南下﹔劉峙為第二軍團總指揮﹐由徐州沿隴海鐵路西進﹔何成浚為第三集團軍總指揮﹐在河南許昌以南地區牽制馮軍﹔陳調元為總預備兵團總指揮。5月1日在南京誓師﹐11日下達總攻擊令﹐戰爭正式爆發。
這場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蔣軍雖攻占河南歸德(今商丘)等地﹐但總的形勢不利。歸德旋為馮軍收復﹐長沙﹑濟南先後被桂軍和閻軍占領﹐蔣軍撤守魯西南和豫南漯河地區。7月至9月中旬為第二階段。反蔣各派在北平(今北京)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宣布成立以閻錫山為主席﹐閻錫山﹑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等七人為委員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但戰局每況愈下﹐7月4日﹐桂軍退守廣西﹐8月14日﹐閻軍放棄濟南。馮玉祥的“八月攻勢”也遭到失敗。蔣軍在兩湖﹑津浦﹑隴海﹑平漢各戰場取得全面勝利。持觀望態度的張學良9月18日通電擁蔣後為第三階段。張率東北軍入關占領平﹑津﹑河北﹐反蔣聯軍迅速瓦解﹐擴大會議遷至太原舉行﹐不久即風流雲散。11月4日閻﹑馮通電下野﹐取消太原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所屬軍隊被張學良﹑蔣介石改編。蔣閻馮大戰歷時七月﹐雙方投入兵力逾百萬﹐戰線綿延數千里﹐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軍閥戰爭。蔣介石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暫時統一了國民黨各軍事集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