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主要內容:蔣介石的軍事集團里戰將如雲,內有五人能征善戰,屢被重用,人稱“五虎上將”:“千將”陳誠、“忠將”顧視問、“福將”劉峙、“飛將”蔣鼎文、“虎將”衛立煌。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劉峙曾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司令:顧祝同曾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蔣鼎丈曾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冀察戰區總司令:陳誠曾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參謀總長;衛立煌曾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東北“剿總”司令。《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分篇章以真實的歷史實事再現了當年蔣介石集團軍中這“五虎上將”。《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由周溯源等編著。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作者:周溯源等著

出 版 社:團結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4-1

版次:1

頁數:295

字數:283000

印刷時間:2011-4-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 S B N:9787512603271

包裝:平裝

21095642

內容簡介

蔣介石的軍事集團里戰將如雲,內有五人能征善戰,屢被重用,人稱“五虎上將”:“干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蔣鼎文、“虎將”衛立煌。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劉峙曾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司令;顧祝同曾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蔣鼎文曾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冀察戰區總司令;陳誠曾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參謀總長;衛立煌曾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東北“剿總”司令。《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分篇章以真實的歷史實事再現了當年蔣介石集團軍中這“五虎上將”。《蔣介石的五虎上將》由周溯源等編著。

目錄

“干將”陳誠

一、步入仕途

二、三炮起家

三、奔喪風波

四、曲中求伸

五、混戰逞雄

六、一躍龍門

七、憂喜參半

八、禍起蕭牆

九、敗多勝少

十、吞併“六法”

十一、治軍“十術”

十二、試補天裂

十四、燭影搖紅

十三、慘澹經營

文摘

“干將”陳誠

劉繼華 沈繼宗

台灣這一年的冬天,未經很冷的日子就悄悄地溜走了,早春三月,早已是陽明山杜鵑和櫻花盛開的季節,可是這個季節對於台灣國民黨政府,對於陳誠眷屬親友,卻是寒冷的冬天——一個春天裡的冬天。

1965年3月5日,台北天氣陰沉,寒風裡飄著細雨,夜幕低垂。四顧蒼茫。下午7時05分,在一片淒清迷離的景象中。“中華民國副總統”、中國國民黨副總裁陳誠因患肝癌,在台北溘然長逝。

台灣國民黨政府為陳誠舉行了隆重的大殮:

台灣全島下半旗致哀:

軍隊官兵一律綴佩喪章:

國民黨中樞大員們輪流守靈:

蔣介石三赴靈堂,鞠躬行禮、獻花致哀。

……陣容浩大的送殯行列配合著喪樂曲,以每分鐘七十步的速度緩緩前進:

禮炮隊鳴放喪炮十九響,每隔十五秒鐘一響;

台北街道上一切車輛停駛,數以萬計的行人肅立默哀,一些人“滿含熱淚”向著陳誠的靈車三跪九叩……

就這樣,這位一生與蔣介石榮辱與共,被譽為具有“陳久的誠實”的“性格人物”:

這位靠征戰起家,曾經在蔣、馮、閻大戰中獨享盛譽的“風雲人物”:

這位曾權勢顯赫,在解放戰爭中就任國民黨參謀總長、四星上將的“實權人物”:

這位雖身居要職,但據說在1948年住院時,竟連醫藥費亦拿不出的“廉潔人物”:

——終於用其悲涼的筆觸打住了他生命盡頭的句號。

有詩嘆日: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曾是經綸手?

長安父老,新亭風景,

可憐依舊,夷甫諸人,

神州沉陸,幾曾回首?”

陳誠的靈柩安葬在台北縣泰山鄉同榮村山地,墓園占地二萬坪,海拔約400公尺。依山帶水,風光佳勝,視野廣闊,氣魄雄偉。墓園的石階,分六層二百四十級,據說靈柩由三十二名扶役抬送上山。最高層是一廣闊的平台,正中間是一米高、二點六米寬的墓台,外用純黑色大理石鑲嵌,墓後有高十米、寬二十九點五米的護牆,陳誠的半身銅像座落在墓園之中……

二十多年來,夜晚,他傾聽著海水拍打著岸邊的聲音;白天,他遙望著彼岸養育生長他的故鄉的土地,久久地凝視著,又像在沉思。

往事如煙。記憶的潮水,禁不住又掀開他那枯黃潮濕的、久遠歷史的扉頁……

一、步入仕途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人。生於光緒丁酉年(公元1896年)二月十二日。

高市是一個人傑地靈、風景優美的地方,前臨蜿蜒浩蕩的永嘉江,江上煙波浩渺、風帆點點、極富詩意;背倚滴翠叢碧的括蒼山,山上古木參天、危崖矗立,但見山樹為蓋,嚴石為屏,與逶迤澄澈的歐江,映帶生輝,氣象極其雄偉而開朗。

但陳誠的祖上並不是高市人。追根溯源,陳誠的祖上還曾是達官貴人和富甲全邑呢。據說陳誠的祖先原本是河南人,大約在明代嘉靖年間其始祖奉朝廷之命赴青田擔任知縣,後來在任上去世,於是全家遂在青田住了下來。子孫即以耕讀傳家。

陳誠的祖父陳錦芝有兩個兒子,長子陳登選,即陳誠的伯父,務農為業,對陳誠極為鍾愛。次子陳希文,即陳誠的父親,自幼讀書,後畢業於漸江杭州初級師範學校,就教於青田國小,鏇升為校長,終生從事教育工作,學不厭、教不倦,安貧樂道,奉獻桑梓。

陳誠的母親是一位四德兼備的賢妻良母,據說在諸子通顯之後,還繼續保持克勤克儉的家風,每天依舊灌園種菜,親自洗滌。

陳誠的祖父去世以後,遺留給父親和伯父一座二層樓的四合大院。弟兄倆各居一半。他家還分得十多擔田。

陳希文先後有三子。長子辭修、即陳誠。次子正修(曾任台灣立法委員)。三子勉修(曾任台灣銀行董事長)。

少年時的陳誠,幼時體弱多病。八歲開始讀書,父親時時督教、管教甚嚴。在高市國小讀書之餘,陳誠常跟堂兄弟及一班少年朋友入圃種菜,上山采樵,趕牛吃草,下地勞動。一方面由此養成了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也使體力漸健。上國小期間,儘管父親管束很嚴,陳誠卻非常調皮,性格倔強,常與人鬥毆,卻從來也不服輸。村裡的人說他像戲台上的武生,背後插著四面令旗,三個跟頭便翻到台前了。他調皮出格,常遭到父親痛罵,但是卻天資聰穎,讀書成績優良。少年時的陳誠常去距高市三華里的“石門洞”嬉戲遊玩。“石門洞”峰巒擁翠、奇崖削拔、飛瀑倒掛、雲氣如織,相傳是明朝劉伯溫的讀書處。這位明朝開國元勛,通經史、工詩文,尤精天文兵法,佐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卻口不言功,深知韜晦,自請歸隱。著有《郁離子》、《復瓿集》等書,其文稱為《誠意伯集》。兒時的陳誠每當聽起父老們詳述著這位明代開國元勛的偉業,總為之神往,並異常的敬仰。亦自取別號石叟,引以自勉。

1913年,陳誠國小畢業,父親出於減輕家裡經濟負擔的考慮,擬留陳誠從事農活,佐理家務,而讓其弟正修去考中學。陳誠卻“少年不知愁滋味”,自作主張,先在家中溫習一年功課,然後以外出做買賣為名,瞞著父母,步行一百多里,考入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