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獻臣

蔡獻臣,字型國,號虛台,別號直心居士,同安縣翔鳳里平林人。著有《四書合單講義》一書。

生平簡介

蔡獻臣(生卒年未詳),字型國,號虛台,別號直心居士,同安縣翔鳳里平林人。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湖廣按察使、浙江提學,逝世後追贈刑部右侍郎。
明萬曆十六年(1588)舉人,次年考中進士,最初官居刑部主事.當時神宗久不問國事,蔡獻臣初為官,便上疏請皇上為國家計,議定太子,奏疏言辭懇切.蔡獻臣處理公務頗平允,刑部尚書王元美稱他為"周世之才",蔡獻臣由此脫穎而出,以後歷任兵部職方司主事、禮部主客郎中及儀制司郎中.

與蔡厝蔡復一併稱“同安二蔡”,蔡貴易、蔡守愚和蔡獻臣父子三人並稱“瓊林三蔡”,以《易經》為家學。墓位於大同街道辦事處鋪前村東面。有子蔡謙光

其人事跡

 福建巡撫鄒維璉以蔡獻臣學問純正上奏朝廷.明高宗因之賜其家鄉名"瓊林",並召獻臣進京為南光祿寺少卿.但以後因遭宦官陷害,蔡獻臣又被削職還鄉.回鄉後,百姓凡有困難,蔡獻臣均及時訴諸官府,以求得解決.他視之為己任,樂此不疲.家鄉的海豐莊田上有道朱堤,屢修屢坍,貽患無窮.獻臣集資在堤旁加修了一道堤岸,長達6600餘米.海豐田從此安然無事,連年保收,百姓受益不淺.他們立碑為蔡獻臣歌功頌德,並請名士何喬遠作碑文以示紀念.

 任儀制司郎中時,凡與儀禮有關的事件,蔡獻臣極力維護舊典.一次朝廷討論事情,蔡獻臣公開與禮部尚書展開辯論,對方被駁倒,為此心懷嫉恨.後來,蔡獻臣又曾在皇帝面前與人爭辯,依照舊典,言辭激切,勢不饒人.殿前諸多官員替他擔心,獻臣本人卻神色自若.神宗讚賞他的耿直,將他派出京城,以參政頭銜分巡常鎮,再升遷為湖廣按察使.

此後有人為禮部尚書鳴不平,彈劾蔡獻臣.獻臣為此被削職,遣返原籍.從此他閉門讀書.東山李春開請他修撰本縣地方志.該書修成後,風格上頗有《春秋》的謹嚴.
不久,蔡獻臣被朝廷起用,升任浙江巡海道,以後為浙江提學.
在識察與舉拔賢能上,他頗有伯樂風範.狀元朱之蕃就是他所取之士,浙江學子為此立生祠紀念蔡獻臣.

所作貢獻

蔡獻臣師承楊貞,通曉性命之學,重視倫理實踐,著有《四書合單講義》一書(它先闡釋四書,再用大義貫而通之,將自己對四書的領會滲透在古解之中故名),另有《清白堂稿》等.他79歲上告別人世,朝廷賜祭葬,並贈予"少司寇"之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