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鴻

蔡曉鴻

蔡曉鴻 男,1944年10月生,江西省蓮花縣人。1966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學院數學系.

簡介

蔡曉鴻 男,1944年10月生,江西省蓮花縣人。1966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學院數學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副導師,主要從事地下結構研究。中國水利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會員。歷任江西吉安地區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院長。

工作簡歷

1986年10月一1987年1月入河海大學計算力學研討班進修。1989年被評為水利部水利職工教育先進工作者,1994年起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專業論文

在國家核心期刊《水利學報》、《 岩石工程學報》、《水力發電學報》、《土木工程學報》等發表論文25篇,在省、部級期刊發表論文28篇,與他人合作在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發表論文2篇;應邀在第一屆全國岩石力學數值計算與模型試驗學術討論會上作《加權餘量法》專題學術報告。

榮譽

共發表科技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分別獲中國水利學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建築學會工程勘察學術委員會、江西省科協優秀論文獎,一項科技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論文“水工有壓隧洞 溫度應力B.Π.伏爾可夾計算法的錯誤及其改正”、“考慮岩體塑性強化高壓球型沿洞室襯 砌應力計算”等分別獲國家級、省級優秀論文獎,科技進步三等獎。

銀齡行動

蔡曉鴻現任江西省吉安市老年科協常務理事。從1967年大學畢業分配工作算起,蔡曉鴻在水利水電設計與技術管理崗位上已工作了40餘個春秋,他長期致力於水工隧洞結構設計應力解析計算方法的研究,先後在《水利學報》、《土木工程學報》、《水力發電學報》等核心期刊與專業技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退休後,出版專著《水工壓力隧洞結構應力計算》。
《水工壓力隧洞結構應力計算》凝聚了他20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富有創意的水工壓力隧洞結構應力有限環變位協調法、圍岩抗力係數新概念;給出了合理選用莫爾——庫侖屈服條件解析表達式的荷載判別條件等。同濟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孫鈞高度評價其研究成果有學術創新、工程實用性。該研究成果已套用於孫鈞主持的我國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市東通道海底隧道結構設計若干技術關鍵問題研究與多座水工壓力隧洞設計,取得了豐碩的技術經濟、社會效益。隨後,他被國內外知名期刊《岩土工程學報》聘為審稿專家。如今已65歲的他仍頻繁地參加水利水電工程等科研評估和設計審查。
蔡曉鴻參與過多次防洪搶險。1992年3月底,泰和縣澄江防洪堤東門水閘搶堵緊急關頭,在他人搶堵方案實施無果之時,蔡曉鴻臨危受命,負責泰和縣防洪搶險技術指導工作,關鍵時刻提出了採用高強度拋投塊石消殺水勢,快速堆築土石堤攔斷順閘道洶湧直瀉的贛江洪水的方案,並堅持在一線指導,成功地堵住了未設防的東門水閘,保障了泰和縣城的安全。蔡曉鴻也因其在東門水閘缺口搶堵中的突出表現,被評為“吉安地區抗洪搶險先進個人”。2006年6月17日,永新縣龍源口水庫水位超過汛期限制水位,大壩溢流表孔已泄洪,需實施除險加固。若不能通過隧洞發電及時降低水位,大壩長期在高水位下運行,對其安全極為不利,且每小時將損失電能1000萬千瓦,直接經濟損失200餘萬元。蔡曉鴻運用水工壓力隧洞襯砌限裂設計斷裂力學法進行計算分析,對塌坑採用埋石混凝土回填處理,恢復發電,利用發電引水降低水位。2009年3月5日,吉安縣功閣水庫(中型工程)超蓄運行,導致10扇弧形閘門門頂過水深達0.85米,引起門體、壩體異常振動。在事故處理中,蔡曉鴻在關鍵時刻,提供了技術支撐。在軍民的共同努力下排除了險情,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保障了弧門、大壩與下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類似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很多,蔡曉鴻作為一位退休教授級高工,在關鍵時刻,臨危受命,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處理複雜疑難技術問題,體現了一個工程技術人員的業務素養與政治素質,表現出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而蔡曉鴻對“責任”又是如何詮釋的呢?他說:“責任是與生俱來的,是你一生的標記。雖然責任有時像一個沉重的包袱,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但你必須背著它前行,因為它使你完整無憾。不能抱怨責任的痛苦,不能輕視責任的存在,不能以推卸責任了事,盡了責任才是人生的追求。”也正基於他對人生責任的如是理解,讓人們看到了一位老工程師的職業操守、水利情懷。
壯心不已,夕陽霞紅。作為一位致力於創造性地運用數學、力學理論解決實際水工隧洞結構設計複雜疑難技術問題的執著追求者,一位水利事業的知行統一者,蔡曉鴻還將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求索創新。

蔡姓名人盤點

盤點蔡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