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壯飛

蔡壯飛

蔡壯飛,男,漢族,1920年6月生,遼寧省大連市莊河縣人,農工業科學。榮獲過遼寧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昭烏達盟(赤峰市)勞模、先進工作者、林業系統先進個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蔡壯飛,男,漢族,1920年6月生,遼寧省大連市莊河縣人,農工業科學。榮獲過遼寧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昭烏達盟(赤峰市)勞模、先進工作者、林業系統先進個人,941年畢業於偽滿奉天(瀋陽)農業大學林業專業。1949年2月參加革命,赤峰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共黨員,是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共記大功獎4次。

人物履歷

蔡壯飛 蔡壯飛

1941年畢業於偽滿奉天(瀋陽)農業大學林業專業。1949年2月參加革命,赤峰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共黨員,是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

1949年初春,蔡壯飛懷著報效祖國的激情,背著行李步行到承德附近的雙峰寺,白手起家辦起了熱河省第一個國營苗圃。當時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是他在路上動員了三個農民,和他共同進山辦苗圃的。借當地人家一間半房子,靠幾把鐵銑在河灘上開出80畝地,一半育松苗,一半種水稻,秋天他們收穫幾十石稻穀和50餘萬株油松苗,自己又蓋起了5間瓦房。

1951年他又創建了大石廟苗圃,1952年他來到條件更差的赤峰苗圃(市林研所前身)。與人合作,研製了打埂作床器、楊樹播種器、手推噴霧器、掘苗犁等十幾種苗圃作業器械,有的提高工效幾十倍。為了探索小葉楊大面積育苗的新技術,他進行了“簡化小葉楊育苗工序”,提高產苗量2倍多,使小葉楊播種樹苗由二年出圃變為一年出圃。1959年至1960年他搞的“白樺育苗造林試驗”獲得成功。

蔡壯飛在田間工作 蔡壯飛在田間工作

從1966年開始,蔡壯飛承擔了“農田防護林營造技術及防護效益”的研究,對赤峰縣太平地鄉的山、水、田、林、路、機、電進行了統一規劃和綜合治理,營造了大面積農田防護林。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到1979年,共造林65 000畝,其中防護林7 582畝,建成農田防護林帶401條,全長720華里,構成375個格線,形成了帶、片、網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保護農田66 000畝。據觀測,林網形成後,在林帶背風面帶高上方1至20倍處,降低風速37.3-75. 4%,林網內的空氣相對濕度比空曠區高7%,蒸發量減少660毫米,土壤含水量提高3.2-5.8%,冬春季平均氣溫提高0.5-1.6℃,夏秋季平均氣溫降低0.1-0.7℃。工程措施促進了農業的穩產高產,1965年全年平均畝產98公斤,10年後的1976年畝產達到250多公斤。特別是1982年5月10日至13日,全盟遭到一場罕見的大風襲擊,局部地區瞬間達八級,農田遭災,但太平地鄉由於林網合理,格線內98.5%的農田安然無恙。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外國專家在參觀時說他們沒見過這么好的防護林。

獎項

這項科研成果1978年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遼寧省科學大會獎,1980年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等獎,1982年獲國家科委、農委科技項目(成果)推廣獎。

蔡壯飛1979年後又開展了“農田防護林脅地因子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和“農田防護林更新技術的研究”等課題,於1987、1988年分別獲赤峰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和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年赤峰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蔡壯飛以林業為他的終生事業,而忘我工作。他晚年患肺炎、肺氣腫,常常帶病工作。在他逝世前三個月仍去呼市參加內蒙政協會議,會上因身體不支而昏倒。從此一病未起,但就在病床上仍和太平地鄉的幹部研究林網改造問題。1986年7月16日病故,終年66歲。他留下遺囑“死後把我的骨灰撒在太平地”。

榮譽

蔡壯飛曾兩屆被選為內蒙古政協常委,榮獲過遼寧省先進科技工作者、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昭烏達盟(赤峰市)勞模、先進工作者、林業系統先進個人,記大功獎4次。他是赤峰林學會副會長、科委顧問、中國沙漠學會理事。他的一生是為林業科技事業拼搏的一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