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素

蔡偉素

蔡偉素,男,1964年1月出生,河南省固始縣人。1981年10月入伍,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濟學學士、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曾任西部戰區空軍後勤部部長。 現任西部戰區空軍副參謀長。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蔡偉素將軍 蔡偉素將軍

蔡偉素,男,1964年1月出生,河南省固始縣人。1981年10月入伍,198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濟學學士、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曾任成都軍區空軍後勤部副部長、黨委常委。1988年5月,時任成都軍區空軍後勤部軍需處被服廠廠長的蔡偉素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2011年時任成都軍區空軍副參謀長的蔡偉素被授予空軍少將軍銜。 2013年2月後,歷任成都軍區副參謀長,西部戰區空軍後勤部部長等職務。現任西部戰區空軍副參謀長 。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一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軍地兩用人才標兵”等榮譽。 空軍成都被裝廠的前身是蔡偉素白手起家創建的一家獲得“中國明星企業”殊榮的雷劍集團 。

軍隊不再從事經商活動後,雷劍集團作為軍隊保障性企業和福利性企業保留了下來,轉為被裝生產基地。廠黨委書記蔡偉素靠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帶領2000餘名官兵、職工創出了驕人的成績:工廠產值和利潤每年以20%速度遞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軍同行業之首;“雷劍牌”系列皮服被評為“世界名牌產品”、“中國名牌產品”、“軍隊名牌產品”。 蔡偉素不光為社會各類下崗工人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而且還送他們進技校學設計、學行銷,對他們進行跨世紀的“充電”蓄能。有人不理解,“接納的下崗職工,猶如人家的閨女,送他們進技校,翅膀硬了還不飛?”蔡偉素耐心解釋道:下崗職工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在廠一天就培養一天,翅膀硬了也不怕飛,再飛,還不是在華夏這塊土地上! 蔡偉素一直要求自己保持戰士時的那種拚命精神。一天上午,幾個車皮的材料運到工廠,急需卸貨。當時已經下班,他便帶著幾個勤雜工上去了。貨包重60公斤,要搬上樓房的第4層,工人勸他在一旁指揮就行了,他說:“現在指手畫腳不是時候,你們跟我來。”幾個小時下來,工人身上流了多少汗,蔡偉素身上就流了多少汗。

人物事跡

蔡偉素(中)帶領敢死隊員勇闖回龍溝 蔡偉素(中)帶領敢死隊員勇闖回龍溝

“5·12”地震發生後,銀廠溝兩面山峰轟然崩塌,溝內800多家賓館、300多家“農家樂”遭受重創,所有房屋都不同程度地倒塌損毀,上萬名民眾和遊客被困,餘震不斷,萬分危急。次日凌晨6點,成都軍區空軍命令:由林傑副司令員帶隊迅速往彭州重災區銀廠溝方向開拔,在第一時間內投入抗震救災工作!剛值完夜班的蔡偉素則成為了這支隊伍的副總指揮,從那一天到5月29日,一直在救災一線的他就沒再跟家裡人見過面。 成空救災部隊於5月13日8點準時出發,尚未集結到位的單位則直接趕赴彭州,一邊行進一邊集結。一個多小時後,1800餘名官兵從四面八方迅速趕到了彭州,一到就以營連為建制在災區分散鋪開。但通往銀廠溝惟一通道上的小漁洞大橋已被震垮,前方道路也因塌方堵塞,運送官兵的車輛無法通過。河裡沒水,沒法架浮橋,時間不等人,蔡偉素立即下車,帶領戰士們徒步過河上山救人。

此時,一路上餘震不斷、大雨滂沱、亂石飛滾,蔡偉素全然不顧,冒著生命危險在泥濘中艱難行進,靠前指揮。他顧不上吃口乾糧喘口氣,只求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銀廠溝。進入銀廠溝,蔡偉素驚呆了:整個山溝山崩地裂,就像被炸藥炸過一樣,許多民房或夷為平地,或被深埋亂石之下。民眾驚恐萬狀、四處逃散,有的滿頭鮮血,有的手腳被砸斷,還有的躺在地上不能動彈,有的被埋在廢墟中……

當地民眾看到子弟兵,奔走相告:“解放軍來了,我們有救了!”蔡偉素迅速展開疏散、轉移和搜救工作。經過13個小時艱苦奮戰,當天部隊就轉移出民眾6000餘人,救助傷員600餘人,他們是第一支到達銀廠溝溝底的部隊。 有倖存者紛紛報急,銀廠溝腹地還有大量民眾生死不明,急需救援。其中,銀廠溝腹地大龍潭與外界交通和通訊中斷,已成“孤島”。5月14日清晨7點,蔡偉素和林傑副司令員一起,帶領一個550人組成的隊伍火速趕往大龍潭救援。中午11點,蔡偉素遇到了一個扛著麻袋的小伙子正費力地向山外走,本想上前幫忙,可對方不要,一了解才知道,袋裡裝的是他的女友。

兩人在大龍潭遊玩時遇上了地震,女孩不幸遇難。遇到部隊時,小伙子扛著女友的遺體已經走了近40個小時。這一幕讓蔡偉素十分震撼,想到還有更多受災百姓在焦急地等待救援,他只有更快地前行。8個小時的艱難跋涉,他一直走在最前面,終於趕到大龍潭時已近17點。當晚部隊共轉移受困民眾1200餘名,其中60餘名重傷員急需救治,但又無法搶運出來。因通訊中斷,自5月14日13點50分後,部隊便無法同指揮部取得聯繫。5月15日凌晨4時,摸黑指揮官兵援救廢墟中民眾的蔡偉素接到指揮部命令,立即趕赴山下營地向軍委郭副主席匯報情況。蔡偉素不顧疲憊,拄著一根樹棍,冒著起伏不斷的餘震,連夜下山。中午時分,根據蔡偉素對山中情況的匯報,空軍首長毅然決定出動直升飛機飛赴銀廠溝營救被困民眾。

隨後,兩腳都已磨出血泡的蔡偉素帶領400多名官兵再次攜帶大量物資進山。當隊伍到達銀廠溝時,他全身從頭到腳已被汗水和河水浸透。此時已是下午5點,轉瞬間直升機呼嘯而至穩穩停在一處空地上。蔡偉素衝到機艙前,在螺鏇槳颳起的鏇風中吃力地穩住身體,指揮官兵們投遞礦泉水和餅乾等物資,並組織受傷民眾緊急撤離。在直升飛機發出的巨大噪音中,始終夾雜著蔡偉素嘶啞而堅定的指揮聲。

敢死隊行進到小龍潭1號橋時,崩塌的山體和土石流已將橋阻斷,附近堆積著上百米高的亂石,只能靠手攀腳爬前行,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深谷,加之餘震不斷,不時有亂石墜落,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林傑副司令員趕到斷橋為敢死隊敬酒壯行:“我要求你們一定要完成任務,一個不少地回來。”蔡偉素帶著9名戰士走在最前面,其他戰士隔著50米的距離跟在後面。他把一面紅旗撕成紅布條,系在沿途的樹木、石頭上,以便尋找回來的路。短短几公里,他們繞過五六處還滾著石頭的塌方區,跨過10次河,在水深湍急處,臨時砍木頭搭了兩座簡易橋通過。繼續向前,路已經完全淹沒在了水裡。大家趟水前行,途中發現了一個已經浸在水裡的停車場,可是沒有搜尋到倖存人員。1個小時後,30名官兵終於到達了小龍潭中心的小龍潭瀑布。眼前一幕,讓蔡偉素深深震撼。夕日的深潭已經被山上崩塌下來的巨石徹底填平,潭前幾百棵古樹被巨石飛入潭中時產生的衝擊波攔腰截斷。據擔任嚮導的龍門山鎮副鎮長曹光偉介紹,地震發生時,有20餘名工人正在潭上修理纜車,幾十名遊客正在遊玩,可能已經被崩塌下來的山體掩埋。截至5月26日,成空駐彭州地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已轉移被困民眾8435名,搶救傷員768人,空運危重傷員68人,從廢墟救出倖存者39人,打通道路40公里。

歷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是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創意策劃,並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十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主辦的,每年開展1次。活動自1990年推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社會認同度較高的一項授予傑出青年人才的崇高榮譽。
第一屆1990年聶衛平 魏書生 王振國 勾艷玲 楊吉奎 黃志紅 李登海 李潤虎 蔡偉素 張思榮
第二屆1991年烏力吉 朱重慶 李志軍 楊露 楊建秋 張奇 張喜武 林莉 周林 賀學禹
第三屆1992年葉喬波(女) 陳章良 潘小揚 台震林 王遂舟 楊志貴 白春禮 辜勝阻 郝進然
第四屆1993年何玉銘 張山 鄭天一 姜戰林 郭雷 庹震 梁衛 董明玉
第五屆1994年王永良 王富龍 張少鴻 李玉虎 姜偉 郭寶印 徐洪剛 謝世梅(女) 謝軍(女) 崔桂亮
第六屆1995年呂有珍(女) 呂樹文 許永楠 孫廣信 孫玉勝 張思民 陳肇雄 秋雲(女) 曹建明 葛健
第七屆1996年王成強 呂永傑 孫俊福 吳一堅 宋芳蓉(女、土家族) 陳新民 周鑫全 哈木拉提·吾甫爾 龔允沖 假拉(藏族)
第八屆1997年烏蘭(女、蒙古族) 葉龍 馮鞏 李永波 李建保 吳國迪 沈方泉 趙滿堂 戰連傳 簡純林
第九屆1998年小香玉(女) 劉金虎 呂植(女) 李小松 孟富強 昝聖達 柏耀平 袁亞湘 譚和平
第十屆1999年丁榕(女) 鄧偉 劉誼 呂岩松 孫雯(女) 吳奇修 張榮(女) 張慶偉 李洪濤 侯新民
第十一屆2000年於果 烏日更達賴 白岩松 龍新平 伏明霞 許京軍 李大有 南存輝 袁家軍 曹雪濤
第十二屆2001年于魁智 尹祥美 王辰 母連雲 伊力汗·奧斯曼 劉小寧 張偉平 楊桂生 周繼紅 黃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