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山

蓬萊山

蓬萊山又名九仙山。相傳有九仙往來其間,故名蓬萊山。它位於福建省尤溪縣城關鎮南部21公里處,與羅漢山隔尤溪對峙,為縣西南軍防的門戶。該山詭奇多姿,岩石陡峭,峰岩突兀,登山僅有峭壁鑿成的小徑,主峰海拔1288米。峰頂有岩平台方余丈,佇立於此可眺望方圓百里山河和村落。

基本信息

相關傳說


蓬萊景色
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釺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使慕名來到這裡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一片紅光浮動,便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島。”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島叫什麼名。方士一時無法應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蓬草蒿萊”也。據說,蓬萊這個神山名就是這樣來的。

歷史記載

實際上,早在秦始皇之前,“蓬萊”作為海上神山的名字就已經傳開了。成書於戰國時代的《山海經。 海內北經》中就有“蓬萊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湯問》亦有“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興,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日瀛洲,五曰蓬萊”的記載。可見,秦始皇並不享有神山“蓬萊”的發明權。
“蓬萊”作為地名(而不是神山名),最早有文字可考的見於唐代杜佑的《通典》:“ 漢武帝於此望海中蓬萊山,因築城以為名。”漢武帝確曾於元光二年(前133)東巡至蓬萊,說他望神山不遇,築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聊以自慰,這說法似乎可信:一、至今未見漢代以前的典籍中有“蓬萊”作為地名出現的;二、據清代《蓬萊縣誌》載,蓬萊舊城鼓樓(址在今畫河橋西50米處)的前身,為古城東門,名“望仙”,為漢武帝登臨望海處。

景點介紹

蓬萊山又名“九仙山”,位於尤溪縣坂面鎮,距縣城35公里,海拔1288米,峰頂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是尤溪最高的山峰之一。岩鑿百欄曲徑峰迴,峰頂立有觀音佛祖像,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蓬萊山不僅是尤溪建縣前最早開發的名勝景點和宗教信士活動場所,而且是三明市最優美的旅遊自然景區之一。區內山巒奇特,山勢雄壯,峰巒峭拔,怪石嵯峨,流泉飛瀑,鬼斧神工,茂林修竹,古木參天,奇花異草,山明水秀。山上有金鯽池、石棋盤、黑白二石子、煉丹灶、白鶴洞等勝景。同時,洞窟幽深,岩壑雄峙,峽谷險絕,山泉潺潺,蒼松翠柏,山光水色,景致宜人。相傳山巔有仙人來往,並可聞鼓樂聲。據《尤溪縣誌》載昔人詩云:“微風輕動霧雲開,日照峰巔香燭台,不為神靈躬朝觀,只緣賞景上蓬萊”。蓬萊山盛夏不暑,嚴冬不寒,天高氣爽,平均氣溫18℃,日出日落之景,尤為壯觀。山上幽雅壯麗景致,令遊人流連忘返。並有傍山公路蜿蜒而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