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瑞·戴維斯

蓋瑞·戴維斯

蓋瑞·戴維斯(Garry Davis 1921年7月27日~2013年7月24日),和平倡議者、前百老匯歌舞演員、全球首位自詡為“世界公民”的人,同時也是致力於消除國家邊界的“一個世界”運動的先驅,“世界公民政府”的非政府組織(NGO)創始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蓋瑞.戴維斯蓋瑞.戴維斯

蓋瑞·戴維斯(GarryDavis 1921年7月27日~2013年7月24日)在美國緬因州巴爾港出生,是一名激進的和平活動家。他的父母是當時享有盛名的樂隊領袖,因此他在成長過程中也經常接觸音樂。儘管畢業於卡內基理工學院,戴維斯之後仍然選擇去百老匯做一名演員,並曾在紐約影展等活動中獲得嘉獎。二戰時,在美國軍隊作為飛行員駕駛B-17轟炸機服役。後來蓋瑞創建了“世界公民政府”組織。“世界公民政府”頒發的“世界護照”包括英語、法語、俄羅斯語、阿拉伯語、漢語和世界語版。目前,布吉納法索、厄瓜多、茅利塔尼亞、塔斯馬尼亞、多哥及尚比亞等六個國家已經宣布正式認可“世界護照”。

早期生活

蓋瑞·戴維斯是邁耶和希爾達.戴維斯的兒子。他畢業於教會學校,於1940年在卡內基理工學院(現在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習。後來,他去了位於印度的班加羅爾的東西大學(East-WestUniversity)。在那裡,蓋瑞·戴維斯學習梵天維迪亞(BrahmaVidya)宗教知識,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人生經歷

1948年5月,蓋瑞·戴維斯在他巴黎聲明自己為“世界公民”。

1948年5月25日,一名美國軍隊前飛行員蓋瑞·戴維斯闖進美國駐法大使館,聲稱自己並非美國公民。使館工作人員看著他,滿臉驚訝,他接著表示,自己是一名“世界公民”。

1948年11月,蓋瑞·戴維斯闖入聯合國大會會議現場,中斷了進行中的會議。“我們,人民,需要只有統一的世界政府才能給予的和平,”他呼籲,“你們所代表的‘君主制國家’將我們割裂,同時引導世界走向完全的戰爭。”“世界政府”的提議得到了許多名人的支持,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作家加繆、學者史懷哲等。近2萬人參加了他在法國首都舉行的集會。

1948年二戰期間,蓋瑞·戴維斯放棄美國國籍,他認為,自由跨越邊境是基本人權,欲實現世界和平,必須掙脫民族國家制度的枷鎖,建立一個全球政府。

1949年,蓋瑞·戴維斯成立了“世界公民國際註冊處”,該組織成立後,迅速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註冊申請。根據《紐約時報》援引位於華盛頓的“世界服務機構”的數據,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95萬人經由該組織註冊成為“世界公民”。

1953年,蓋瑞·戴維斯創立了“世界公民政府”組織,並手持第一本“世界護照”週遊了列國。“世界公民政府”組織聲稱,“世界公民政府”已經發放了超過50萬份“世界護照”,不過,現在並沒有該種護照成功出入各國的相關數據。美國《波特蘭新聞先驅報》的數據顯示,“世界公民政府”累計向全球250萬人發放過身份認證證件。

1954年,“世界政府”組織的業務繁忙,戴維斯又創辦“世界服務機構”,承擔該組織的服務職能。

1956年,蓋瑞·戴維斯首次使用“世界護照”從紐約飛往孟買,展開世界公民的旅程。戴維斯對《紐約時報》記者說,印度海關官員起初一臉茫然,最終照樣蓋上過境印章。戴維斯還曾計畫使用“世界護照”,試闖巴基斯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瑞士的邊境防線。但後來有媒體報導說,戴維斯因售賣“世界護照”而背上偽造罪名,被判監數次。更有人譴責戴維斯向“難民”及非法移民人士提供便利,從中謀取暴利。

1992年裡約熱內盧地球峰會,戴維斯發出基於千瓦時的太陽能發電的建議,基於世界貨幣提出關於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Fulle)的思想,這些“千瓦美元”("kilowattdollars")是最早記載的減排貨幣(reductioncurrenc)。

1988年,蓋瑞·戴維斯宣布作為“世界公民黨”候選人參加美國總統大選

2012年3月,現年91歲的蓋瑞同意開始廣播每周一次的廣播節目-“世界公民”全球廣播聯盟電台。他被印度的希納拉亞納(SreeNarayana)大師的思想極大地影響。

2012年,蓋瑞·戴維斯向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提供了一份“世界護照”。

2013年,蓋瑞·戴維斯向“稜鏡門”主角愛德華·斯諾登提供了一份“世界護照”。

2013年7月24日,蓋瑞·戴維斯在美國去世。

去世

2013年7月24日,“世界公民政府”這一組織的創始人蓋瑞·戴維斯在美國佛蒙特州威靈斯頓去世,享年91歲。去世當天離他的92歲生日只有3天。直到去世前,他仍保持著介於美國公民外國人之間的某種“中間身份”,這一狀態已經持續65年。

言論

1978年,戴維斯接受《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我並非一個沒有祖國的人,我只是沒有國籍。”

他在1962年的一本回憶錄中寫道。“當我在德國布蘭登堡投下第一顆飛彈時,我便感覺到良心的強烈不安。”“我究竟投下了多少飛彈?謀殺了多少男人、女人和孩子?還有其他路可走嗎,我捫心自問。”“如果單一國家不再存在,這世界便不會再有戰爭。”

評價

紐約時報》:評價他的逝世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離去”。儘管他提出的“世界政府”的理念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同,他對於和平的執著追求仍值得稱讚。

美國《紐約時報》:他是“世界公民”NO.1。

美國《赫芬頓郵報》:他是“世界公民”的有力倡導者。

法新社:他是“世界公民”運動先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