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葉黃耆

蒺藜葉黃耆

蒺藜葉黃耆豆科,產我國西藏西南部至中部。生於海拔3800-4800米的山坡或山谷。

基本信息

植物來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1)卷||豆科LEGUMINOSAE||無小苞系Ser.Ebracteolati(Simps.)K.T.Fu||蒺藜葉黃耆AstragalustribulifoliusBenth.exBunge
7.蒺藜葉黃耆(植物研究)
AstragalustribulifoliusBenth.exBungeinMem.Acad.Sci.St.Petersb.VII.11(16):4.1868et15(1):2.1869;BakerinHook.f.Fl.Brit.Ind.2:120.1876;Hemsl.inJourn.Linn.Soc.Bot.30:111.1894;Hemsl.etPears.inJourn.Linn.Soc.Bot.35:173.1902;AliinNasiretAli,Fl.W.Pakist.100:125.1977excl.specim.Kansu.etSzechuan;K.T.FuinBull.Bot.Res.2(1):120.1982.——A.balfourianusauct.nonSimps.:NietP.C.Li西藏植物志2:813.985.

植物特徵

根狀莖長,木質。莖多數,平鋪狀上升,長6-20厘米,被開展的白色短柔毛。羽狀複葉有17-21片小葉,長2.5-3.5厘米,蒼白色;托葉三角形,長2.5-3毫米,葉狀,具緣毛;葉柄長約3毫米;小葉長圓形,長5-9毫米,互相接近,先端尖稀至鈍圓,基部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開展疏柔毛,小葉柄很短。總狀花序密集成頭狀,生4-7花;總花梗長2.5-4厘米,被短柔毛;苞片鑽狀,長4-5毫米,有毛。花梗長約1毫米,有毛,無小苞片花萼鍾狀,長約5毫米,被白色開展柔毛,萼筒長2.5-3毫米,萼齒鑽狀,與萼筒近等長;花冠紫紅色,旗瓣長8-12毫米,瓣片近扁圓形,長8.5-9.5毫米,寬10-11.5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突然收狹,瓣柄長2-2.5毫米,翼瓣長7-9毫米,瓣片長圓形,長6.5-7毫米,寬2.5-2.8毫米,先端圓形,瓣柄長1.5-2毫米,龍骨瓣長8-10毫米,瓣片半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4毫米,瓣柄長3-3.5毫米;子房有柄,被白色絹狀毛,柄長約2毫米,柱頭被簇毛。莢果膨脹,長圓形,長11-15毫米,寬5-6毫米,疏被白色短伏毛,假2室,含多顆種子,果頸長約2毫米,不露出宿萼外;種子褐色。圓腎形,長1-1.5毫米,橫寬1.5-2毫米,平滑。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分布

產我國西藏西南部至中部。錫金及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我國西藏西部。

植物區別

本種的體態很近似甘青黃耆(A.tanguticusBatalin),但後者的葉先端圓形至稍截形,微缺,嫩果或花冠脫落時的子房倒卵形,具灰色毛被;而本種葉先端尖。嫩果或子房為鐮刀形,具褐色毛被。《西巴基斯坦植物志》記載本種在我國四川、甘肅有分布,可能為後者之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