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墓

蒲松齡墓

蒲松齡墓,位於淄川區蒲家莊東南約500米處。墓地四周系磚石砌圍牆,內松柏樹10株古木陰翳,鬱鬱蔥蔥。

蒲松齡墓蒲松齡墓

簡介

墓院系蒲氏老林,內有古墓幾十個,蒲松齡墓在墓園北側,封土高約兩米,墓穴呈頭向西南,足向東北之勢。

墓前立清雍正三年(1752年)同邑後學張元撰文的《柳泉蒲先生墓表》。1954年建立了一座四腳碑亭,1979年又在亭前建立沈雁冰撰寫的《蒲松齡柳泉先生之墓》碑。

個人簡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出生於公元 1640 年,卒於 1715 年,終年 76 歲。蒲松齡一生屢試不第,貧困潦倒,後人用 8 個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讀書、教、著書、科考。蒲松齡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文人家庭,由於家道中落,請不起教書先生,便隨父讀書。他自幼聰慧過人,經史過目不忘。 18 歲完婚,應父母之命,娶本縣文人劉國鼎的次女劉孺人為妻。 19 歲初應童子試,便以縣、府、道三試第一考中秀才文章深受山東學政施愚山先生的賞識,一時名聲大振。為了求取功名,實現理想, 20 歲的蒲松齡與同鄉好李友梅王鹿瞻張歷友共結“郢中詩社”,潛心治學。現在淄川的留仙湖、般陽河等地就是他們當年經常活動的地方。 25 歲時蒲家因妯娌不合,兄弟分家,蒲松齡只分得“農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生活陷入困境。迫於生計,於康熙九年應同邑好友孫蕙的邀請,到江蘇寶應為知縣孫蕙做幕賓。那段時間蒲松齡開闊了眼界,寫下了不少詩文,但也飽嘗了寄人籬下之苦,加上思鄉心切,第二年便辭幕還鄉了。

歸來後的蒲松沒有考取功名,便屢屢設帳於縉紳之家,其中約三十年的時光是在淄川大家畢際有府上為塾師,在畢家他結識了當時的一批著名文人如王士禎、高珩、朱緗等,這對於《聊齋志異》的創作和傳播有極大的影響。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他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蒐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蒐集將其編定為《蒲松齡集》。

蒲松齡 74 歲時妻子劉氏因病去世,他悲痛欲絕,倍感人生苦短,就這樣過了兩年,蒲翁也於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 年正月 22 日,在故居聊齋與世長辭。蒲翁墓中出土的東西,有錫酒壺、錫酒杯、旱菸袋、念珠、宣德爐、四枚壽山石印章,還有其夫人用的銅鏡、耳勺。一代文學大師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但是他為後人留下的財富卻是永不磨滅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