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漢字]

蒲[漢字]
蒲[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蒲,中國漢字,常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兩米。根莖長在泥里,可食。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夏天開黃色花(亦稱“香蒲”):~黃(蒲的花粉)。~棒。~草。~絨。~扇。

基本信息

讀音

1、拼音:pú

2、拼音:bó

筆畫部首

田字格中的“蒲”字 田字格中的“蒲”字

簡體部首:艹

簡體部外筆畫:10簡體總筆畫:13

繁體部首:艸

繁體部外筆畫:10繁體總筆畫:16

五筆86:AIGY

五筆98:AISU

倉頡:TEIB

筆順編號:1224 4112 51124

四角號碼:44127

統一漢字U+84B2

Unicode:CJK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艹浦

漢字部件分解: 艹氵甫

筆順編號: 1224411251124

筆順讀寫: 橫豎豎捺捺橫橫豎折橫橫豎捺

基本字義

一、拼音:pú

1.指“菖蒲”:~節。~月(指農曆五月)。

2.庵,用草蓋的圓形屋。

3.古同“匍”,匍伏。

4.姓。蒲姓

二、拼音:bó

見“蒲姑”。亦作“亳姑”、“薄姑”。古國名。在今山東博興東南。周成王即位時,與武庚和東方夷族反抗周朝,被周公所滅,作為呂尚的封地,成為齊國的一部分。

方言集匯

粵語:pou4

圍頭話:pu4

客家話:pu2

[海陸豐腔]pu2

[東莞腔]pu2

[台灣四縣腔]pu2

[陸豐腔]pu3

[梅州腔]pu2

[客英字典]pu2

[寶安腔]pu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蒲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為席。《禮·玉藻》連用湯履蒲蓆。《釋名》蒲,草也。《周禮·天官·醢人》深蒲。《詩·大雅》維筍及蒲。《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注》或以蒲為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注》蒲謂合蒲,當刻勺為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於蒲。

又水名。《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台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台,秦王至此縈蒲系馬。

又姓。《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葉頗五切,音浦。《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葉下戍許。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水丱,浦聲。本義:植物名。香蒲)

2.同本義[cattail]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東漢·許慎《說文》

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共其葦蒲之事。——《周禮·澤虞》。註:“以為席。”

男執蒲璧。——《周禮·大宗伯》。註:“蒲為席,所以安人。”

3.又如:蒲甸兒(亦作“蒲墊”。用蒲草編的坐墊);蒲柳(比喻身微低賤);蒲草毛窩(一種用蒲草編成的深幫圓底鞋子,裡面雜有雞毛、蘆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為鞭,薄罰示恥);蒲帆(用蒲葉編成的船帆)

4.菖蒲[calamus]。如:蒲節(端午節);蒲人(以菖蒲紮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練(用蒲之纖維織成的布);蒲艾(菖蒲與艾草)

5.即今人所稱“水楊”。也稱“蒲楊”、“蒲柳”[bigcatkinwillow]

不流束蒲。——《詩·王風·揚之水》

6.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楊。質性柔弱且又樹葉早落,所以用來比喻衰弱的體質);蒲姿(蒲柳之姿);蒲楊(蒲柳)

7.用草蓋的圓頂屋[coveringofthatchedcottage]。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8.樗蒲[dice]。古代一種遊戲,像後代的擲色子。如:蒲戲(樗蒲之戲);蒲弈(樗蒲之戲)

9.同今“葡萄”[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

10.古邑名[Puprefecture]

11.春秋衛地,戰國屬魏。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12.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隰縣西北

13.姓。如:漢有蒲昌、蒲遵

〈動〉

1.伏地而行[crawl]

奉壺飲冰以蒲伏焉。——《左傳·昭公十三年》

2.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常用詞組

1.蒲棒,蒲棒兒púbàng,púbàngr

[cattail’sspike][口]∶香蒲的花穗,形狀像棒子

2.蒲包púbāo

[cattailbag]用香蒲葉編成的裝東西的用具

3.蒲草púcǎo

[thestemorleafofcattail]香蒲的莖葉,可供編織用

4.蒲墩兒púdūnr

[cattailmat]用香蒲葉、麥秸等編成的厚而圓的墊子,農村中用作坐具

5.蒲服púfú

[sitontheground]以跪姿坐於地上

古代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跟跪著差不多,所以《戰國策》里說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市”。——呂淑湘《語言的演變》

6.蒲公英púgōngyīng

[dandelion]多年生草本植物(Taraxacummongolicum),全株含白漿,葉叢生,花黃色,果實褐色,上帶白色軟毛,可順風飄散,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

7.蒲劍pújiàn

[sword-shapedbagofaromaticherbshungoverdoorstepontheDragonBoatFestival]指菖蒲葉,形似寶劍而得名

8.蒲節Pújié

[DragonBoatFestivalonthefifthdayofthefifthlunarmoon]端午節,因舊俗端午節在門上掛菖蒲葉而得名

9.蒲劇pújù

[PuzhouoperaofShanxiProvince]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山西省南部地區

10.蒲葵púkuí

[Chinesefanpalm]一種常綠喬木,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葉子可以做扇子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明·魏學洢《核舟記》

11.蒲柳púliǔ

[bigcatkinwillow]落葉灌木(Salixgracilistyla),秋天早凋,也叫水楊,用來比喻或自謙身體衰弱

蒲柳常質,望秋先零。——《晉書·顧悅之傳》

12.蒲扇púshàn[palm-leaffan]用香蒲葉做成的扇子

13.蒲式耳púshì’ěr[bushel]英美制計量單位,計量乾散顆粒物的體積時用,一蒲式耳合8加侖

14.蒲松齡PúSōnglíng

[PuSongling](1640—1715)中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家境貧寒,熟悉民間疾苦,留意採集民間傳說異聞,嘔心瀝血數十年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通過談狐說鬼等形式,批判社會、政治

15.蒲團pútuán[rushcushion;cattailhassock]一種圓墊子,用香蒲草、麥秸等編成

16.蒲葦púwěi

(1)[cattailandreed]香蒲和蘆葦

蒲葦紉如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又妾當作蒲葦。

17.夜蒲晚上出去混了的意思。現在多指夜生活,有瘋狂地玩之意思。

拼音是p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