蒭

同芻、芻動詞用法 chú (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從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芻。本義:割草) 同本義 [mow]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說文》。按,象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 七曰芻粖之式。——《周禮·太宰》 淫芻蕘者。——《左傳·昭公十三年》 禁芻牧采樵。——《左傳·昭公六年》 芻莝養馬。——《越絕書·外傳本事》 又如:芻牧(割草放牧) 用草餵牲口 [feed] 芻之三月。——《周禮·地官·充人》 又如:芻養(飼養)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名詞用法

chú

餵牲畜的草

[fodder]

食以芻叔。——《莊子·列禦寇》

饋之芻米。——《左傳·僖公二十九年》

民爭負薪芻助之。——《資治通鑑》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宋史》

又如:芻菽(飼養牛馬 的草料);芻粟(糧草);芻薪(柴草);芻藁(飼養牲畜的乾草);芻豆(草和豆);芻茭(乾草);芻糧(芻食,芻粟,糧草);芻廄(飼料屋);芻靈(用茅草紮成的人馬);芻藁(乾草);芻菽(芻豆)

穀類植物的莖桿 [straw]

割草的人 [mower]

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舊唐書》

吃草的牲口

[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芻豢。——《莊子·齊物論》

又如:芻豢(指牛羊豬狗。牛羊食草,稱芻;犬豕食谷,稱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犧牲)

形容詞用法

chú

淺陋,鄙俗 [mea-ger]。如:芻語(謙辭。草野鄙陋者的議論);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後用以比喻淺陋的言論。今常用以謙稱自己的言論。同“芻議”);芻論(芻議。淺陋的議論)

芻豢

chúhuàn

[livestock (cattle,sheep,etc)] 指牛羊豬狗等牲畜

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史記·貨殖列傳》

芻秣

chúmò

[fodder;hay] 餵牛馬的草料

芻秣之式。——《周禮·大宰》。註:“養牛馬禾穀也。”

芻蕘

chúráo

[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

先民有言,詢於芻蕘。——《詩·大雅·板》

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

芻議

chúyì

[my meager opinion] 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亦指淺陋的議論

皇圖不隔於芻議。——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六書正譌》芻俗作蒭。

紅巨星

蒭藁增二,也稱鯨魚座o星,HP10826,英文名Mira(譯為米拉),是一顆離我們418.69光年的紅巨星,位於鯨魚座,距離地球約418光年。其實蒭藁增二是雙星,由Mira A和Mira B組成。是一顆有名的長周期變星,其變光周期不穩定,在310天到355天不等,平均周期332天,星等由2等變化到10等

拼音是chu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