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塞拉特島擬鸝

在農耕區和居民區的低地,偶爾也能觀察到蒙特塞拉特島擬鸝,被認為是輻射占據的面積不到13平方公里。 蒙特塞拉特島擬鸝被認為是一種有能力把握相當的機會的獵食者,具有靈活的飲食習慣和一定的獵物類型。 繁殖方式蒙特塞拉特島擬鸝是一夫一妻制的物種,每年3月至8月為繁殖期,產卵的確切時間取決於雨季。

外形特徵

特塞拉特島擬鸝體長20~22厘米,翼展28-30厘米,是小型鳴禽。喙近圓錐形,直而尖,上喙尖端不具缺刻;翅適中,初級飛羽9枚;尾常為圓形;腿、腳長健,適於奔走。兩性異形。雄鳥多為黑色,下背部,臀部,肩膀上,較低的胸部和腹部都是明亮的黃色,腹部的尾部也有黃色和淺褐色。翅膀大部分是黑色,除了一些黃色的翼角和翼下覆羽。雌鳥的上體是有點暗淡的黃綠色,腹部是明亮的黃色。幼鳥綠色,喉部黑色。​

棲息環境

蒙特塞拉特島擬鸝只生活在小安的列斯群島火山島,島上的三個主要森林覆蓋的丘陵範圍內。但在1995年和1997年的火山活動將其棲息地摧毀了三分之二。最初只有中心火山區的人口被認為是活了下來,然而,後來的調查發現了殘存的人口占據的面積只有南蘇弗里埃爾的1到2平方公里。在農耕區和居民區的低地,偶爾也能觀察到蒙特塞拉特島擬鸝,被認為是輻射占據的面積不到13平方公里。

生活習性

有遷徙行為。具有相對短而寬的翅,能夠迅速扇動產生舉力。主要吃昆蟲,如蟋蟀,蝗蟲,捕獲方式主要是在林下。偶爾以水果為食,也被觀察到聚集在蠍尾蕉植物的苞片上吃花蜜。蒙特塞拉特島擬鸝被認為是一種有能力把握相當的機會的獵食者,具有靈活的飲食習慣和一定的獵物類型。​

分布範圍

分布於蒙特塞拉特島,進入小安的列斯群島的中北部。

繁殖方式

蒙特塞拉特島擬鸝是一夫一妻制的物種,每年3月至8月為繁殖期,產卵的確切時間取決於雨季。和其他擬鸝科的小鳥一樣,用乾燥的植物纖維,編織一個很複雜的,精心製作的袋狀鳥巢,由雌鳥建造。每窩產卵2~3枚,如果不成功,在一個產卵季最多會嘗試產5窩。孵化主要由雌鳥擔任,雄鳥的投入相對很少。幼鳥在鳥巢中羽翼未豐時,哺育期通常會持續14天左右。但後期的養育,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會持續3個月以上。​

亞種分化

無亞種。​

種群現狀

蒙特塞拉特島擬鸝所受的威脅在分布範圍有限的種類中具有代表性。這種擬鸝僅限於小島蒙特塞拉特島上的原始森林中,故它的數量始終很少;而1990年代的火山爆發摧毀了這一種類三分之二的棲息地,導致其數量在原有基礎上又大為下降。不幸的是,日益頻繁的颶風令現存的蒙特塞拉特島擬鸝數量進一步減少。多種天災已將這種鳥推到了滅絕的邊緣,人工繁殖可能是它唯一的希望。
蒙特塞拉特島擬鸝在1987年列入“保護的野生鳥類保護條例”;1996年列入“林業,野生動物,國家公園和保護區條例”。這些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的規定在法律上使該物種得到保護。這個物種的人口的大多數處於保護中心山森林的保護區,這些區域其中大部分是私人擁有,協定得以平衡管理野生動物的利益,確保該地區的政府和地主之間的各方面的利益。​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註:蒙特塞拉特島擬鸝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