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黃兔尾鼠

蒙古黃兔尾鼠

蒙古黃兔尾鼠,棲息於半荒漠草原,丘陵乾草原。棲地洞穴密集,洞口數隨洞群大小而異。每洞系常有洞口5-8個,多達30-50個,洞道較淺,距地面20-30厘米,與地面平行。大發生時,對草場植被破壞嚴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蒙古黃兔尾鼠
黃兔尾鼠
黃兔尾鼠

別名:兔尾鼠
 拉丁學名:LagurusluteusEversmann
綱:哺乳綱
目:齧齒目
科:倉鼠科
天敵:貓、貓頭鷹和蛇等
主要危害作物:大發生時,對草場植被破壞嚴重

形態特徵

黃兔尾鼠棲息於半荒漠草原,丘陵乾草原。棲地洞穴密集,洞口數隨洞群大小而異。每洞系常有洞口5-8個,多達30-50個,洞道較淺,距地面20-30厘米,與地面平行。道內部主幹,分枝的盲道均多,總長達20米,各洞口旁幾乎都有推出的土堆成小丘,洞口間有來往跑行的“路徑”。棲息洞內有1-3窩室。室內有窩,內墊乾草。洞系周圍尚有臨時洞,作為避敵之用。黃兔尾鼠晝間活動,取食範圍不大,約在洞口10米範圍內。行動迅速。以植物綠色部分為食,咬斷後即速拖回洞內,可連續作業10-20次,直至將洞口附近植物吃光後再轉移到植物豐富的地段,仿佛過著“遊牧式”的生活。冬季不冬眠,亦無貯草過冬的習性,常在雪被下來往覓食。5-8月為其繁殖期,每胎產3-8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