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健

 

簡介

董雪健,山東壽光人,1936年1月出生。1956年考入北京俄語學院,次年轉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62年本科畢業,繼讀研究生三年,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1987年被聘為教授,曾任中文系系主任(1986—1988)、南京大學副校長(1988—1993)。現為文學院院長、校學位委員會副主任、戲劇戲曲學博士生導師,兼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中國話劇研究會副會長。
====================================================

研究成果

----------------------------------------------------
【著作】
《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與《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人合作)。
中國現代戲劇史稿》(中國戲劇出版社,與人合作)。
《陳白塵創作歷程論》(中國戲劇出版社)。
《田漢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文學與歷史》(論文集,江蘇文藝出版社)。
《戲劇與時代》(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戲劇藝術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與馬俊山合著)。
跬步齋讀思錄》(隨筆集,江蘇教育出版社)。
《跬步齋讀思錄續集》(隨筆集,南京大學出版社)。
另外,主編大型工具書《中國現代戲劇總目提要》(南京大學出版社)。
所授課程
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戲劇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講過“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戲劇家專題研究”、“戲劇理論與戲劇美學”等課程。
研究課題
正在主持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現代啟蒙思潮與百年中國文學》。
獲獎情況
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與郭志剛等合著)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 表彰獎 1986年中國現代戲劇史稿(與陳白塵等合著) 江蘇省人民政府一等獎 1991年陳白塵創作歷程論 江蘇省人民政府 二等獎 1988年論1956年至1957年中國文藝運動中的幾個問題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1985年
又:《中國現代戲劇史稿》曾獲中國高校優秀教材特等獎,《田漢傳》曾獲中國苹花杯優秀傳記文學獎,《陳白塵創作歷程論》曾獲中國話劇研究理論專著獎。《中國現代戲劇總目提要》獲江蘇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集與隨筆集中有的文章也曾得獎。
【論文】
南國社述評,收入《中國現代文學社團與流派》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89
左聯時期文藝大眾化討論的歷史意義 江蘇文藝出版社 在《左聯時期無 產階級革命文學》一書 1960
太平天國史話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79.01
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上,下冊)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0
《樂記》是我國最早的美學專著 一書人民音樂出版社 收入《樂記論辯》 1983
中國現代戲劇史稿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9.07
《中國新文學大系1937-1949戲劇卷》序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0
當代戲劇仍面臨"開啟民智"的重任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國話劇研究 No. 1 1990
《新時期小說研究》序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1
文學與歷史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1
陳白塵創作歷程論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5.05
《吟風閣》雜劇評價商榷(與梁淑安合寫) 光明日報 1965.12.05
簡論文藝創作與真人真事 江蘇文藝 No.2 1977
傳統戲曲推陳出新的成功典型(與吳新雷合寫) 新華日報 1978.01.04
論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 鐘山 No.3 1978.12
姚雪垠的歷史觀和李自成形象 南京大學學報 No.4 1978.12
對生活和藝術的探索精神 人民日報 1980.05.28
談《杜鵑啼歸》的新意 新華日報 1980.10.13
談《內奸》的藝術構思 語文教學通訊 No.12 1980.12
談陳白塵改編的話劇《阿Q正傳》 江蘇戲劇 No.6 1981
歷史真實、藝術真實和現實傾向性 鐘山 No.3 1981
劇本分析漫談 中學語文教學 No.3 1981.03
他深知農民的心--談小說《水東流》和《陳奐生轉業》 雨花 No.7 198 1.07
論高曉聲小說的思想和藝術 文學評論叢刊 No.10 1981.10
論田漢話劇《孫中山之死》 劇本 No.10 1981.10
從小院到小井--話劇新人李龍雲的成長 南京大學學報 No.4 1981.11
高曉聲小傳 作品與爭鳴 No.4 1982.04
雨花得獎小說漫評(與凌煥新合寫) 雨花 No.6 1982.06
中國當代文學史分期問題 當代文藝思潮 No.3 1982.10
陳白塵和南京大學"47號工場" 戲劇報 No.2 1983.02
歷史新時期的陳白塵 戲劇界 No.3-4 1983.03
陳白塵創作歷程簡論 南京大學學報 No.4 1984
《升官圖》和陳白塵的喜劇藝術 戲劇藝術 No.1 1984.02
崑劇《玉簪記》的改編 江蘇戲劇 No.2 1984.02
自我·忘我·創作個性 雨花 No.3 1984.03
電影《復活》觀後 新華日報 1984.04.25
論陳白塵話劇《大地回春》 抗戰文藝研究 No.2 1984.05
從《末婚夫妻》到《結婚進行曲》 新文學論叢 No.2 1984.06
論陳白塵30年代的小說 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No.2 1984.08
關於十七年當代文學的評價問題 文學論叢 No.5 1985
評中篇小說《拂曉前的葬禮》 鐘山 No.1 1985
從悲劇性毀滅中復活 青春 No.8 1985
淡墨繪人生 柔性寫心曲 青春叢刊 No.2 1985
從抨擊官僚政治到反對極左思潮 江蘇戲劇 No.4 1985
論陳白塵的《雲夢斷憶》 光明日報 1985.01.31
一顆未成熟的香果 南京日報 1985.09.06
蘇聯電影點滴見聞 南京日報 1987.09.11
陳白塵劇作的兩種可貴精神 劇藝百家 No.2 1988
訪蘇觀劇雜記 戲劇報 No.1 1988
關於中國現代戲劇史的幾個問題 江海學刊 No.2 1988
現代意識與現實主義的開放和深化 新華日報 1988.02.03
商品經濟與失魂落魄的文學 南京日報 1989.03.02
端正社會科學研究的學風 中國高等教育 No.6 1990
中國傳統文化對曹禺的影響 戲劇藝術 No.4 1991
論中國戲劇理論的基本建設 戲劇藝術 No.3 1991
論電影觀眾的隋性心理與新奇意識(與景志剛合寫) 藝術百家 No.4 1991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禮樂"精神 人民日報(海外版) 1991.08.27
論1956年至1957年中國文藝運動中的幾個問題 文學評論 No.5 1979
論建國後老舍的話劇創作 當代文學研究叢刊 No.1 1980
對《紅旗譜》思想和藝術的再認識 新文學論叢 No.3 1981.11
田漢與現代派問題 戲劇論叢 No.1 1984.01
田漢劇作與中國傳統戲曲的關係 劇藝百家 No.1 1985
從民俗畫卷看歷史風雲--李龍雲話劇創作的特色 文化藝術出版社 《中 國當代劇作家研究》第一輯 1985.06
歷史的轉折與戲劇的命運--從中國現代戲劇史看今天的戲劇危機 南京大 學學報 No.4 1986
又: 董健教授與陳白塵先生指導過的碩士生、博士生45人於2005年出版了論文合集《弦歌一堂論戲劇》,每人有一篇談戲劇的文章入選。
《中國現代戲劇總目提要》獲江蘇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集與隨筆集中有的文章也曾得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