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津義

1985-1990 1990-1994 1997-2001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董津義,男,1949年11月生,天津市人,大學畢業。
1976-1981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職員
1981-1985 外交部禮賓司科員、三秘、二秘
1985-1990 駐法蘭西共和國大使館二秘、一秘
1990-1994 外交部禮賓司一秘、副處長、處長
1994-1997 外交部禮賓司參贊
1997-2001 駐比利時王國大使館、駐歐共體使團參贊、公使銜參贊
2001-2002 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
2002-2005 外交部辦公廳主任
2005-2008 駐義大利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兼駐聖馬利諾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8-2010.08 駐瑞士聯邦特命全權大使
已婚,有一子。

文化宣傳

2010年6月22日晚,駐瑞士大使董津義在官邸為“伯爾尼歡迎你”協會舉辦“孔子晚會”。萬國郵政聯盟總幹事達揚夫婦、多國駐瑞使節夫婦、瑞士工商、文化、藝術界人士等60餘位協會成員出席晚會。
“孔子講座”是此次晚會的中心內容,董大使通過幻燈片展示了大量的圖片資料,再現了孔子波折的一生,從“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教育家”和“投身古籍整理”這三個層面介紹了孔子的主要貢獻,並引用《論語》中的經典名言著重闡釋了“仁”、“禮”等儒家文化關鍵字。
隨後,董大使將孔子和與其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進行了有趣的比較,並分析了兩人在思想和成就方面的共通點。在場嘉賓細心聆聽董大使講解,並不時讚嘆儒家思想的精妙之處。
最後,董大使詳細介紹了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他表示,儒家文化的演變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科舉制度等中國古代社會的產物都帶有儒家思想的印記。隨著1911年中國封建帝制被推翻,“獨尊儒術”宣告終結,但儒家倡導的思維方式與道德標準卻並沒有過時:21世紀的中國社會依然堅持以“仁愛”為中心的價值體系,重視維護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強調“和而不同”、“個人服從集體”、“國家利益至上”等原則,重視道德和文化教育。他還介紹了儒家文化對於朝鮮、日本、越南等國社會、文化、教育的深遠影響以及“儒家文化圈”的形成。董大使特別指出,作為中國文化的標誌性人物,孔子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推廣漢語言文化的“友好使者”。
講座結束時,全體嘉賓起立鼓掌,對董大使的精彩介紹表示感謝。之後,董大使為“伯爾尼歡迎你”協會舉行了招待會,並向每位嘉賓贈送了介紹孔子和中國文化的書籍以及中瑞國旗和上海世博會紀念徽章。招待會上,大家紛紛找到董大使對“孔子晚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由衷的祝賀,認為大使深入淺出的講解還原了一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孔子;將孔子和蘇格拉底進行比較另大家對原本模糊的東方哲學和儒家思想觀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大使關於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的介紹從側面豐富了大家對於中國和中國人的了解,令人受益匪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