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斿

嘉慶三年(1798),李鑾宣任溫處道,提倡風雅,斿以能詩受知。 二十一年,李升任四川布政使,聘往審定詩文。 斿為其治理後事,恤眷屬,立嗣子,刊詩文,義名震西蜀。

基本信息

簡介

董斿(1775—1842),字仲常,號霞樵,自署太霞山人,泰順羅陽人。

經歷

清廩生。幼慧,書史過目成誦。屢試不第,歷游浙、蘇、魯、湘、鄂、陝、滇、蜀等省30餘年,所到之處,均與名流逸士會聚,唱酬詠和。其人誠實端方,詩風沖雅溫厚,卓然中唐名家,交往者無不驚其才華。 嘉慶三年(1798),李鑾宣溫處道,提倡風雅,斿以能詩受知。二十一年,李升任四川布政使,聘往審定詩文。抵蜀四十日,李不幸病逝,無嗣,親朋雀散。斿為其治理後事,恤眷屬,立嗣子,刊詩文,義名震西蜀。四川總督蔣攸銛重其品學,議留斿掌教錦江書院,以資格不合而未成;後特為修書浙江巡撫,盛稱其學行為浙中人物第一流,於是得任處州蓮城書院山長,歷時10年。回故居後,任羅陽書院山長。遺著有《太霞山館文集》,其《論泰順利弊書》、《釐正鄉賢議》、《泉山記》等頗有可觀;其詩稿除《湘南集》已刊外,尚有千首。所輯《羅陽詩始》4卷,收集鄉賢54人,詩作623首,盛稱於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