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吉泉

董吉泉

董吉泉,男,1942年生,甘肅武威市人。1965年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美術系。現為甘肅省美協常務理事,蘭州市美協副主席,蘭州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基本信息

大事年表

時間事件
1984年作品《絲路明 珠》、《沙漠水庫》參加“全國六屆美術展”並獲省美展一等獎
1985年—1994年 作品《沙窩雞鳴》參加“全國第三屆花鳥畫展”並選入《現代花鳥畫 集》。 《絲路駝鈴》、《俄界星火》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併入選藏畫集。 《絲路遺古》中南海收藏併入選《中南海藏畫珍品集》。
1998年—2002年在蘭州 舉辦展覽,展出200幅作品及120米長卷《絲路懷古隴原撫今》。
1990年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了董吉泉、錢偉觀等四人聯展。
1994年作品《蒼茫崑崙一 乾坤》參加“全國八屆美展優秀作品展”併入選“中國現代美術作品展”,在德國馬來西亞等地展出,並獲省美展一等獎,甘肅省敦煌文藝獎一等獎。
1997年應 新加坡邀請,在新加坡舉辦“董吉泉西部山水畫展”
1999年參加蘭州市書畫代表團赴日本、韓國進行文化交流。參加甘肅十餘人“隴風畫展”,先後在大連、北 京、廣州、南京舉辦畫展。
1993年、2003年參加蘭州市組織的“絲綢之路萬里行”及“大河上下萬里行”文化考察活動,行程二萬八千公里,收益非淺。

人物生平

概述

董吉泉 董吉泉

董吉泉是甘肅很有成就的山水畫家,從藝50年,辛勤耕耘,在當代山水畫這片園地里,開發出屬於自己的一塊,這些年來碩果纍纍,前景無限。令人痛惜的是2011年不幸交通罹難。過早地結束了人生和藝術的程途。在他正在滿懷信心地向自己認準的高峰攀登的時候,停止下來。真是命途多舛,英雄無奈。我得此噩耗,也深感痛惜,今披讀其大作,體味其生平,著一短文,聊為紀念。

學藝

閱其簡歷,董君1959年考入蘭州藝術學院。他那年也就是18歲前後。這引起我一段回憶:1959年我從中央美院附中被分配到甘肅省輕工廳工藝美術室工作。由此開始人生一段難忘的旅程。由於工作關係,常去蘭州藝術學院所在的東郊段家灘,向時任院長的常書鴻先生請示、請教。蘭州藝術學院的環境優美安靜,更有常書鴻先生這樣的藝術大師掌門,還有多位曾在歐洲留學歸來的名教授任教,教學水平是很高的,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董吉泉入學的1959年,正是三年度荒開始,甘肅自然條件差,生活較其他地方更艱難,但人們默默忍受,工作、勞動、學習照樣進行,人們的精神沒有垮。這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董吉泉正是在這樣情況下努力學成的。看他的繪畫功力紮實,是當年基礎打得深,加上天賦好,自己努力自強不息,最終脫穎而出。

工作

工作後從事美術教育、民眾美術輔導及中國畫的創作。八十年代師承秦嶺雲先生,以山水畫為主,兼習人物、花鳥。長期以來研究傳統,深入生活,突出表現大西北的山川氣韻。著名國畫家秦嶺雲先生對董吉泉的山水畫創作有這樣的評述:“欣賞他的山水畫可從兩個方面著眼:一是以絲路古道雄渾險崛的山川奇景、茫茫大漠、石窟烽燧、雪山草原為選題的西部山水畫。這類作品氣勢博大,充滿生機。在作品中溢出一種民族精神和陽剛之氣,在沉睡的曠野中似乎能聆聽到遠古的回聲,感受到自然界震撼心靈的聲音和力量。第二類是險峰峽江、帆影樓台入畫的寫意青綠山水。他的這類作品在平淡中見新奇,質樸中見厚重,茂密中見幽深,灑脫中見端莊,寄雅於俗,寓精神性於娛悅性之中,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透露出清新自然,秀麗靈滋之氣。”在山水畫創作上,他能熟練地運用界畫、沒骨、重彩、潑彩等多種技法,構圖尤為精絕新奇。

逝世

2011年,6月27日上午9時許,國道213永靖縣境內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我國著名書畫家,原蘭州市美協主席、原蘭州畫院院長(現名譽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董吉泉在此次車禍中離世。

據了解,當日上午董吉泉和家人共12人乘坐一輛車號為甘A·F8326的金杯麵包車,從蘭州出發去劉家峽遊玩。當車輛行至永靖縣三條峴鄉變電所下坡路段時,車輛失控翻到路基下的農田內。事故發生後,永靖縣交警大隊立即趕到現場展開救援,並將傷者及時送往蘭大二院進行搶救,不幸的是董吉泉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後離世。事故中還有3名傷者傷勢較重。

作品

出版有《董吉泉畫集〉、新加坡出版《董吉泉國畫選》、《董吉泉西部山水畫選》、《董吉泉國畫作品精選》。

在《人民日報》、香港《文匯報》、《收藏家》、新加坡《聯合早報》、《美術》、《國畫家》、《甘肅日報》、《甘肅畫報》等省內外報刊、雜誌發表作品百餘幅。

董吉泉 董吉泉
董吉泉 董吉泉

畫作價值

在蘭州地區和甘肅省內,董吉泉的山水畫是收藏市場的“績優股”,其憨厚、樸實的人格魅力和靈秀脫俗的畫風得到了廣泛的讚譽。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的美展,其中《蒼茫一乾坤》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優秀獎。曾在蘭州、新加坡、香港等地舉辦個展和聯展,並有作品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赴德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展出。作品《絲路遺古》、《俄界星火》等由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等單位收藏。因突出的藝術成就榮獲甘肅省最高文藝獎——敦煌文藝獎一等獎。《人民日報》、《美術》、《國畫家》、香港的《文匯報》、《收藏家》、新加坡的《聯合晨報》等報刊多次發表其作品和評述。出版有《董吉泉西部山水畫選》等畫冊。

外界評價

董吉泉是一位善於思索和追求的畫家,在他生前出版的畫集自序里,有許多充滿哲理的思考,他說:“藝術之道,是寂寞之道,坎坷之道。”又說:“初學時,有宏圖大志;再學時,博大深邃;深學時,茫然無所適從。悟道、悟心、悟性,望小成,盼大成,由造化、命運而定。”他在這裡道出了一個畫家自青年經壯年到老年對待事業的心路歷程。正如唐代書法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所講學術的過程:“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這裡的“老”就是指成熟的境界,藝術成熟了,藝術家卻已老去,這從來是人生的無奈。在董吉泉的藝術臻於成熟境界的時候,他卻離開了他熱愛的世界和他的事業,留給人們的豈僅是無奈,更是痛惜。我相信大家會更加珍愛董吉泉留下的每一件作品。希望董吉泉和他的藝術也會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和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