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穗軸褐枯病

葡萄穗軸褐枯病

葡萄穗軸褐枯病主要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軸組織。發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軸上產生褐色水浸狀斑點,迅速擴展後致穗軸變褐壞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脫落。 幼小果粒染病僅在表皮上生直徑2毫米圓形深褐色小斑,隨果粒不斷膨大,病斑表面呈瘡痂狀。果粒長到中等大小時,病痂脫落,果穗也萎縮乾枯別於房枯病。

概述

有時病部表面生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該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軸擴展,發病後期乾枯的小穗軸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

病原

稱葡萄生鏈格孢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數根。叢生,不分枝,褐色至暗褐色,端部色較淡。分生孢子單生或4-6個串生,個別9個串生在分生孢子梗頂端,鏈狀。分生孢子倒棍棒狀,外壁光滑,暗褐至欖褐色,具l-7個橫隔膜、0-4個縱隔,大小20-47.5×7.5-17.5微米。

傳播途徑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或幼芽鱗片內越冬,翌春幼芽萌動至開花期分生孢子侵入,形成病斑後,病部又產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人工接種,病害潛育期僅2-4天。該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侵染決定於寄主組織的幼嫩程度和抗病力。若早春花期低溫多雨,幼嫩組織(穗軸)持續時間長,木質化緩慢,植株瘦弱,病菌擴展蔓延快,隨穗軸老化,病情漸趨穩定。老齡樹一般較幼齡樹易發病,肥料不足或氮磷配比失調者病情加重;地勢低洼、通風透光差、環境鬱閉時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存有差異。高抗品種有龍眼、玫瑰露、康拜爾早、密而紫,玫瑰香則幾乎不發病。其次有北醇、白香蕉、黑罕等。感病品種有紅香蕉、紅香水、黑奧林、紅富士、巨峰最感病。

防治方案

(1)選用抗病品種。

(2)結合修剪,搞好清園工作,清除越冬菌源。葡萄幼芽萌動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0.3%五氯酚鈉1-2次保護鱗芽。

(3)加強栽培管理。靚果安300倍噴霧,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同時搞好果園通風透光、排澇降濕,也有降低發病的作用。 (4)藥劑防治。葡萄開花前後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4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在開始發病時或花後4-5天,噴灑比久500倍液,可加強穗軸木質化、減少落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