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短須蟎

葡萄短須蟎

葡萄短須蟎,Brevipoalpus lewisi McGregor,為蜱蟎目細須蟎科短須蟎屬的一種蟎蟲。 該蟲在中國北方分布較普遍,南方葡萄產區也有發生。以若蟲、成蟲為害嫩梢、葉片、幼果等。葉片。嫩梢受害後,呈現黑色斑塊,嚴重時焦枯脫落。果穗受害呈黑色,變脆易折斷。果粒被害,果皮變成鐵鏽色,粗糙易裂,影響產量和品質。

形態特徵

雌成

葡萄短須蟎 葡萄短須蟎

蟎體微小,一般在0.32毫米×0.11毫米,體路褐色,眼點紅色,腹背中央紅色。體背中央呈縱向隆起,體後部末端上下扁平。背面體壁有網狀花紋,背面剛毛呈披針狀。4對足皆粗短多皺紋,剛毛數量少,附節有小棍狀毛1根。

大小為0.04毫米×0.03毫米,卵圓形,鮮紅色,有光澤。

若蟲

大小為O.13~O.15毫米×0.06~0.08毫米,體鮮紅色,有足3對,白色。體兩側前後足各有2根葉片狀的剛毛。腹部末端周緣有8條剛毛,其中第三對為長剛毛,針狀,其餘為葉片狀。後期體淡紅色或灰白色,有足4對。體後部上下較扁平,末端周緣剛毛8條全為葉片狀。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6代以上。以雌成蟲在老皮裂縫內、葉腋及鬆散的芽鱗絨毛內群集越冬。第二年3月中、下旬出蟄,為害剛展葉的嫩芽,半月左右開始產卵。卵散產。全年以若蟲和成蟲為害嫩芽基部、葉柄、葉片、穗柄、果梗、果實和副梢。10月下旬逐漸轉移到葉柄基部和葉腋間,11月下旬進入隱蔽場所越冬。在葡萄不同品種上,發生的密度不同,一般喜歡在絨毛較短的品種上為害、如玫瑰香、佳利釀等品種。而葉絨毛密而長或絨毛少,很光滑的品種上數量很少,如龍眼、紅富士等品種。葡萄短須蟎的發生與溫濕度有密切關係,平均溫度在29℃,相對濕度在80%~85%的條件下,最適於其生長發育。因此,7、8月的溫濕度最適合其繁殖,發生數量最多。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園,剝除枝蔓上的老粗皮燒毀,以消滅在粗皮內越冬的雌成蟲。

②春季葡萄發芽時,用3波美度石流合劑混加0.3%洗衣粉進行噴霧。

③葡萄生長季節噴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三氯殺蟎醇乳油80O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