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或“穗爛”,是華北、黃河故道及陝西關中等地經常發生的一種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並發流行,造成很大損失。病害主要為害果穗和枝梢,葉片也可受害,通常在枝梢上先發病,病斑均發生在傷口處,開始呈水浸狀淡紅褐色邊緣深褐色,後發展成長條形黑褐色,表面密生有灰白色小粒點。當病斑環切時,其上部葉片萎黃枯死。後期病枝皮層與木質部分離呈絲狀縱裂;果穗受害,先在果梗和穗軸上形成淺褐色水浸狀不規則形病斑,擴大使其下部的果穗部分乾枯。發病果粒先在基部變成淡褐色軟腐,逐漸發展至全粒變褐腐爛,果皮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點,以後乾縮呈有稜角的僵果極易脫落;葉片受害多從葉尖、葉緣開始形成近圓形、淡褐色大斑,有不明顯的同心輪紋,後期也產生灰白色小粒點,最後葉片乾枯很易破裂。

概述

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或“穗爛”,是華北黃河故道及陝西關中等地經常發生的一種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並發流行,造成很大損失。

症狀

果梗和穗軸上發病處先產生淡褐色水浸狀近圓形病斑,病部腐爛變褐色,很決蔓延至果粒,果粒變褐軟爛,後期病粒及穗軸病部表面產生灰白色小顆粒狀分生孢

葡萄白腐病葡萄白腐病
子器,濕度大時由分生孢子器內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團,病果易脫落,病果乾縮時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枝蔓上發病,初期顯水浸狀淡褐色病斑,形狀不定,病斑多縱向擴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呈顆粒狀,後期病部表皮縱裂與木質部分離,表皮脫落,維管束呈褐色亂麻狀,當病斑擴及枝蔓表皮一圈時,其上部枝蔓枯死。葉片發病多發生在葉緣部,初生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逐漸擴大略成圓形,有褐色輪紋。

發病特點

白腐病屬高溫、高濕型病害。夏季大雨後接著持續高濕(相對濕度95%以上)和高溫(24-28℃)是病害流行最適宜條件。大雨或連續下雨後就出現一次發病高峰,一般出現在雨後一周以後。特別是遇暴風雨,常引起白腐病大流行。白腐病首次侵染來自於土壤,主要靠雨滴濺散傳播。結果部位過低,容易發博肥水不足,管理粗放,排水不良,雜草叢生,留枝蔓過多,通風透光不良,發病就重。 

病原

常見的無性世代屬半知菌亞門、盾殼霉屬Coniothyriumdiplodiella(Speg.)Sacc.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灰白色至灰褐色,並有孔口。分生孢子梗單胞、無色,著生在孢子器底部的丘狀組織上;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或瓜子形、初無色,成熟時呈褐色,大小為8.9~13.2×6~8微米。

防治方法

1、合理施肥,多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2、提高結果部位,50厘米以下不留果穗,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
3、合理確定負載量,新梢間距離不得小於10厘米,使架面通風透光良好。
4、及時摘心、綁蔓和中耕除草。注意果園排水,降低田間小氣候的濕度。
5、葡萄生長季節勤檢查,及時剪除病果病蔓;冬季修剪後,把病殘和枯枝落葉深埋或燒毀,減少第二年的侵染源。

葡萄白腐病葡萄白腐病

6、生物防治:

預防方案:①、重點發病月份:遼寧等北方地區一般6—7月開始發病,8-9月為發病盛;廣東、湖南及上海等地,於5月下旬至7月開始發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盛期。②、用藥倍數及用藥次數:在發病前使用《奧力克—速淨》500倍液或《靚果安》500倍液稀釋,進行植株全面噴施。用藥次數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間隔期為7-10天噴施1次。

治療方案:發現初期,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發揮中藥治病穩定、長期的優勢和化學藥劑治病迅速的優勢,即《奧力克—速淨》50ml+內性強的防治白粉病化學藥劑(如苯醚甲環唑)平常用量的1/3—2/3,兌水15公斤,連用2天,即可控制病情,以後採取預防方案進行預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