葒蓼

葒蓼

葒蓼(英文名:Prince’s-feather Fruit),為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葒蓼、酸模葉蓼或柳葉蓼的果實。紅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為蓼科蓼屬植物。一年生草本;莖節部稍膨大,上部分枝多,密生長柔毛;葉互生,葉寬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兩面具毛;膜質托葉鞘筒狀,外面被毛,頂端具長緣毛;總狀花序呈穗狀,花密集,微下垂;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雄蕊7枚,伸出;瘦果近圓形。葒蓼果實以水紅花子入藥,亦可供觀賞;分布於南北大部分省份。

基本信息

【藥 名】:水紅花子
【拼 音】:SHUIHONGHUAZI
【英文名】:Prince’s-feather Frui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葒蓼、酸模葉蓼或柳葉蓼的果實。
【功 效】:消瘀破積,健脾利濕。
【主 治】:治脅腹症積,水臌,胃疼,食少腹脹,火眼,瘡腫,瘰癧。
【性味歸經】:鹹,寒。①《別錄》:“味鹹,微寒,無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平,味苦。”③《藥材資料彙編》:“辛,無毒。”④《藥材學》:“性平,味甘。”入肝、胃、脾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大劑1兩);研末、熬膏或浸酒。外用:熬膏或搗爛敷。
【用藥忌宜】:凡血分無瘀滯及脾胃虛寒著忌服。
【藥物配伍】:配大腹皮,大腹皮溫通辛散,能行氣寬中,宣通水道;水紅花子氣香味鹹,能軟堅瀉下,治療腹滿水腫;配大黃,行血破瘀;配穿山甲,活血通經,能治瘀血痞塊、症瘕積聚。
【別 名】:水葒子(《本草衍義》)、葒草實(《綱目》)、河蓼子(《山東中藥》)、川蓼子、水紅子(《上海常用中草藥》)
【處方名】:水紅花子、水紅子、紅草子、葒草子、紅蓼子等
【商品名】:水紅花子、紅蓼子、葒蓼子、紅草子、葒草子、大蓼子、天蓼子,以粒大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幾乎遍全國,藥材主產江蘇、遼寧、四川、山東、吉林等地亦產。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8~10月間割取果穗,曬乾,打落果實,除去雜質。
【拉丁名】:藥材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原植物葒蓼Polygonum orientale L.、酸模葉蓼P. Lapathifolium L.或柳葉蓼P. Lapathifolium L.var. Salicifolium Sibth.
【考 證】:出自《滇南本草》。
【生藥材鑑定】:①水葒子 為植物葒草的乾燥果實,呈扁圓形,直徑2~3毫米,厚1~1.5毫米。表面棕黑色,或紅棕色,有光澤,兩側面微凹入,其中央呈微隆起的線狀,先端有刺狀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柄痕,有時殘留膜質花被。果皮厚而堅硬。種子扁圓形,種皮淺棕色膜質;胚乳粉質,類白色,胚細小彎曲,略成環狀。氣微弱,味淡。以飽滿充實,色紅黑者為佳。②辣蓼草子 又名:水紅蓼子。為植物酸模葉蓼或柳葉蓼的乾燥果實,呈卵圓形,直徑約1~2毫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紅棕色。細小彎曲的胚位於一側,成半環狀,其餘與水葒子同。本品以粒大、飽滿、色黑棕者為佳。
【中藥化學成分】:葒草種子含澱粉41.51%,果實含澱粉約40%,以及槲皮素、花旗松素(taxifoli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