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生

葉金生

2006年,產值達1.96億元,上交稅金1200萬元,創外匯800多萬元。 1980年面對創辦6年、虧空達30萬元的瀏陽青草出口花炮廠,我作為當時的公社副書記,感到心動不已。 1998年在企業改制的時代浪潮中,我果斷買斷了青草出口花炮總廠的所有權,成為一名民營企業家。

葉金生
湖南瀏陽金生花炮集團 掌門人
從1980年至今------
2005年,產值達1.32億元,上交稅金1008萬元,成為全市唯一過億元的花炮 企業,被湖南省和長沙市政府授予“小巨人企業”稱號。
2006年,產值達1.96億元,上交稅金1200萬元,創外匯800多萬元。
2007年,產值達3億元,利稅過5000萬元,創外匯1000多萬元美元。
2008年,著手打造十億工程。
葉金生,男,73歲,中共黨員,大專文化,高級經濟師,湖南瀏陽金生花炮集團董事長,湖南省瀏陽金生花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992年當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湖南分會副會長,自1988年起連續14年榮獲“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稱號,2000年獲“世界傑出人士”稱號,2004年當先瀏陽首屆“花炮之子”。 中華全國工商聯授予《人民不會忘記葉金生》、“長沙市勞動模範”、“長沙市企業十大傑出人物”、“瀏陽市十大傑出工業企業家”、“瀏陽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優秀共產黨員”、“感動瀏陽—“十大愛心人士”、“助殘“愛心天使”、“先進老科技工作者”等稱號。他歷經三十餘年,把一個虧損一空的破舊企業,經過重組、提高自身競爭力、打造品牌、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鑄就了一個全新的三億集團公司。集團組建於2003年7月,現下轄6個工廠和6個子公司,註冊總資本為5800多萬元人民幣。公司位於瀏陽市城區人民中路,生產基地占地面積120萬平方米,員工總人數3000餘人,其中管理人員380多人,技術骨幹力量350多人,有經濟師、工程師、會計師、助理工程師等200多人,是瀏陽自產、自銷大型煙花的重點基地。產品有禮花彈、盆花、火箭、藝術、鞭炮等五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暢銷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公司擁有一支精明能幹且實踐經驗豐富的大型燃放隊伍,曾在海內外成功燃放200餘場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特別是2001年10月1日在第13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中榮獲冠軍;2006年在西班牙舉行的國際煙花大賽中一舉奪冠,再一次把產品質量和燃放技術推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2007年產、銷量3億元,創匯1000多萬美元,榮獲“2007年度長沙市利稅過5000萬元企業”、“2007年度長沙市優秀小巨人”、“長沙市企業技術中心”、我與花炮的約定——記我這三十年心中的夢想。在中國經濟崛起的壯麗畫布上,寫滿了種種個人的“傳奇”:一個自幼喪父,50元錢被賣到城裡的苦孩子牛根生,後來創辦了中國最大的奶製品公司蒙牛集團;一個不安分的文學青年王石締造了中國最知名的房地產公司萬科……儘管這些事情充滿著不可思議的傳奇色彩,但歸根結底,它們都不過是追求物質的欲望釋放出來的一種結果,我不會多么欣賞這些。在中國迅速崛起的經濟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支成熟的民營企業團隊,把一個個花炮做成一件件精品,讓一部分地方或企業富起來,這成了我後來畢生追求的夢想。我這一生和花炮結下不解之緣,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那時,我是公社黨委副書記,也是我一生中的一個大轉折,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與國家一系列的變化息息相關起來。當時改革開放改變了我很多傳統的觀念。漫長的準備。1980年面對創辦6年、虧空達30萬元的瀏陽青草出口花炮廠,我作為當時的公社副書記,感到心動不已。於是主動辭去當時青草公社黨委副書記一職,擔任該廠廠長,成為瀏陽改革開放以來首批從事花炮行業生產,經營的企業家之一。
第二天,我就走馬上任了。迎接我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破舊不堪的廠房,落後的設備和幾十雙失落而又期盼的目光。此時,我更直觀地感到花炮廠目前的處境。長久注視著眼前的一切,我心情異常的沉重。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不服輸,一個不懼怕任何困難,一個敢於向困難挑戰的人。如何扭轉困境?如何迅速恢復生產?如何創建自已的品牌?經過幾個難熬的不眠之夜,我開始了工作。我迅速召集職工,召開職工大會,在會上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只要有我葉金生在,工廠就在,我與企業共存亡”。接著向職工們分析了目前花炮廠的現狀,提出花炮產品在技術開發、拓展市場以及存在的潛力等方面該如何來運作,大大鼓舞了職工的人心,樹立了信心,很快全廠職工統一認識。恢復正常生產的第一個難題就是資金籌措。面對資金的無著落,我果斷、大膽採取了入股籌資分紅的辦法,解決了燃眉之急。接下來就是技術問題。我深知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花炮作為一種傳統產業,是可持續發展的,特別是在有禮樂傳統的中國,更是如此,節日喜慶,必有煙花,因此有著巨大的銷售市場與遠大前景。所以在發展煙花事業的時候,一定要放眼未來,高瞻遠矚,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鼠目寸光。於是他成立了技術骨幹組,制訂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規劃、方針,將產業的長期發展與本身現實結合起來。並動員當教師的大兒子辭職到國防科大學習化工、火藥、技術等。那段日子,我的每一天都是在花炮廠中度過的,與工人們一起摸爬滾打。累了就在辦公室打個盹,病了就吞下幾片藥繼續工作。就這樣廠子從生產、經營到管理都逐步走向了正常的軌道,經過6年的經營,將工廠發展為一個年產值300餘萬元,獲利達80萬元的生機勃勃的企業。大膽的抉擇,一個好的領導,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面對企業的不斷盈利,我在初嘗甜頭後,並沒有立即停步,反而變得更冷靜,我深知,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簡單的指標增長,更重要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和機制的轉換。1989年,我採用個人承包的方式,實施四大戰略:即區分主次、把握關鍵;建立網路、拓展市場;苦練內功、質量取勝;扶優扶強、鑄造品牌。發展的成果是肯定的,煙花呈現的良好發展態勢不但成為全國良辰節日慶典的必不可少的項目,而且已遠銷歐美各國。但是,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在原有生產機制下隱藏的矛盾也開始暴露出來。我清醒地意識到花炮事業欲求更大的發展,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嚴格遵循共同的由法律賦予公正性的“遊戲規則”,其次狠抓質量,質量的低劣是破壞遊戲規則的手段之一。質量是產品與產業的生命,一個品種,一個廠家的質量會影響到整個產品,整個行業的形象和聲譽。為了充分發揮、挖掘、提升企業的潛力,為產品質量的提高進一步技術保障,對現有生產布局實行專業化分工,特色化經營,有計畫對禮花彈等煙花進行專業化改造和建設。對生產工具進行合理的科學改造,採用了半機械化和機械化代替手工業生產,提高產品的穩定性、標準性,並對生產工人實行強化培訓,作業訓練,持證上崗。將原來的小手工工人變成了職業化的現代工人。始終把解放思想、科學決策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同時,把抓好人才和隊伍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從多年的實踐過程中深諳,練好內功最主要的方面是提高產品的質量,在這方面,技術、原料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人員的素質。首先是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我吸取了過去青草出口花炮廠的失敗的教訓,我認為企業的成敗第一因素就在於管理,從人才的套用,原材料進廠、產品生產到成品出廠以及安全管理都由管理人員層層把關,把提高管理人員素質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第一步,創建了良好的管理機制。“質量至上,優質服務”一直是我這么多年來經營企業的理念。1998年在企業改制的時代浪潮中,我果斷買斷了青草出口花炮總廠的所有權,成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實現夢想,創業激情並不代表能力,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要把夢想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我在心中反覆地對自己說著。為了把企業做大做強,在取得了階段性發展的同時,我加快了實施國際化戰略的步驟。在民營資本與跨國資本之間展開了博弈。2003年7月我回響政府號召,以資源整合提升為目的,率先組建了瀏陽第一家花炮企業集團——湖南瀏陽金生花炮集團,我擔任了集團董事長,下轄瀏陽市青草出口花炮總廠,瀏陽市金生煙花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瀏陽市金生紅鷹煙花製造有限公司等6家子公司, 註冊總資本為5079萬元人民幣,生產基地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當年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從商幾十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絕對不把命運寄托在別人和體制上的人。我經常想,為什麼不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渠道。我們的企業往往只埋頭於生產,忙於銷售,很少顧及品牌,顧及文化、舍本求末,在國外市場暢銷的中國花炮,卻被貼上了國外貿易商的商標,成了其品牌的附屬品,結果讓擁有品牌者賺了大頭。什麼原因:沒有品牌,沒有用文化鑄造的品牌。於是我開始著手品牌的創建,堅持自主設計、自主開發、自主創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的發展路子。研發了“紅鷹”牌禮花彈、擁有了“金生”、“紅鷹”、“青草”三個知名品牌,其中“紅鷹”牌禮花彈從2002年起連續5年獲湖南省“產品質量獎”,湖南省“名牌產品”稱號,被評為湖南名牌產品,並於2006年獲湖南省“著名商標”稱號。從此集團在國內外市場居於牢牢的領先地位,品牌的創立使整個花炮行業的發展向前邁進了一步。在集團的發展過程中,我不僅特別注重品牌塑造,在產品行銷方面,還打破了傳統的行銷模式,構築起覆蓋國內外的市場行銷網路,我對市場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掌握了消費市場的發展規律,抓住了消費熱點。明確提出了要抓住了四個特點:即低檔消費為鞭炮類、玩具煙花消費品、中檔家庭消費、大型高檔消費為焰火市場。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又對銷售隊伍的素質以及行銷組織方式進行了改善。在全國各省、市建立了銷售處,在國內搶灘登入,搶占了未來市場的制高點,較好地開拓了焰火市場,建立了營業網路,得到社會的良好的聲譽。當然在企業乘風破浪的航行中,我也曾有過迷茫的時候。眾所周知,花炮行業是事故多發行業。當時中國大約有70多個成市在禁放鞭炮,還有一些城市正準備禁放。當然,也還有一些城市準備“解禁”,如杭州大連等。花炮的安全問題以及它的“禁”與“放”,對花炮產業的興旺影響非同小可。面對這種局面,當時我也曾有轉型的想法。那些日子,對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企業處在了進退兩難之際。但一想到自己心中的夢想,我堅定了,實現心中的夢想不是我一直所追求的嗎?堅定了想法後,我果斷的對企業實行了“三改”:一是球焙房由原來的火焙改為蒸汽焙,二是廠房由大改小,實行“小型、分散、少量、多次、勤運走”方針,三是裝球由多改少,從而大大減低了生產中事故機率。為了降低藥物線事故發生率,我與湖南稀土新材料研究中心合作,開發了一種替代高氯酸鉀的花炮氧化劑,以滿足市場需求,這一創新的舉措,引起了同行業的強大反響,很好地提長了集團的影響力,現我公司已是“長沙市企業技術中心”,爭取今年達到“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飲水思源
,時勢造就英雄,我一直認為沒有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沒有廣大人民民眾大力支持,就沒有集團的今天。我始終牢記“富而思源、富而思進”的教導,關心支持社會的公益事業。自1986年起,我領導的企業10多年如一日堅持包攬了青草鄉全鄉108戶五保戶最低生活補助費的發放,每月每人30元,累計發放50多萬,風雨無阻,及時發放到人。此外,鄉村哪家有人病危,無錢就醫買藥,只要被我知道了,或找到我了,不論相識與否,我都一一解囊相助。1998年抗洪救災中捐款30萬元;2003年金生花炮集團剛成立不久,為在建而缺資金的瀏青水泥公路捐款30萬元,使其儘快竣工通車;2004年,我在資助楊花鄉大山村盲人劉良申兩個孩子上學的同時,了解到他住的住房破敗不堪,搖搖欲墜,立即又捐資3萬餘元為他新建了一棟紅磚瓦房。我還開闢了新項目——耗資26萬多元扶助17名品學兼優考取了大學,而又無錢入學的貧困生順利念完了大學,目前都在不同崗位上為社會作貢獻;2005年,我又拿出80多萬元在本鎮修建一條水泥村級公路;2007年我每月補助河南省社旗縣85歲的老人,已補助10000元;補助五個貧困學子15000元學雜費;2008年四川救災20萬元,每月補助西正社區殘疾人10人,累計年底將補助20人。令我感動欣慰和自豪的是,在我的帶動下,現在我的兒女孫子們也開始和我一道做起了善事。三十年來,我為公益事業、愛心工程捐資達750多萬元,多次受到長沙市政府和瀏陽市政府的表彰;全國工商聯向我頒發了《人民不會忘記葉金生》的銅匾。感謝政府授予我如此之高的評價,但我認為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應該的。做善事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到處說,只需要默默地去做……我想,行善的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的。回首三十年,三十餘年,一個虧損一空的破舊企業,經過重組、提高自身競爭力、打造品牌、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鑄就了一個全新的三億集團公司,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取得了顯著成績,我集團公司先後被評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單位”; 湖南省公益形象示範單位”、長沙市委、市政府授予 “納稅貢獻獎”、“出口創匯獎”、“技術創新獎”、“安全先進單位”、“金融誠信單位”、“焰火燃放優秀企業”、“出口花炮十強企業”、“花炮新產品開發優秀企業”、“模範集團”、“名牌產品獎”、“利稅過5000萬元企業”、“長沙市優秀小巨人企業”等榮譽和稱號,並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慶典活動,如1996年西安古文化藝術節大型焰火晚會中獲特等獎、1998年8月31日吉爾吉斯坦國慶七周年慶典、1998年10月22日瀏陽國際煙花節開幕式的焰火慶典、1999年澳門回歸慶典、199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門慶祝建國50周年大型焰火活動、2001年10月澳門舉行的第13屆國際煙花大賽中榮獲冠軍、2006年西班牙舉行的國際煙花大賽中一舉奪冠等等。並曾多次代表國家赴美國、法國日本、吉爾吉斯坦、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地成功承辦了多次重大慶典的焰火燃放,可謂“譽滿全球”。一個企業要發展、一個產業要壯大,必須走產業與資本相結合的道路,要在市場中永葆青春,並不斷地發展壯大,主要依靠企業進步,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升級換代以外,還必須充分運用資本運營的手段,依託證券市場,整合中國和世界花炮的資源,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把花炮產業作大作強……目前我們的集團正在籌備股票上市,我想到那時候,花炮行業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回首我這三十年,這三十年的努力,我個人連續14年榮獲“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中華全國工商聯授予《人民不會忘記葉金生》”、“長沙市勞動模範”、“長沙市企業十大傑出人物”、“瀏陽市十大傑出工業企業家”、“瀏陽首屆花炮之子”、“瀏陽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優秀共產黨員”、“感動瀏陽—“十大愛心人士”、“助殘“愛心天使”、“先進老科技工作者”等稱號。我感覺自己的一生就像一場長跑:一開始的時候,前幾公里往往最辛苦,哪兒都難受,就好像人的青少年時期,成長是最痛苦的。但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其實挺舒服挺爽的,我感覺自己現在正處於此階段,我會不停歇地跑下去,當最後停下的那一瞬間,不管精神上還是肉體上,生命就走到了終點。(一)救助災害— 270多萬元。那時,承包的虧損企業實現扭虧增盈,淨賺六十多萬元,按承包契約償還企業歷年欠款和上交後,剩餘二十多萬元。初嘗甜頭,更有勁頭,當時的葉金生廠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回報社會,他認為沒有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沒有廣大人民民眾大力支持,就沒有企業的今天。他寧願自己承擔風險,向銀行、信用社借錢用來幫助受災的廣大人民民眾。在80-90年代的幾次水災中,每次都包了一個災情嚴重的村幫助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先後捐款50多萬元,同時,還先後幫助12戶特困災民新建住房共耗資40萬元,先後花100多萬元到素不相識的地方救災建新房;1994年抗洪救災中捐款100萬元,幫助古港鎮湎江村幾百戶人家重建家園;1998年抗洪救災中捐款50萬元,大包大攬了全村災民的重建家園,恢復生產的資金困難;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為四川救災捐款20萬元,同時董事長葉金生參加了長沙晚報愛心團,成為長沙晚報赴災區“愛心團”17位成員之一,還去了當地福利院慰問災區孤兒並聯繫領養事宜,董事長表示,對那些失去親人和家園的災區孩子,他將長期提供各方面的幫助。(二)建橋修路— 150多萬元。2003年金生花炮集團剛成立不久,董事會又作出兩項重大決定:建橋修路,為在建而缺資金的瀏青水泥公路捐款30萬元,使其儘快竣工通車;2005年,董事長葉金生又拿出80多萬元在本鎮建石橋3座及修建一條水泥村級公路;2007年,集團公司越來越壯大,銷售達到3億元,董事長葉金生又捐款40多萬元修建了一條沿河水泥公路。(三)扶貧濟困 — 120多萬元。自1982年起,董事長葉金生領導的企業三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包攬了青草鄉全鄉108戶五保戶最低生活補助費的發放,每月每人30至500元不等,累計發放80多萬元,風雨無阻,及時發放到人,逢年過節,都要組織衣服、棉被、魚肉、現金親自上門慰問;2007年董事長葉金生又每月補助河南省社旗縣85歲的老人,每月1000元,已補助1.5萬元,2007年6月10日,在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易意平視察“工業攜手農業,致富不忘鄉親“活動中,隨行的企業家董事長葉金生當場將10000元現金捐給官渡鎮貧困戶林松柏,幫助其解決困難;2008年補助我公司所在社區不同等級殘疾人11人,每月發放200至400元不等,已發放3萬元。董事長葉金生走到哪就幫到哪,看望孤寡老人、救助路邊的流浪漢就100多人次,他默默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媒體知道的就登報了,還有許多不知道的,直到來公司來道謝,我們才知道董事長葉金生又在為公益事業奉獻著,他說:“我不記那些受過我幫助的人的名字,就是不想要回報”。(四)防病治病— 60多萬元。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擁有一切!由此可見,健康對於我們何等重要!董事長葉金生菩薩心腸,近30年來累計幫助特困病人500餘人次,鄉村哪家有人病危,無錢就醫買藥,只要被董事長葉金生知道了,或找到董事長葉金生了,不論相識與否,董事長葉金生都一一解囊相助,不同鄉鎮的20多名精神病患者買藥、看病、治病都得到過董事長葉金生的幫助,累計捐款達60多萬元,受援病人康復後難忘董事長葉金生的恩情,每年春節都有一些不相識的人上門拜年,祝他健康長壽。大年初一,那些受過救助的人就會提著家裡餵的雞等土特產來他們家拜年,他們都是心存感激,他們來了董事長葉金生就給每個家庭的小孩200元的“壓歲錢”,提來的東西一律不要,大魚大肉地招待他們吃一餐飯,家裡那個熱鬧啊真是無法形容,一開就是20多桌。(五)文化建設— 40多萬元。董事長葉金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目標,以活躍民眾生活、繁榮文化事業為宗旨,助建鄉文化站、青草電影院等,為民眾生活添姿彩。推動了全鎮人民民眾文化意識,改善全鎮文化條件,提高農村文化水平,,活躍全鎮民眾文化舞台,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激發廣大民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弘揚了民族精神,營造良好的氛圍。(六)建校助學— 110多萬元。多年來,先後陸續助建青草中學、荷葉、田心、班竹、田家炳實驗中學等7所學校擴改捐資及新建葉金生中學等共捐款60多萬元;耗資50萬元扶助貧困學子,全包當年考取清華大學的下崗工人之子潘定才的全部學費和生活費用,並已一次付款8000元,使接到錄取通知書後愁眉不展的潘定才全家歡天喜地,一致表示要在一流學府學到一流本領,早日回報社會,像類似潘定才學子情況的學生還有張良兵、潘智全、等17名品學兼優考取了大學,而又無錢入學的貧困生順利念完了大學,目前都在不同崗位上為社會作貢獻;2004年,葉金生同志又捐資了孤兒、曾在國際珠心算比賽中奪得金獎的彭莎同學一年的學雜費、生活費6800元。同時又資助楊花鄉大山村盲人劉良申兩個孩子上學的同時,了解到他住的住房破敗不堪,搖搖欲墜,立即又捐資3萬餘元為他新建了一棟紅磚瓦房。2007年幫助中和鎮正在讀國中的吳觀輝之子,並表示會一直補助他完成學業;2008年又補助了段蔓等十個貧困學子35000元學雜費;還有許許多多被董事長葉金生默默無聞幫助過的學子。在董事長葉金生的帶動下,現在他的兒女、孫子們也開始和他一道做起了善事,這令董事長葉金生感動欣慰和自豪。三十多年來,董事長葉金生長期為公益事業作貢獻、長沙晚報(2008年1月18日)D1版整版上刊登了董事長“七旬老人700萬元扶危濟困”的事跡材料,至今為止愛心工程捐資達750多萬元,多次受到長沙市政府和瀏陽市政府的表彰;董事長葉金生感謝政府授予如此之高的評價,但董事長葉金生認為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應該的。董事長葉金生說,做善事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到處說,只需要默默地去做……,行善的這條路,他會一直走下去的。老黨員的愛,灑滿城鄉。人民民眾感激他,青草人民感激他,“金生髮了,地方富了”。學子們感謝他,五保老人想念他:“葉金生同志比親人還要親”。是的,董事長葉金生不光是一位民營企業家,也是一位慈善家。在他身上,體現了一位老黨員的風格和勞動模範的風采。葉金生表示,金生集團希望在五年內上市,成為國內煙花行業第二家上市公司和世界的花炮大王。
葉金生,男,漢族,1947年2月25日生,湖北武漢人,1964年8月參加工作,1967年8月入黨。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學位。
1964年8月-1970年2月 解放軍3694部隊;
1970年2月-1973年4月 漢陽鋼廠轉爐車間黨支部書記;
1973年4月-1978年10月 武漢市冶金局團委書記;
1978年10月-1988年8月先後任武漢市委、市政府辦公廳和市場政府研究室多個職務;
1992年8月-1997年8月 任武漢市委委員、江岸區委書記;
1997年8月起,先後任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副書記。
2007年1月13日,當選政協武漢市第十一屆委員會主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