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添拳

葉添拳

葉添,清末海豐縣人(附城鎮道山鄉出祖移居聯安鎮聯田墩頭村),早年拜羅浮山廣進禪師(至善禪師之高徒)為師,習練少林龍形拳,亦練峨嵋拳等。其後葉添結合多種武術創出別具風格拳種,人們把他傳授的拳術稱為“葉添拳”、“添師拳”、亦稱“道山葉添拳”。

人物簡介

葉添(族號:展怡),清末海豐縣人(附城鎮道山鄉出祖移居聯安鎮聯田墩頭村),早年拜羅浮山廣進禪師(至善禪師之高徒)為師,習練少林龍形拳,亦練峨嵋拳等。其拳打臥牛之地,子午橋手,硬馬吞吐,技手技法,與太祖拳一脈傳承。其後葉添結合南少林五祖拳等多種武術拳法,創出別具風格拳種,人們把他傳授的拳術稱為“添師拳,即“葉添拳”。因葉添先祖出自道山鄉“追遠堂”,葉添拳推廣、傳播、發展過程,多以先祖籍地道山鄉為中心,傳承人和外出設舘傳授“葉添拳”者較多且名氣大,故“葉添拳”亦稱“道山葉添拳”。

“葉添拳”的技手套路和地盤套路有:硬馬吞吐、半蹲架、花拳。主要有:三步拳、撩打、站打、脫打、吊打(摸蝦仔)、長龍、摘茶、爬船打、硬潘打、軟潘打、抱打、雪架、落地拔竹、倒頭門、二門象、倒跳二門、倒插金釵等二十多條套路。

人物簡歷

葉添拳 葉添拳

1927年(農民運動時期),為弘揚添師拳術及參加革命活動,由海豐 縣道山地下共產黨員葉木露(葉慶宣)、葉水明等人組織“道山鄉同志舘”,葉木露為舘長,葉水明為農會長,舘址設在道山鄉四房公廳。公開習武出獅,以設舞獅舘為名,進行地下革命活動。既組織和團結了宗親,又傳播革命火種,同時開展土地革命鬥爭。

拳術價值

由於“葉添拳”促進了舞獅,舞獅也促進了拳術的提高。出獅必須圍爐食立誓(即開舘習武),道山鄉同志舘內有祖師爺的神座,神座對聯是:起步從師教,技變在人心。橫聯:風火院,火字是倒寫,意思是各人習武應有像火那樣越燒越旺的熱情。每次到舘習武就要上香三叩首,祖師爺庇佑。在道山鄉同志舘帶領影響下,我族內先後組織起有:圓埔鄉共和舘、前港鄉義和舘、鄔厝塘鄉和順舘(聯詩:高手指步聞世海,學成武藝能護國)、仙埡鄉義興舘(聯詩:義氣忠心名遠播,興文振武譽長傳)、烏石葉鄉和興舘等。

拳術傳承

葉添拳術的推廣和發展,造就了本族本鄉好多名師,如傳承人有:葉營(應勝,外號老四營)、葉層、葉耀(展鄉)、葉禮準、葉懷(睿枝)、葉集兩、葉展濟、葉宣輝、葉乃貴、葉隨(睿山,外號老四隨)、葉火土(本如)、葉媽孫(奕惠)、葉連(慶連)、葉乃貴、葉乃明(慶珠)、葉木東,葉樹營、葉柱、葉輔躍、葉漢、葉頂、葉梓存、葉創造等,均有外出傳授拳術,收授徒弟數千人,遍布海陸豐、惠東等縣區。現還有葉亮、葉流(本流)、葉粒(永明)、葉錦招、葉光富、葉鎮錄(樹傳)、葉輯、葉慶呈、葉繼醒等等。

第一代傳人葉營師,族號:葉應勝,外號:老四營,海豐縣道山鄉人,是“葉添拳”最正宗最著名的第一代傳承人代表,其繼承“葉添拳”拳譜套路和技手技法原汁原味,功夫高超運用神奇,提“葉添拳”必談“老四營”許多高超武術之傳奇故事。武功高強,授徒無數,在海內外“葉添拳”傳承人中其弟子最多,是新中國成立前後幾十年海陸豐武術界的顯赫名師。

葉繼醒,“葉添拳”有特色有影響力的傳承人,汕尾市武術協會主席,海豐縣聯安鎮圓埔村人,1950年1月出生。青少年時,經葉添拳著名傳承人葉營(老四營)大武師及其高徒傳授和指導得真傳,打下紮實基礎。幾十年以來一貫堅持研練“葉添拳”套路橋馬、招式技手、攻防技法,兼學博取多種南拳之精華真諦,傳承、掌握的“葉添拳”正宗、精細、純熟、實用,有創新有特色;拳法、拳技已達到新境界。2012年被推選為汕尾市首屆武術協會主席。

多年來“葉添拳”流傳到海陸豐、惠東、惠陽等地,如紅草鎮的南汾葉、十三鄉的頭寮曾;聯安鎮英厝寮;梅隴鎮的謝厝鄉、水踏村、橫路村、田腳徐;海城鎮銅錢山;城東鎮小汾村、青年水庫村西屯;鵝埠鎮的蛟湖葉;惠東縣黃埠、平海、黃家洲、墩仔下、如蘭前村等鄉村。外姓名師有:黃永鑫、黃經秀、林樣、鍾元雄、羅標(潮州九)、許祥進、楊其昌、黃國義等。“添師拳”在東南亞及澳港地區影響也很大,以前有香港“葉樹營健身學院(武舘)”、香港“葉柱健身學院”、香港“葉輔躍健身學院”、香港“黃氏健身學院”(黃經秀任總教練)、香港“林樣健身學院”、香港“鍾元雄健身學院”,現有“馬來西亞威勇龍獅團”、香港“南少林添師國術會” 等,設院傳播葉添拳術。

楊其昌(“葉添拳”傳承人之一):海豐縣人,12歲起從師黃永鑫之高徒黃經秀、林樣、鍾元雄、羅標等練習“添師拳” (海豐梅隴南山羅標授棍術)。楊其昌從師多人,集眾師拳藝為一體。1962年楊其昌定居香港,2000年楊其昌同黃國義創立香港“南少林添師國術會”任國術總教練,兼任香港“廣東汕尾市瑞麟金獅文化國術總會”國術教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