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雙肩尺蛾

落葉松雙肩尺蛾

落葉松雙肩尺蛾,屬於鱗翅目、尺蛾總科、尺蛾科,主要分布在遼寧。

基本信息

分類地位

鱗翅目 Lepotoptera 尺蛾總科 Geometroidea 尺蛾科 Geometridae

分布

遼寧(撫順、本溪、丹東)。

寄主

落葉松(Larix spp.)、鼠李(Rhamnus spp.)、胡枝子(Lespedeza spp.)、赤楊(Alnus japonica)、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東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忍冬(L

落葉松雙肩尺蛾落葉松雙肩尺蛾
onicera spp.)等植物。

主要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0-15mm,翅展31-37mm。體灰白色。胸部被有灰白色鱗片,前足、中足脛節和跗節具黑白斑。翅大而薄,前翅近三角形,具三條橫線;基翅內橫線呈褐色,雙線半弧形,中橫線黑色,外橫線白色鋸齒形。中橫線與外橫線間有一黑斑。後翅的中線明顯與前翅中線相接,外線白色隱約可見。前後翅外緣具7個排列較整齊的小黑點。腹部前端色較深,第一腹節具有黑色橫帶。雄蟲腹部末端具有叢毛。雌成蟲腹部較大。

長0.75-0.83mm。 橢圓形,初產時綠色,後漸變成黃綠色,卵殼上有縱橫交錯的隆起線。
幼蟲 體長15-25mm。初孵時黃色,體背兩側具黑色縱帶。老熟幼蟲頭部黃褐色,胸腹部多呈綠色,少數為黃或黑褐色,體面光滑,有微毛。

體長13-16mm。紅褐色,圓筒形。臀棘分叉。
生物學特性:撫順地區1年發生1代,以蛹在枯枝落葉層下5-15cm內土層中越冬,超10厘米越冬的較少。翌年5月成蟲羽化出土,5月下旬為羽化盛期。羽化時間多集中於夜間,白天幾乎無羽化。羽化後的成蟲經30-60分鐘即可飛翔,有趨光性,一般1-3天后交尾,交尾4-5天后產卵,產卵量平均117粒,卵多產於落葉松樹幹中部老翹皮縫裡,呈堆狀,每堆9-60粒,最多100粒,產卵期為25天左右,雌成蟲壽命平均9天,雄成蟲壽命平均3.5天。
卵經6-7天孵化,6月中旬為孵化盛期,初孵幼蟲比較活躍,能在就近的落葉松葉片取食葉肉,也能吐絲下落在胡枝子等灌木葉片上取食葉肉。被害葉呈綢狀白斑。幼蟲隨著蟲齡的增加,食量增大,由下而上將葉片整個吃掉,幼蟲於早晚取食,白天多以臀足支撐身體呈小枝狀,突然遇風或人為震動則吐絲下垂。經6次脫皮於7-8月入土化蛹越冬。
落葉松雙肩尺蛾的發生與環境因子有密切關係,越冬蛹的分布一般陰坡多於陽坡,同一坡向以中腹最多。

防治方法

1.秋季人工挖蛹,可大量消滅成蟲。
2.燈光誘殺成蟲,成蟲出現期,可在林緣或林中空地設誘蟲燈誘殺成蟲。
3.化學防治
(1)初齡幼蟲期,可用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殺幼蟲。
(2)幼蟲轉移樹冠為害或成蟲期,可用50%殺蟲淨、50%敵敵畏、50%殺螟松或甲基一六0五粉劑等藥劑進行飛機超低容量噴霧或噴粉,也可施放煙霧劑熏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