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洞旅遊區

落筆洞旅遊區

落筆洞旅遊區,位於三亞市荔枝溝鎮東北方向約7公里處的奇特的小山峰——印嶺。屬三亞市八景之一。

簡介

落筆洞,又名落筆峰。位於海南三亞市荔枝溝鎮境內,距三亞市區約15公里,在海南大學三亞學院附近。洞位於一座造型奇特的小山峰上,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口高約12米,寬9米,深18米,洞頂逐漸升高約22米。洞的中央,有兩根鍾乳垂吊,形如巨筆懸空。1992年3月考古學家在落筆洞發現一萬年前的三亞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舊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處遺址。落筆洞旅遊風景色彩神奇,近年來,三亞旅遊部門對其整理並建設多項旅遊服務設施,現在已以成為三亞市的又一旅遊勝地。

傳說古時筆尖水滴不斷,人若能手接此水,便會文思敏捷,揮筆成章,或發財致富,延年益壽。洞底地上數快平面大石形如硯台,傳說此乃"神仙"用的筆硯,"落筆洞"由此得名。如今兩根巨筆僅存半截殘跡。

落筆洞的摩崖石刻甚多,"落筆洞洞洞筆落"、"尖峰嶺嶺嶺峰尖"的刻字,順念與倒念都是一樣,回味無窮。落筆洞另有眾多的酷肖馬、犬、猴、龜等的石景,洞的周圍還有不少的熔岩洞,有名的"仙郎洞"(又名仙姑洞房)、"仙女洞",各具特色。

落筆洞在印嶺東面的懸崖下,洞外古樹參天,蔭翳蔽日,蟬翼驚秋,鳥鳴山幽,依稀中似有股仙氣繚繞,傳說有高僧看中這清靜之地,於功果圓滿後在此嬋化,又說有真經入祠,封於岩層深處,目後遇主自開,還說有巨人足跡進出山洞。而無見基形狀等,真乃鬼斧神工,天地造化。

山洞口高約12米,寬8米多,深18米。洞頂往裡逐長高到20米,在極高處有兩根向下垂吊的鐘乳石,形似兩枝懸吊的筆。落筆洞正是由此而名。

正瓊台志記載

落筆洞旅遊區

明《正德瓊台志》對此洞記載:“其中有:石形如懸筆,筆尖滴水不斷。”可知此洞在古代已知名於世。落筆洞至今流傳著一個善惡報應涇渭分明的故事:古時,文曲星君雙手握著神筆在彩雲上潛著天經仙典,經年不息,因神疲力不乏,神筆脫手落於印嶺,變成洞頂垂伸的兩枝巨大的石筆,下尖不斷滴下仙水。仙人定下禁言:仙水只給誠實勤勞的人,以發家致富,延年益壽;而對權貴惡勞者,滴水不賜。附近有位貪婪十足的財主,手捧金盆進洞,看到巨筆尖下仙水連珠,滿以為此生天賜福分無邊,可當他雙手捧金盆接水時,筆尖滴水頓停。他一連站了幾個時辰,總無仙水滴下。可當他收盆轉身,筆尖又滴水連珠。財主惱怒極了,帶家丁打手,用大錘打斷筆尖。從此,石筆無鋒,仙水消歇。財主回家後,家道年年衰落,他在窮困潦倒中一命嗚呼。不知過了多少年,仙人為了輔助誠善勤勞的百姓,便又使兩截懸筆長年滴水,一直至今。

仙朗洞

在落筆洞東20餘步的峭壁底下,洞口寬3米,高近2米;洞裡寬16米,深11米;洞底平坦,洞頂更平整如板。《崖州志》稱之為“仙姑洞房”。洞內有一懸石,遠遠望去,形似仙女頭像,“仙姑洞房”由此而名。此洞流傳著一個美滿幸福的愛情故事:古時,有一位不甘寂寞的仙女,羨慕人間七彩生活,遂從天宮降落此地,與一位黎族青年結為夫妻,以洞為家,男耕女織,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幸福美滿。這神奇的故事,使附近的黎族民眾視這裡為洞天福地。不知從哪年起,每逢大年初一至初三、男女老少,身著盛裝,聚集在此賽歌、跳舞、摔跤。姑娘和小伙子還以此為擇偶佳地,締結良緣,成為世代相傳的“游洞節”,一直沿襲至今。

“仙女洞”位於印嶺頭半山腰,從“仙朗洞”再往東走,沿著彎彎小徑攀藤而上便到了。洞中奇石千姿百態,洞底有石床,形似芭蕉樹,稱“芭蕉床”。洞頂有眾多鐘乳石條紋,流光溢彩,形如蚊帳。傳說這是仙女的臥床和紗帳。溶洞深處,有許多洞穴,洞連洞,洞套洞。據說洞底有暗井、暗流,能釣上大魚;洞頂有幽洞通天,能直見陽光,海天相通,奇妙異常。明《正德瓊台志》記載:“極處有井深不可側,昔人刻上記號的椰子投入井中,後於大海得之。”解放後,曾有人在洞上聽以流水聲,並把刻上記的椰子投入井中,果然在大海中撈到。

落筆洞旅遊風景區色彩神奇,近年來,三亞旅遊部門對其加快修葺整理和建設多項旅遊服務設施,現在已經成為三亞市的又一旅遊勝地。

交通提示

海口乘車至三亞,在田獨鎮下車,轉乘當地7路公車可到落筆洞風景區。交通不大方便,建議最好包車或者自駕車前往。

住宿指南: 住三亞市金陵度假村、大東海賓館、東方花園酒店、金山大酒店
娛樂指南: 落筆洞、仙朗洞、仙女洞、海上運動
特色餐飲: 生猛海鮮
當地特產: 熱帶水果
相鄰景點: 天涯海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