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苣粥

《本草綱目》言其"下乳汁,通小便"。 《本草綱目拾遺》言其"利五臟,通經脈,開胸膈"。 《滇南本草》言其"常食目痛,素有目疾者切忌"。

粥方組成:

萵苣子10克(或萵苣適量),甘草5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煮製方法:

萵苣子、甘草擇淨,搗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將鮮萵苣去皮、洗淨,切細,與大米煮粥,加白糖調味服食,每日1劑,連續7-10天。

功 效:

健脾胃,通乳汁。

適 應 症:

適用於產後氣血虧虛,脾胃不足所致的產後缺乳,乳汁分泌不足。

粥義解說

萵苣,又名萵苣筍、萵筍、千金菜、香馬筍,為菊科植物萵筍的莖及子,是冬春主要蔬菜之一,長江流域各地普遍栽培。根據其食用部位可分為葉用萵苣、莖用萵苣,為藥食兩用佳品。 中醫認為,萵苣性味苦、甘、涼,入大腸、脾、胃經,有清熱利尿,通脈下乳之功。《本草綱目》言其"下乳汁,通小便"。《本草綱目拾遺》言其"利五臟,通經脈,開胸膈"。《日用本草》言其可"利五臟,補筋骨,開膈熱,通經脈,去口氣,白齒牙,明眼目"。由於萵苣味苦,故配以甘草矯味,加大米煮粥,增加其健脾養胃通乳之功,對於產後缺乳或乳汁分泌不足者,煮粥服食,正如《本草綱目》所言:"治乳汁不行:萵苣子一合,生甘草3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

注意事項

《滇南本草》言其"常食目痛,素有目疾者切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