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東大藥房

萬興東大藥房

萬興東”是南陽市一個古老的大藥房。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著名晉商劉子清創建的集中醫藥炮製、加工、診療、出售為一體的古商號。

“萬興東”大藥房“萬興東”大藥房

簡介

“萬興東”大藥房“萬興東”大藥房

萬興東大藥房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由陝西華陰縣劉萬興創建,迄今已有247年歷史。素以貨真價實,品種齊全,服務好而著稱,是豫西南有名的老字號藥店。
史籍記載,“萬興東”原為硬山式建築,呈三進四合院布局。建築風格同山西祁縣“喬家大院”一致,面積3100平方米。木雕、石雕工藝精美。目前僅存一進四合院,後院建築基礎尚存,面積僅為700餘平方米。
200多年的風雨滄桑,“萬興東”以其獨特的建築特點和經商之道,成為研究古宛城(南陽簡稱宛)民居、商貿以及城市變遷的絕好素材,具有重要的人文和歷史價值。1992年被國家內貿部確定為“中華百年老字號”,國家衛生部原部長錢信忠親自為“萬興東”大藥房題寫店名,2002年被南陽市政府命名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萬興東”大藥房“萬興東”大藥房

建國前,萬興東大藥房經商講究信譽,所營藥材,只求藥質優良,不計價格高低。常年派人坐莊漢口,購進南北地道藥材。藥材炮炙,務求真材實料,遵古依法,旨在提高藥效。同時,遵照古籍藥方,以前店後作形式自產自銷各種丸、散、膏、丹等。櫃檯前接待顧客,無論批發、零售,熱情相待,一律倒茶遞煙。外地顧客免費食宿。因之,藥房信譽、生意日久不衰。民國初年,萬興東生意鼎盛。當時,全店人員近百,僅切藥工就在50餘人。在鄧縣汲灘設聯號萬興劉(萬興西),擁有土地30頃。
抗戰初期,該店開始走下坡路,人員、資產巨減。
解放後,在黨的政策扶持下,萬興東得以倖存。1956年實行公私合營後,萬興東回到人民手中,被定為國營藥店。
文革時期,萬興東古老建築幾經搶砸,店堂古雕被毀,經營一度受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萬興東喜逢盛世,迅速恢復了傳統經營,業務逐年擴大,品種由單一的中藥材又增加了中成藥、藥品、醫療器械等。聲譽、效益日益升高。該店年零售額300多百萬元。一直居全區同行業先進水平,1991年,國家醫藥局齊謀甲局長、河南省醫藥局韓文興局長親臨萬興東大藥房視察,深得好評。前國家衛生部副部長錢信忠為萬興東題寫店名,1992年該店被國家內貿部確定為中華百年老字號藥店,使久負盛名的百年老店錦上添花。萬興東藥店相繼被市、地評為“物價計量信得過單位”和“雙文明單位”,被市物委授予“執行物價法規最佳商店”。是市區職工醫療保險定點藥店。目前,該店已連鎖13個零售店,另有部分社會個體藥店正在向該店連鎖過渡,計畫在兩年內發展連鎖店50家。

修葺

近年來,南陽市成功舉辦了三屆“張仲景醫藥節”,充分利用了仲景故里獨特的人文資源和人文精神,打造仲景品牌,弘揚仲景文化。“萬興東”的誠信經商和“懸壺濟世”理念與仲景醫藥思想具有淵源關係,在南陽中醫藥事業發展史上被稱作經典。
為此,南陽市委、市政府領導要求有關部門站在打造人文南陽、建設歷史文化名城的高度對“萬興東”加以搶救、保護、開發和利用。在南陽舊城改造時,作為南陽市城區“三縱三橫”主幹道之一的中州路東延,由於“萬興東”而破例開闢了環形路。
“萬興東”的修復工程計畫是,前期修復現存的古建築,後期對其東西配房、兩側院房、後院上房及東西廂樓恢復舊時原貌。

施工受阻

據有關部門反映,“萬興東”自去年7月開始修復至今,因屢遭阻撓,已造成了數十萬元的經濟損失。特別是與之西鄰的乾苑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乾苑泰),於去年11月14日和17日有數十人阻止為修復“萬興東”而進行的正常施工,施工方到派出所報案後,幾經協調,乾苑泰提出每天須交200元占地費,致使“萬興東”主體東山牆因得不到及時維修而倒塌,西山牆岌岌可危。
據了解,乾苑泰建房的地基大大高於“萬興東”主體建築地基,其結果使雨水、污水排向“萬興東”,並通過牆基滲透,造成古建築內部地面長期潮濕,柱體下部受潮糟朽,牆體鬆軟,強度下降,進一步加快了主體建築的破損和柱樑的朽腐程度。並且,乾苑泰修建的5級台階(高度約0.8米)已整體進入“萬興東”西側10米保護範圍1.5米左右。修建的滲水池、排水管道等,距“萬興東”主體建築5米,對主體建築造成了潛在的危害。同時,乾苑泰又鋪設水泥路,既對文物造成損害,更與“萬興東”的歷史風貌極不協調。
為此,南陽市文物局依法責令乾苑泰全部拆除“萬興東”西側10米保護範圍內的水泥道路等,並處行政罰款15萬元,由此於去年9月初引發了一起行政訴訟。目前此案尚在審理之中。

南陽新聞;萬興東”亟待修復

記者採訪了乾苑泰的總經理屠振軍,電話中他對南陽市一些職能部門表現出了極大的義憤。記者提出希望他提供有關資料得到應允後,他卻沒兌現。
目前,“萬興東”的修復工程被迫停工,又陷於馬拉松式的訴訟,原定於2005年底竣工的修復工程,如今是遙遙無期。令人痛心的事實是,“萬興東”主體建築的東山牆已經倒塌,並將東側康泰小區的供水系統砸毀。“萬興東”主體建築隨時有倒塌的可能。
據悉,南陽市的文物部門早已全部整理出“萬興東”原有房屋基址,並依此製作了復原工程設計圖。隨著南側色織廠的整體搬遷,使全面恢復“萬興東”的原貌具備了條件。市文物局於去年9月向市有關部門遞交了“進行整體保護性規劃的申請”,但至今未得到答覆。
據專家介紹,在“萬興東”四周數百米內,有梅花寨牆遺址、永慶門、甘露庵小東關清真寺琉璃橋等5處文物。如能對多處文物加以修葺,這片擁有豐厚古宛城文化內涵的文物價值就將大大提升,進而形成精品景點,構成老城區南部“文物鏈”。
文物若經損壞,就不可再生。修復“萬興東”刻不容緩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