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新博物館

萍鄉新博物館

萍鄉市新博物館位於濱河東路,新館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900平方米,主體建築6層,高達28米。萍鄉市博物館共有藏品6000餘件和部分動植物標本,這些藏品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市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文化風貌以及本土的自然遺產。

一、萍鄉市新博物館誕生緣由

萍鄉市新博物館
近兩年,萍鄉文物工作成績斐然,先後舉辦四台展覽,收藏各類文物和自然遺存100件。自從搞了這些展覽和收藏,昔日冷清的博物館變得門庭若市。萍鄉市委市政府決定用一年的時間對全市文物進行普查,並規劃建造新的博物館,建立恐龍蛋化石遺址。去年以來,萍鄉文物工作方面不斷傳來令人振奮的訊息:發現恐龍蛋化石,發現宋墓碑、金杯,發現巨大靈芝——這一連串的發現,無不凝結著萍鄉文物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無不體現著他們那種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奉獻精神。
萍鄉市博物館設在孔廟內,場地十分狹小,設施非常簡陋。然而,這裡有一群熱愛文物工作的人。尤其是館長彭安保,心懷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常對職工說,我們做文物工作,上要對得起祖宗,下要對得起子孫。
2002年8月1日,萍鄉市高新工業園建設工地,“轟”地一聲巨響,破開的泥土中驚現幾枚形狀特異的“石頭”。工地有關人員立即把這事報告了博物館。彭安保帶著幾位同事火速趕到現場。輕輕地扒開碎土,只見8枚橢圓形的“石頭”呈放射狀排列,它們表面看上去像壓碎的蛋殼。“恐龍蛋”,三個字像火花一樣在彭安保腦中閃過。他請來民工,將整塊泥土進行切割,直到晚上七點多,將萍鄉考古歷史上這一重大的發現完好無損地運回博物館。
8月8日,省古生物專家來到萍鄉,當他走進收藏室,一眼看見那些靜靜地臥在泥土中的“石頭”,人未近前,“恐龍蛋化石”五個字的結論就脫口而出。8月15日,在同一工地他們又發現第二窩恐龍蛋化石;8月29日,在工業園東區一家企業建設工地,又發現幾枚恐龍蛋化石,與前兩次比較,蛋形不同,排列方式不同。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趙資奎鑑定,萍鄉的恐龍蛋化石屬晚白堊紀時代遺物,是江西境內迄今為止發現最多保存最好的。它對於研究恐龍的分布、種類、生殖和生活習性,研究古地理、環境氣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依據,不僅是萍鄉也是我國自然發現史上的重大事件。到目前為止,在萍鄉境內,已經18次發現20窩恐龍蛋化石。於是辦起了一個簡單的“恐龍蛋化石暨恐龍知識展覽”,但參觀的人仍絡繹不絕,所以規劃建造新的博物館以迫在眉睫。

二、萍鄉市新博物館簡介

萍鄉市新博物館位於濱河東路“三角洲”,上鄰秋收起義廣場與彩虹橋,面對秀麗的金螺峰和虎形山,西靠秀美的萍水河,下接鵝湖公園,新館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900平方米,主體建築6層,高達28米。2007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萍鄉市博物館新館開始奠基,同年10月25日正式破土動工,2008年7月26日主體工程全部封頂。

三、萍鄉新博物館陳列方案

萍鄉市博物館新館的陳列方案———《昭萍之光———萍鄉自然、歷史與人文陳列》已出台。《昭萍之光———萍鄉自然、歷史與人文陳列》方案,旨在充分展示萍鄉旖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風韻、燦爛的人文風采、古今的經濟風貌、豐盈的民俗風情,真實地反映世代萍鄉人獨特的生存狀態、人文傳統和人文性格,全景式、藝術地打造一部物化、形象、生動、濃縮的萍鄉志。
《昭萍之光———萍鄉自然、歷史與人文陳列》方案中,對新館進行了功能定位,新館將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新穎的建築設計、園林化的布局,成為萍鄉市城市建設的一個亮點和標誌性的文化建築之一。
在陳列上,新館將順應當今國內外博物館強調主題化、個性化的主流,突破傳統的單一文物陳列、通史陳列的模式,立足於萍鄉的實際,著眼於萍鄉市情,結合館藏文物資源,以及對萍鄉自然、歷史、文化積澱的把握,以時空交錯,歷史與現實相融的視角,突出萍鄉個性,突出萍鄉特色,突出萍鄉亮點。新館展廳總體風格選取清麗、雅致、閒適的基調,以體現萍鄉山水淑清、人文淵藪的歷史風貌,且與陳列的主題與內涵相協調。
新館在陳列上將更加注重歷史感強,信息量豐,觀賞性好,趣味性濃,通過歷史文物與自然標本的展示、多彩畫面與簡潔文字的陳述、場景復原與視聽系統的結合,將觀眾帶進一個願看、願聽、願記的觀展世界,輔以觀眾互動參與項目,營造一個鮮活生動、賞心悅目的觀展環境。

四、七個部分向世界展示萍鄉

《昭萍之光———萍鄉自然、歷史與人文陳列》方案中,新館的陳列將以山水和諧、人文昌隆為主題,從萍鄉自然、歷史與人文出發,分為序廳、第一單元山水淑清、第二單元昭萍史跡、第三單元百年風雲、第四單元吳楚風情、第五單元萍鄉人物、尾聲金鳳朝陽七個部分。
第一單元山水淑清,概略性地展示萍鄉歷史與人文賴以存在的自然環境風貌,向觀眾介紹歷古至今的“山水淑清,生態萍鄉”的地理特點,內容包括萍鄉山水環境、動植物、古生態等;第二單元昭萍史跡,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大部分串聯起萍鄉歷史發展的大致線索,勾畫出萍鄉人創造文明的大致輪廓,向觀眾介紹本陳列的核心板塊,提供一個親近萍鄉、認識萍鄉、了解萍鄉的視窗,內容為萍鄉文明的演變與亮點;第三單元百年風雲,突出展示近現代萍鄉所發生的具有重大影響,並載入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的重大歷史事件,讓觀眾看到萍鄉的亮點。內容包括萍(鄉)瀏(陽)醴(陵)起義、安源工人運動、秋收起義並引兵上井岡山等;第四單元吳楚風情,選擇性地展示萍鄉“地界吳楚”的特色風情,讓觀眾了解歷史上萍鄉人的生活風貌和人文痕跡。包括具有典型性的萍鄉民間文化、民俗;第五單元萍鄉人物選擇從古至今在社會上具有較大知名度、影響力的萍鄉人物,簡要介紹其主要事跡,讓觀眾了解萍鄉人文的亮點。包括萍鄉古代鄉賢、軍政要人、文化名人、社會名流。
二單元萍鄉山水環境與歷史變遷表現萍鄉地理的靈秀與歷史文明的風貌,以三單元幾件重大歷史事件表現萍鄉人的豪氣,以四、五單元地方風情與人物表現萍鄉人文昌隆,詮釋自古以來萍鄉文明的衍生、流播與發展的個性與魅力。

五、六千餘件“寶物”將陳列

目前,萍鄉市博物館共有藏品60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82件、三級文物739件,還有一部分動植物標本,這些藏品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市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文化風貌以及本土的自然遺產。但由於原博物館的陳列條件限制,目前只開放了恐龍蛋化石、巨型靈芝、孔廟、部分書畫的複製品等方面,而大部分“寶物”並沒有陳列出來,新館則會利用設備優勢,將這些保存已久的“寶物”重新展示在市民們的面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