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解讀

萌解讀

萌解讀是指網友利用現代、新潮的解讀方式解讀文物或書籍。但只有了解了事物里內含才能正確解讀。

簡介

最“萌”文物鴞卣最“萌”文物鴞卣

網友“北京阿年”從山西省博物館參觀回來後,順手把一張名為鴞卣(音:xiāoyǒu)的青銅器圖片發到微博上,不曾想立即引來圍觀。看著青銅器憨態可掬的造型,網友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它的外形、功用。有人猜它是“外星生物”,有人說“好像卡通片里跑出來的”,有人說它是“撲騰著翅膀的胖乎乎的小貓頭鷹”,有人說“想起了遊戲《盜墓筆記》里的怪鳥”,有人覺得“很像捷克遊戲《機械迷城》里那個老欺負主角的胖胖的機器人”……
這時,有人回帖吼了一句:“這不是古代版‘憤怒的小鳥’嗎?!”參與“猜謎”的網友們如夢初醒,紛紛發表感慨:“古人真給力!”“原來萌在中國的古代就有了,太可愛了。”“‘憤怒的小鳥’也玩穿越?真應景兒呀!”“這就是文化遺產!中國藝術果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網友甚至開玩笑說“要找‘憤怒的小鳥’收著作權費去”,也有網友披露“這個文物還有個兄弟是玉的,也很漂亮”……
類似的猜謎遊戲還出現在另一張文物圖片上,也是網友“北京阿年”發的,同樣來自山西省博物館。這是一個麒麟形狀的青銅器,因為有著喜感與苦悶感交集的面孔和粗粗的眉毛,竟被網友戲稱為“麒麟版蠟筆小新”。
在陝西省發現的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戰國陶片,因為上面刻著的文字酷似網路熱詞“”字,也在網上大受追捧。

文化含義

免費參觀政策的推出、藝術市場的火爆以及受鑒寶尋寶類節目的“感染”,普通百姓對文物表現出了比較濃厚的興趣。但不可否認的是,文物的普及依然是個艱巨而長期的任務。尤其是在信息爆棚的今天,怎么把與文物相關的知識和傳統文化傳輸給人們,是一道難題。網路催生的新潮文物解讀方式提供了一個草根視角,雖然這種方式不適用於正規的文物機構,但它告訴人們,文物的普及途徑可以多元,不必拘泥於某一種形式,寓教於樂也未嘗不可。

正確解讀

要把娛樂最終變成教育活動,不能僅僅停留於湊個熱鬧,得由表及里深挖文物蘊含的文化核心。正是網友們不求甚解而用慣常的思維去猜測,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了解片面甚至與文物的本義相背離。以這次被解讀為“憤怒的小鳥”的貓頭鷹為例,中國現在民間常把它當作“不祥之鳥”,稱之為逐魂鳥、報喪鳥,但在中國古代,貓頭鷹因為晝伏夜行的習性被人們看做“神鳥”、“夜間守護神”,許多藝術品也以貓頭鷹作為形象,尤其是在青銅器上被廣泛運用。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一對鴞尊,美國大都會等世界知名博物也都有貓頭鷹形狀的中國古代青銅器。
再比如,在陝西省發現的戰國陶片上面刻著的“囧”字,多數人只知道它是前兩年冒出來的網路熱詞。殊不知,它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湖北屈家嶺文化的陶片中就出現了,而到了3500多年前的夏代,青銅器上也出現了這一紋飾。囧是一個象形文字,最初的寫法是中間一個圈,周邊幾道光芒,外面再加一個圓圈,本義是“光明”的意思。到了漢代,意思大致沒變,只是圓圈被改寫成方框。而到如今,因為“囧”看著像一張垂頭喪氣的人臉,被賦予了鬱悶、尷尬、悲傷、無奈、困惑、無語等含義,與最初的意思完全相反。

網友們除了記住文物的“萌”或“囧”,還該更多了解文物蘊含的文化,這樣“盤活”傳統文物才有實際意義。

日本萌解讀書籍

《文學名作萌解讀指導》《文學名作萌解讀指導》

2007年,日本一本以“萌”為焦點解說文學作品的書——《文學名作萌解讀指導》發售了。發行方是製作發行了《ヤンデレ(黑化)大全》等同類型書籍的インフォレスト。《文學名作萌解讀指導》將《伊豆の踴子(伊豆舞女)》、《風立ちぬ(風吹起了)》等24篇日本文學名作以“萌”的觀點解說出來,封面上更是以“將點綴了美麗言詞的文學名作,用萌的關鍵字揭開其隱藏的淫靡真實”來作說明。封面還附帶說明:“川端康成偏愛美少女”、“志賀直哉懷有誘拐幼女的邪念?”、“屠格涅夫非常萌高飛車(傲慢)美少女!”封底則大書特書:“跟金魚的工口戀愛”、“無法成為電車男的明治時期電車男”、“養成遊戲大失敗之卷”、“正太控喪家犬30歲女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