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白粉病

菸草白粉病

菸草白粉病是菸草最常見的一種病,其是由一種叫菸草白粉病菌引起的,對菸草影響很大。

(圖)菸草白粉病菸草白粉病

菸草白粉病俗稱“上灰”、“下霜”、“上硝”。該病多為害成熟老葉,由下向上發展。葉片發病,初為近圓形的黃褐色小斑,後斑上現白色粉狀小點,使病斑呈毯狀,斑塊擴大,白粉布滿整個葉片,病葉先褪綠變褐,後枯死。嚴重時為害嫩莖,病莖上也布滿白粉。病葉烘烤後薄如紙,色暗銹褐色,喪失經濟價值。

簡單介紹

(圖)菸草白粉病菸草白粉病

病原為菸草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屬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屬。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
主要是高溫、高濕、遮蔭,通風不良條件下易發病。
發病菸葉正、反面形成大量白色粉狀物。

分布和寄主

中國各煙區均有發生,其中以華南西南華中煙區最為普遍,危害也較重。除為害菸草外,還可為害葫蘆科、菊科等植物。

症狀特徵

菸草白粉病以大田危害重,苗期亦可發生。主要發生在葉片表面,嚴重時也蔓延到莖稈上。幼苗受害,病葉上長滿白粉,葉色變黃,煙苗逐漸乾枯死亡;大田發病,通常先自腳葉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很快遍及全株。初期被害葉表面出現近圓形淡黃褐色斑塊,然後在葉片正、反兩面和莖上著生一層白粉,病斑相互聯合,致使全葉呈灰白色,變褐枯死,被害葉變薄如紙狀,喪失使用價值。

病原特點

(圖)菸草白粉病菸草白粉病

菸草白粉病由半知菌亞門菸草粉孢菌(Oidium tabaci Thǘm)侵染所引起。其有性態則歸入子囊菌亞門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但有性態很少發現。病菌菌絲具分隔,無色。無性態的分生孢子梗與菌絲垂直,絲狀,較短,無分枝,大小約80~120×12~14微米,頂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串生,由上而下順次成熟,無色,單胞,圓筒形,大小為30~32×13~15微米(圖2)。病菌生長適溫22℃~28℃。分生孢子萌發最適溫度23℃~25℃,最適相對濕度60%~80%。在相對濕度20%以下仍有少數孢子可以萌發,但在相對濕度100%或水滴中卻極少能萌發。病菌屬專性外寄生菌,全部菌絲體長在寄主表面,以吸胞伸入寄主表皮細胞內吸取養分。病菌存在生理分化現象,有許多不同致病型的生理小種,它們對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差異很大。病菌寄主範圍廣,除菸草外,還能侵染葫蘆科、菊科等100多種植物。

發病規律

(圖)菸草白粉病菸草白粉病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野生寄主或再生煙上越冬,成為翌年苗床和大田發病的主要初侵染來源。分生孢子主要借氣流傳播。發病後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可作為再次侵染接種體。由於病菌最適侵染溫度為24℃、濕度為60%~75%,故中溫、中濕年份或地區有利病害發生流行。高溫高濕反而起限制作用,如溫度高於26℃、濕度為100%時則不利病菌侵染;大雨易衝掉葉面的菌絲和孢子,減少菌源,也不利孢子發芽侵染。施肥高往往發病較重。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

發病特點

病菌以閉囊殼或菌絲體在病殘體上越冬,溫帶地區也可在茄科等寄主上越冬。翌年產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靠風、雨、昆蟲等傳播到菸葉上進行初侵染。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偏施氮肥,田間管理差,日照少,發病重。密度大田間郁蔽,土壤粘重的下濕地,中溫中濕的小氣候利於發病。白粉菌生長適溫16-23.6℃,適宜相對濕度60%-72%。濕度過高、有液態生長適溫16-23.6℃,適宜相對濕度60%-72%。濕度過高、有液態水存在時可使分生孢子缺氧致死。

防治方法

(圖)菸草白粉病菸草白粉病

應採取以抗病品種為中心,加強栽培防病,輔以藥劑防止的綜合措施。具體應抓好下述環節:
(1)選用抗病品種 烤菸有DC202、F110、F111、F223;曬煙有“廉江”、“唐蓬”、“金英”、廣紅13號;白肋煙有G.S、白肋21;香料煙有伯克44;雪茄包皮煙有“TV”等,可因地制宜選用。
(2)摘除染病腳葉 白粉病的發生自煙株下部較成熟的葉片開始,自下而上蔓延,菸農為了減少損失,往往將下部侵染白粉病的未成熟葉提前采烤,大大減少了田間傳染病源,對降低病情上升率有很好抑制作用。在烘烤過程中,吊黃後直接進入乾筋期溫度,避免了定色期棕色反應。勿在低洼地、連作地種煙;整治排灌系統,實行高畦深溝栽培,雨後及時排除積水;配方施肥(N:P:K=1:2:3或1:2:2),適時噴施葉面營養劑。
(3)藥劑防治 20%粉銹寧可濕粉1000~1500倍液,70%托布津+75%百菌清可濕粉(1:1)1000~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粉600倍液,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1000倍液,5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800~10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雙可濕粉800~1000倍液,在植株封行時開始,連噴2~3次,隔7~10天一次,交替施用,噴勻噴足。
(4)綁桿上炕前噴施甲基托布津 白粉病分生孢子發芽最高溫度為32 ℃,烘烤時變黃溫度未超過32 ℃時,病害可繼續發展,往往1 級病葉(病斑面積占葉面積5 %以下) 進入烤房後,病斑仍繼續擴大,甚至布滿全葉。綁桿上炕前對病葉噴施甲基托布津,能有效抑制病斑的擴展蔓延。
(5) 煙田積水,往往造成田間濕度大,利於病害流行,應採取高起壟栽培,經常保持水溝通暢,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6)及時采烤腳葉,改善田間光照、通風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減少病害蔓延。
(7)作好定期定點觀察,掌握病情發生動態,搞好預測預報,及時指導防治。
常用藥劑 三唑酮、硫菌靈、苯菌靈、多菌靈、甲霜靈•硫磺、多抗黴素、百菌清、滅病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