菵草

菵草

一年生草本。出苗期3~4月份,花果期5~8月份。氣囊狀穎片包裹小花,有助於子實漂浮水面傳播。適生於水邊及潮濕處,為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稻茬麥和油菜田主要雜草,尤在地勢低洼、土壤黏重的田塊危害嚴重。

基本信息

概述

菵草菵草
菵草,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水稗的種子。據《本草拾遺》記載:“菵草,生水田中,苗似小麥而小,四月熟,可作飯。”其種子入藥,味甘性寒無毒,“作飯,去熱,利腸胃益氣力,久食不飢。”

形態特徵

菵草菵草

幼苗第1片真葉帶狀披針形,先端銳尖,有3條直出平行脈。無葉耳。葉鞘紫紅色,亦具3條脈。第2片真葉具5條直出平行脈,葉舌三角形。

成株株高30~90厘米,稈直立。葉鞘多長於節間,無毛。葉片扁平,長5~20厘米,寬3~10毫米。

花和子實圓錐花序狹窄,長10~15厘米,由多數直立,長為1~5厘米的穗狀花序稀疏排列而成。小穗壓扁,圓形或倒卵圓形,灰綠色,成覆瓦狀排列於穗軸的一側。內稃稍短於外稃。穎果,長圓形,深黃色。頂端具殘存花柱。

綜合治理策略

農田雜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學防治、機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態防治等方法。
(一)人工防治
1.控制雜草種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儘量勿使雜草種子或繁殖器官進入作物田,清除地邊、路旁的雜草,嚴格雜草檢疫制度,精選播種材料,特別注意國內沒有或尚末廣為傳播的雜草必須嚴格禁止輸入或嚴加控制,防止擴散,以減少田間雜草來源。用雜草漚制農家肥時,應將農家含有雜草種子的肥料經過用薄膜覆蓋,高溫堆漚2-4周,腐熟成有機肥料,殺死其發芽力後再用。
2.人工除草結合農事活動,如在雜草萌發後或生長時期直接進行人工拔除或剷除,或結合中耕施肥等農耕措施剔除雜草。
(二)機械防治
結合農事活動,利用農機具或大天型農業機械進行各種耕翻、耙、中耕鬆土等措施進行播種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時期除草,直接殺死、刈割或剷除雜草,
(三)化學防除
主要特點是高效、省工,免去繁重的田間除草勞動。國內外已有300多種化學除草劑,並加工不同劑型的製劑,可用於幾乎所有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地的除草。
(四)替代控制
利用覆蓋、遮光等原理,用塑膠薄膜覆蓋或播種其它作物(或草種)等方法進行除草。

地理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相關文獻

郭書普.旱田雜草識別與防治原色圖鑑.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朝賢,張躍進,倪漢文編著.農田雜草防除手冊.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