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中學

華西中學

廣東省五華縣華西中學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黃塘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由於學校校址位於老縣城華城鎮的西部,所以取名華西中學。華西中學是梅州市五華縣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教育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的初高級中學,坐落在五華河西岸風景秀麗的黃塘嶺下,校園依山傍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一所具有豐富歷史積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梅州市一級學校。高素質師資隊伍為動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華城鎮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為契機,牢固樹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嚴格按省要求開足、開齊課程,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創新的步伐,積極開創學校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的新局面,努力鑄造百年名校品牌,逐步形成了“德育實效性好,教育教學成果顯著,育人環境優美”的辦學特色,先後多次榮獲縣先進學校、縣關工委先進單位等殊榮。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華西中學華西中學

華西中學是梅州市五華縣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教育教學質量高、社會聲譽好的初高級中學,坐落在五華河西岸風景秀麗的黃塘嶺下,校園依山傍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是一所具有豐富歷史積澱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梅州市一級學校。

學校始創於1898年,至今已有115年的辦學歷史,百年古榕就是華西辦學歷史悠久的見證,校名由最初的“樂育國小”到“樂賢中學”、“五華中學分校”、“華西中學”、“華僑中學”,直至1980年正式定名為“華西中學”。在百餘年的辦學歷程中,畢業生達3萬多人,有一大批傑出校友,如曾天節、葉澄海、鍾世鎮、卓定華、李成開等。

鍾世鎮院士鍾世鎮院士

教學設施

校園一角校園一角

學校占地面積為8898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2612平方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布合理。學校現有教學班48個,學生2500多人,入學率100%。教職工163人,專任教師159人,學歷達標率為100%,具有高級職稱31人,中級職稱96人。今天的華西中學,布局合理、管理規範、環境宜人,是莘莘學子學習和生活的好場所,學校的教育教學成績一直保持五華縣農村初級中學前沿位置,特別是在2011年九年級升考中喜創歷史新高:綜合排名居全縣第6。學校已成為梅州市各高中爭先搶奪的生源地。

教育教學

眺望華西中學眺望華西中學

學校正努力適應教育改革和實行績效工資後的發展形勢,以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為己任,堅持“制度第一,人文關懷”的現代管理思想,以學校發展為主線,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題,以推進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以建立

高素質師資隊伍為動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華城鎮創建“廣東省教育強鎮”為契機,牢固樹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辦學理念,嚴格按省要求開足、開齊課程,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創新的步伐,積極開創學校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的新局面,努力鑄造百年名校品牌,逐步形成了“德育實效性好,教育教學成果顯著,育人環境優美”的辦學特色,先後多次榮獲縣先進學校、縣關工委先進單位等殊榮。目前,學校已步入發展快車道,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學校辦學活力日益增強,辦學品位明顯提升,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廣泛讚譽和認同。

向課堂要效益、人性化的管理、團結協作、愛生敬業、甘於奉獻是華西人屢創佳績的法寶;勤勉自省,追求卓越是華西人續寫輝煌的動力。走過了114年風雨滄桑的華西中學在以張學泉同志為校長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正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姿態,堅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把華西中學建設成為有特色、有活力、有素質、人民滿意的農村現代化國中而努力奮鬥。

榮譽

華西中學校門華西中學校門

華西中學是一個梅州市重點的初級中學,也是一個百年名校,從1902年建校以來,到現在已經有108年的歷

史了,是華城鎮乃至整個梅州市最老的學府!現在有三個年級大約50多個班,三千多個學生,和好幾百號老師。每年都有很多優秀的學子考上梅州市最好的高中以及本縣最好的高中,是個人傑地靈、求學求知的好地方、好學校!

學校沿革

時間 事件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 開辦樂育國小。
中華民國十三年(1924年)至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年) 樂育國小擴大為“私立樂育中學”,仍附國小。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 樂育中學改名為樂賢中學 。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 這年五月,五華解放,外國傳教士撤出學校。
1951年2月 撤消國小部,國小部劃歸縣人民醫院。
1951年8月 撤消校董事會,學校由國家接管。
1953年8月 撤消樂賢中學校名,併入 五華中學 ,改為“五華中學分校”
1957年8月 學校獨立辦學,定名為華西中學
1961年8月 學校改名為“ 華僑中學 ”。
1963年8月 恢復校名為“華西中學”。(“華僑中學”停辦)
1972年8月 第二次併入五華中學為分校。(當時 五華中學 稱“華城中學”)
1980年8月至今 校名再恢復為華西中學

成都華西中學

現華西中學・電子科大附中於1908年由在成都的華英學堂(英)、華美學堂(美)和廣益學堂(加)等三所教會學校在當時的成都華西壩聯合創辦,最初名為“華西高等預備學堂”,校長也由外籍人士擔任,校址在南門外南台寺側(現四川教育學院處),占地約百畝。1925年,學校改名為“華西協合中學校”。1936年更名為“私立華西協合高級中學校”。次年10月,又改為普通中學。1951年,私立高琦國中併入該校,更名為“華西大學附中”。1982年被評為四川省重點中學,198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培養國家體育後備人才(足球)試點學校,系省、市兩級“校風示範校”和省級示範性高中。學校創辦於1908年,最初為“華西協和預備學堂”,在其後幾十年中,幾易校名,1953年被市政府定名為“成都十三中”,定名“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三中學”,同時由華西壩原址遷入城內青龍街27號址,1978年成為成都市首批重點中學。為落實市委市政府城市向東向南發展和構建三環教育帶的戰略,2000年,學校從青龍街遷建到八里小區,累計投入近兩億元,更名為四川省成都華西中學,2004年經省教育廳批准加掛“電子科技大學附中”校牌。以前為市直屬中學,成都市中學管理體制改革。直屬中學分別移交所在區管理。由此2006年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學校移交到成華區管理。如今,華西中學占地面積超過120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現有教職工243人,其中專任教師175人,教學班56個,在校學生3048人。

銀川市西夏區華西中學

學校簡介

銀川市西夏區華西中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991年的鎮北堡林草試驗場職工子弟學校,在建設寧夏華西村的過程中更名為寧夏華西希望學校(九年制),並由移民吊莊屬地管理。2001年8月因學校規模迅速擴大,學生人數猛增,中、國小部獨立設校,2002年10月銀川市三區劃界後,歸屬西夏區教育局管理,更名為銀川市西夏區華西中學。

2004年自治區計委、教育廳、銀川市發改委投資1820萬元對學校進行了異地新建,現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新校建成後,學校的占地面積從原來的16976平方米增加到72000平方米,校舍面積從1969平方米增加到13462平方米。學生人數從1993年的12人增加到現在的1439人,適齡學生入學率為97.68%,完成率為90.20%,輟學率為1.20%,教學規模從單班教學變成現在的各年級十個平行班,專業教師從1993年的2名增加到現在的96名,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持證上崗率為100%,學校服務周邊半徑10千米內一萬五千人口的義務教育。

硬體設施

學校信息技術、實驗室、多功能室從無到有,現有三個信息技術室,139台電腦,八個多媒體室,七個實驗室,一個書畫室,一個藏書室,一個借閱室,四個閱覽室,29871冊圖書,生均20.7冊,教學儀器按自治區基本標準配備。

自1996年至今,學校共送走16屆3576名畢業生,先後有1437學生考入普通高中就讀,有1450名學生被各級各類職業技術學校錄取,近四年間學校榮獲各種獎牌30多塊,有180餘人次教師榮獲區、市、縣、校表彰,200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和評獎中發表或評獎,有850多人次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獎。

所獲榮譽

近五年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社會滿意程度逐年增高,中考普高升學率從20.6%上升到53.7%,學校制定出台了近百項規章制度,成立了三十個工作領導小組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原教育部長周濟、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原科技部長)朱麗蘭、自治區原主席馬啟智等多位領導蒞臨我校檢查指導工作。學校多次承擔移民地區辦學效益現場會,並先後被確定為“自治區遠程教育示範學校”、“銀川市科普示範學校”、“銀川市綠色校園”、“銀川市安全文明校園”、“西夏區素質教育品牌學校”、“銀川市移民地區辦學效益先進集體”。

展望未來

目前,全校師生意氣奮發,鬥志昂揚,積極投身教育改革,努力營造最適宜讀書校園,向著學校發展規劃中的第三步辦學目標邁進,爭取進入自治區“3133”工程,為把華西中學辦成“全面發展,學有特色”的農村示範性學校而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