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寧柿子

華寧柿子

華寧柿子,雲南省華寧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華寧縣地處滇中高原盆地的南緣,屬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類型,素有天然溫室之稱。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珠江水系資源,以及適宜的土壤、氣候條件、充足的光照、獨特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造就了華寧柿子獨特的成熟早、著色鮮艷、含糖量高、品質優的特點。

基本信息

品質特點

華寧縣生產的柿子具有成熟早、
華寧果農展示優質的華寧柿子華寧果農展示優質的華寧柿子
著色鮮艷、含糖量高、品質優的特點。具體品種特點是:華寧“次郎”柿子品種果實扁方形,果頂微凹,縱溝清晰,果皮光滑、細膩有光澤,成熟時呈橙紅色;“阿貝楚”柿子品種果實橢圓形,果頂突出,果皮光滑細膩,脫澀後呈橙紅色。華寧柿子無核、質脆、甘甜,營養價值豐富。

品種特性

品種信息

阿貝楚柿子,類別:優良品種(SV),學名:DIOSPYROS KAKI L. F.,通過類別:認定(5年),編號:滇R—SV—DK—018—2008,選育單位:華寧縣柿子產業辦公室孫世敏。實生選優品種。種植後3年開始開花結實,4~6年畝產鮮果1000~3000㎏,7年以上畝產5000㎏以上,樹齡可達百年以上。肉質槳果、肉質細膩、味甘。平均橫徑6.0cm,縱徑6.6cm。平均單果重160~200G,無核,外觀端正,含可溶性固形物17%-18%,甜脆可口,品質上等。單性結實,耐土壤瘠薄、抗旱力強、抗病蟲害能力強、抗霜凍寒害能力強。

適宜種植範圍

適宜在雲南省年均氣溫13~19.5℃,年降雨量600~970mm以上,年日照數2000小時以上,海拔1100~2500M(在1100~2100M米之間長勢最好),微酸性及中性土壤,土層深厚地區種植。

產地環境

雲南省華寧縣地處滇中偏南,位於東經102°04′至103°09′,北緯23°59′至24°34′之間,是一個多民族山區農業縣,總面積1313平方公里,人口20.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6萬人。境內海拔1110——2663.1米,相對高差1553.1米,立體氣候明顯。柑桔主要種植在海拔1100——1500米之間,該區域年平均氣溫17.4—20.3℃,年日照時數2169小時,年降雨量850—900毫米,年無霜期320天,屬南亞熱帶半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春乾旱、夏秋雨量充足,晝夜溫差大。盤溪華溪兩個低熱河谷壩區素有天然溫室之稱。

生產情況

華寧縣盛產柑桔、柿子,種植歷史悠久。2006年該縣確立了柿子產業化發展的地位,提出了用七年(2006—2012年)的時間新種植髮展甜柿4.3萬畝,使柿子種植面積達5.4萬畝的產業規模發展目標。

華寧縣果農採收柿子
2006年11月,華寧縣柿子產業辦公室成立,各鄉鎮也成立相應的機構組織領導柿子產業的發展工作。並先後引進、組建了雲南山地生物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華寧縣阿貝楚農藝公司和玉溪農業久保公司在華寧從事柿子生產和銷售,為標準化生產、山地及山區經濟綜合開發、生物能源開發及生態產業化建設治理模式提供了積極的示範作用,同時,這些企業將果農、果品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連線起來,一條龍發展。
針對果品質量良莠不齊、規模過小的問題,該縣還制定《柿子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近十萬字的可操作的生產技術檔案,擬定了《華寧縣柿子綠色綜合標準》,明確柿子生產的技術規範標準,使整個生產過程都按照綠色食品的生產技術要求進行,統一了全縣柿子種植的技術標準。2007年、2010年先後兩次完成了柿子種植區的“綠色食品”續展擴展認證工作,穩步推進全縣柿子產業化進程。2004年12月27日,“阿貝楚”柿子商標榮獲“綠色食品”認證,成為中國第二、雲南第一的柿子“綠色食品”,申報認定了林木良種“阿貝楚柿子”及“次郎”品種,打造了“阿貝楚”、“台灣甜柿”等一批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綠色生態柿子品牌。據統計,到2010年,該縣已在適宜種植柿子的63個村312個村民小組發展柿子產業,9940戶農戶3.1萬人發展種植規模不等的柿子樹,面積由2005年的11000畝發展到30500畝。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雲南省華寧縣柿子產業辦公室申請對“華寧柿子”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12年5月2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華寧縣盤溪鎮華溪鎮青龍鎮通紅甸鄉、寧州街道辦事處,4個鄉鎮1街道辦事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2°49′00″~103°09′00″,北緯23°59′00″~24°34′00″。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12-01-86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