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法學系

華南農業大學法學系

華南農業大學法學系始辦於1995年,2002年升格為本科點;隨即組建了華南農業大學法學系,原隸屬於人文科學學院,現將成立法學院。現已擁有專任教師3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7人,講師12人。年招生(不含成人教育)300人左右。現有華南農業大學地方法制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法律診所以及籌建中的“三農”法制研究中心、(農業)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等科研及實踐機構。

基本概況

華南農業大學法學專業始辦於1995年的經濟法專業,2002年升格為本科點;隨即組建了華南農業大學法學系,原隸屬於人文科學學院,現已被校黨委批

華南農業大學法學系華南農業大學法學系
準將成立法學院。隨著本校近年由傳統型的重點農業大學向多學科性大學跨越式發展戰略的實施,法學被列為本校七個重點規劃並扶持發展的學科門類之一。近些年來,遵照“結合實際,辦出特色,後來追上”的辦學方針,法學學科正把握機遇,精心組織,立足於本校和廣東地區的實際,獨闢蹊徑,努力探索一條有華農特色的法學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的新路子。到目前,本學科點在師資建設、教學改革、科研發展、專業實踐、對外交流、生源拓展及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等諸方面已初具特色優勢,正將教學、科研與社會法律服務有機結合,進行協調創新,呈現出全面良性發展的勢頭。本學科點現已擁有專任教師3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7人,講師12人,過半以上的教師有律師執業資格及執業經歷;外聘有中山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信和等擔任客座教授;年招生(不含成人教育)300人左右,均按超過一本重點線按報考人數3:1的比例擇優錄取,在校生約1000人;歷年來已為社會輸送合格畢業生近2000人,大都活躍於廣東省各縣域、小城鎮及珠三角各基層單位;近三年來的本科畢業生首次就業率超過80%,每年有40多名畢業生被家公務員。

本學科現有華南農業大學地方法制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法律診所以及籌建中的“三農”法制研究中心、(農業)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等科研及實踐機構;以此作為平台,結合該學科的辦學思路與特色,不斷改善科研體制與基礎條件,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與管理機制,充分利用並發揮本校可嫁接的學科資源優勢,集聚了校內外本(兼)職特色法學研究專家60餘人;致力於組織開展地方法制、“三農”法制、農業智慧財產權等特色領域的系統性研究,不斷開拓前沿研究領域,承擔或參與了國家級、省部級及其它專項委託課題30餘項,成果豐碩,並獲得了多項獎勵或表彰。特別是立足於廣東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及我國“三農”問題的實際,積極推動地方法制建設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的研究,同時面向廣大農村、小城鎮及社會基層,著力於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複雜疑難問題及城市化、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法律新問題的系統研究,力圖填補全省乃至全國高校法學教育在地方與“三農”法制研究領域的空白,從而促使本學科點成為特色法學學術高地、人才高地、成果高地,出成果與出人才並重,成為廣東省及全國高等院校中獨樹一幟且有一定影響力的法學研究重要基地。

主要專家簡介

程信和教授,中山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客座教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經濟法學研究會總幹事,主要從事經濟法制及社會法制的研究;代表論著有《經濟法與政府經濟管理》、《巨觀調控法論》、《粵港澳法律關係研究》、《房地產法》等;

陳亞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高級律師,現為華農大法律系主任、地方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法學會理事,廣東省行政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長期從事行政法制、農民權益保護、農產品貿易法等領域的研究,代表著作有《農業政策與法規》、《農產品貿易法》、《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研究》等;

權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現為華農大法律系副主任、地方法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法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智慧財產權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廣東省社科聯特聘科普專家(土地法、勞動法),廣州市總工會法律顧問,中國高校智慧財產權人才培養委員會委員,北京思源破產與兼併諮詢事務所客座研究員,執業律師,主要從事經濟法、農業法、環境法、土地法的教學研究,代表論著有《現代企業集團法律規制的理論與實踐》、《突破綠色壁壘方略》、《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案件指南》、《農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化研究》、《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法律問題研究》、《農產品標識管理立法問題研究》、《當代勞動法學概論》等;

林碧艷副教授(商法、國有企業法、合作社法);

劉 勇副教授(經濟法、農村經濟政策、農村金融法制);

陳 莉副教授(民法、土地法、科技法);

李 瑞副教授(智慧財產權法、契約法);

唐元平講 師(勞動法、社會保障法);

李 燕講 師(行政法、土地法);

高 敏講 師(環境法、土地法);

江保國講 師(國際法、農產品貿易法);

杜 菁講 師(智慧財產權法);

劉萬洪講 師(訴訟法、社區矛盾調處機制);

杜國明講 師(訴訟法、治安管理法)。

重點研究領域:

1. 農村政策與農林法制創新問題研究;

2. 環境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法制問題研究;

3. 以廣東為基點的地方經濟、行政及勞動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4. 小城鎮建設與城市化過程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5. 保??廣法律問題研究;

6. (農產品)國際貿易及“技術壁壘”法律問題研究;

7. 農產品安全保障法制問題研究;

8. 粵港澳法律關係及泛珠三角合作法律機制研究;

9. 農村土地糾紛及基層社區矛盾的預防處理法律機制創新研究;

10.農民權益法律保障問題研究。

近年來承擔的重要法制研究課題

1. 政府公共管理中的經濟監督法律研究(國家社科規劃課題,負責人:程信和);

2. 粵港澳法律關係研究(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 負責人:程信和);

3. 廣東社區概況和社區夥伴計畫(香港嘉道里基金項目,負責人:張文方);

4. 中國農業法人制度建立與運作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張文方);

5. WTO與國內土地立法改革(國土資源部項目,負責人:張文方);

6. 珠江三角洲地區外來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研究(農業部軟科學,負責人:陳亞平);

7. 農業補貼法律問題研究(農業部軟科學,負責人:陳亞平);

8. 城市化進程中集體經濟組織的改革創新研究(農業廳專項委託項目,負責人:李大勝,主要參加人:王權典等)

9. 農產品綠色壁壘法律問題研究——基於廣東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和對策的實證分析(廣東省軟科學,負責人:陳亞平);

10.我國入世後企業面臨的環境法問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子課題,負責人:王權典);

11.入世後廣東企業環保法治創新機制研究(廣東省高校青年基金項目,負責人:王權典);

12.廣東省農產品標識管理立法(省政府規章)研究(廣東省農業標準化基礎研究項目,負責人:王權典);

13.廣東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轉機制研究(廣東省林業局委託項目,負責人:徐正春、王權典);

14.廣東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體制與政策研究(廣東省科技計畫農業攻關項目,負責人:徐正春、王權典);

15.人文生態環境法制問題研究—基於廣州現代大都市建設的實證分析(廣州市社科研究項目, 負責人:王權典);

16.廣東小城鎮環境污染治理產業化市場化的法律政策研究(廣東省省軟科學項目,負責人:王權典);

17.廣州鄉鎮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研究(廣州市招標課題,負責人:劉勇);

18.廣東省農業產業化的科技政策研究(廣東省星火計畫項目,負責人:劉勇);

19.股份制企業職工持股立法問題研究(廣東省高校青年基金項目,負責人:林碧艷);

20.農村土地流轉法律機制研究(校級課題,負責人:陳莉);

21.農村稅費改革法律問題研究(校級課題,負責人:李瑞);

22.經濟合作社立法問題研究(校級課題,負責人:(林碧艷)。

近年參與的重要立法專家諮詢項目

1、《廣東省農業機械化條例》(草案修改,主要參加人:陳亞平);

2、《廣東省食用農產品標識管理規定》(立法調研與草案編制,負責人:王權典);

3、《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草案修改諮詢,主要參加人:王權典);

4、《廣東省生態公益林管理辦法》(草案修改諮詢,主要參加人:王權典);

5、《廣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定》(草案修改諮詢,主要參加人:王權典);

6、《廣東省河流交界斷面水質管理條例》(諮詢論證,主要參加人:王權典);

7、《廣東省科普管理條例》(諮詢論證,主要參加人:陳亞平);

8、《廣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草案修改諮詢,主要參加人:王權典);

9、《廣東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前期諮詢論證,主要參加人:王權典);

10、《廣東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轉管理辦法》(調研論證,負責人:王權典);

11、《自然保護地法》(草案修改諮詢,主要參加人:王權典);

12、《廣東省農業綜合執法實施辦法》(草案諮詢論證,主要參加人:陳亞平、王權典);

主要合作意向

●選派專家擔任政府機構及非政府公共組織或投資項目的法律顧問

●組織專家承擔地方各級政府及工作部門各項政策及規範性檔案制定的調研諮詢論證

●組織專家承擔特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法律問題的專題研究或專項論證

●組織專家承擔地方>

●組織專家承擔特定區域鄉規民約的修訂及規範化整理

●承擔政府機關幹部及社會團體、民眾組織、行業協會等所屬工作人員的法制培訓

●選派專家教師赴基層政府、基層組織單位掛職或組織師生志願團體進行普法宣傳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