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

學院簡介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 College of Forestr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華南農業大學最早設立的一個學院,發展歷史源遠流長,有近百年歷史。

學院歷史

該院歷史可追溯到1909年廣東勸業道陳望曾開設的農事試驗場,該場於1911年春開始招收第一批林科班,學制三年,這是廣東高等林業教育的起源。1952年華南農學院成立,設立林學系。1963年經國務院批准,華南農學院林學系和湖南林學院合併成立中南林學院。1970年中南林學院再度與華南農學院合併,成立廣東農林學院,下設林學系和森工系。1988年10月,經農業部和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實行省部共建,將原華南農業大學林學系改制為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

專業設定

系別

目前該院下設林學系、風景園林城市規劃系、森林資源旅遊管理系、木材科學與工程系。

博士點

現有植物學生態學農業機械化工程等學科覆蓋下的三個博士點。

碩士點

森林培育學森林經理學森林保護學森林生態學、木材科學與技術、植物學、園林植物觀賞園藝等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有農業推廣(林業領域)和風景園林2個專業碩士點。

本科專業

現有林學(含城市林業方向)、園林(含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方向)、城市規劃、木材科學與工程(含家具工程方向)、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含生態保護及資源信息管理方向)、旅遊管理等6個本科專業。
2006年,植物學學科被評定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

機構設定

該院現有林業規劃設計院、風景園林設計研究院、森林經理研究室、華南植物研究室、嶺南園林規劃設計研究室、森林生態研究室、熱帶園林研究中心、經濟林研究中心、高新技術木質複合材料工程中心以及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還有廣東省木材與木材製品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

學院辦公室

主任:郭迪傑

林學系

主任:謝正生副教授 副主任:黃少偉教授、曾曙才教授
下設4個教研室:
1、林木育種教研室 主任:黃少偉教授(兼)
2、森林生態教研室 主任:曾曙才教授(兼)
3、森林保護教研室 主任:王軍教授
4、森林培育教研室 主任:薛立教授

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系

主任:李敏教授 副主任:馮志堅副教授 許沖勇副教授 楊學成副教授
下設3個教研室
1、樹木學教研室 主任:馮志堅副教授(兼)
2、園林教研室 主任:楊學成副教授(兼)
3、城市規劃教研室 主任:趙曉銘 高級工程師

木材科學與工程系

主任:李凱夫教授 副主任:李重根副教授 胡傳雙副教授
下設2教研室:
1、木材科學與工程教研室 主任:胡傳雙副教授(兼)
2、家具教研室 主任:李重根副教授(兼)

森林資源與旅遊管理系

主任:陳世清教授 副主任:甄學寧副教授 叢艷國講師
下設2個教研室
1、森林經理教研室 主任:陳世清教授(兼)
2、旅遊管理教研室 主任:叢艷國講師(兼)

實驗中心

主任:陳紅躍教授 副主任:伍慧雄高級實驗師
下設3個實驗室
1、林學基礎實驗室 主任:李奕震副教授
2、園林規劃設計實驗室 主任:楊學成副教授(兼)
3、木材科學與工程實驗室 主任:王曉波實驗師

師生概況

截至2008年4月,全院有教職工118人,其中高級職稱5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37人,具有碩士學位者49人;現有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40人。現有在校生達2368人,其中本科生1986人、碩士研究生(全日制)185人、博士研究生12人,專業碩士生185人。

科技成果

多年來,該院形成了以“導師制”和“林業之星”科技創新活動為依託的人才培養模式。該院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1年該院大學生榮獲第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004年該院大學生在“中國園林滕頭杯”青年風景園林設計大賽中一舉奪得金獎1名、銀獎1名、佳作獎3名和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2005年該院大學生在第九屆“挑戰杯”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二等獎。2006年由該院研究生參與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Self-fertilization Strategy In An Orchid》在國際頂級刊物《Nature》上公開發表,引起國內外科技界和媒體的廣泛關注。2007年該院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包攬“2007金斧中國家具設計大賽”院校組兩枚銀獎。
為鼓勵大學生立志成才,該院積極爭取社會的廣泛支持與援助,目前該院設有的獎學金主要有: “中山四海專業獎學金”、 “棕櫚園林專業獎學金”、 “大自然地板獎學金”和 “奧雅獎學金”等。

各系介紹

林學系

林學系現有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森林保護和森林生態等四個學科。其中,林木遺傳育種和森林生態學科被列入華南農業大學“211工程”第三期項目建設。有生態學博士點1個,森林培育學、森林生態學和森林保護學碩士點3個,另有農業推廣(林業領域)專業碩士點1個。有林學(含城市林業、林業生態工程方向)1個本科專業。
林學系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含高級實驗師)8人,講師(含實驗師)5人。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4人。1人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4人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11名教師在國家級學會任職。林學系教師共開設了林木遺傳育種、森林 培 育學 、森 林生 態 學 、林 木 病 理 學 、森 林昆 蟲學 等 3 0 多門 本 科 課程和20多門研究生課程。學科平台建設:現擁有熱帶亞熱帶林業生物技術實驗室、華南森林培育實驗室等“中央與地方共建優勢特色學科實驗室”2個和“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校內教學科研基地、苗圃410畝。共獲得建設經費1788萬元。
近5年來, 林學系教師主持科研項目151項,項目總經費2254.62萬元,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54項,發表論文294篇, 其中SCI、EI、ISTP三大索引論文 1 8 篇 。出 版 專 著 7 部, 主(參)編 國 家 規 劃 教 材 7 部 。獲 省 級以 上科 技 獎 勵共8項。 獲得專利2項。 火炬松、農大1號板栗2個林木良種通過省級認證。

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系

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系包含園林與城市規劃兩個專業。園林專業是華南農業大學開辦歷史較長,特點較突出的專業,從招生情況和畢業生就業情況來說,園林專業是我校的熱門專業之一。目前本專業已納入學校質量工程中重點專業建設規劃。城市規劃專業為本繫於2005年成立的新專業,緊跟國家城市建設大潮,結合園林專業特色為國家培養規劃人才。本系自1985年首次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24年辦學歷史,不僅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高質量的園林及城市規劃專門人才,也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同時鍛鍊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系一直堅持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教學、研究都廣泛和社會套用緊密聯繫,注重培養學生專業理論水平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年在校學生參加國內各種設計競賽等活動均取得優異成績。歷屆畢業生在社會上有良好的反響,很多人成為工作單位的領導或骨幹,有很多人自己創業,取得驕人成就。
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系現有教師36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講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人,具有碩士學位的21人,45歲以下的教師占80%,具有外校學緣的教師占15%,4人具有國外留學經歷,3人獲得“南粵優秀教師”或“南粵教壇新秀”稱號,2人入選廣東省“千百十”培養對象,4人獲得華南農業大學“教書育人獎”。
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系注重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能進行獨立的設計創作和表現,專業主幹課程都循序漸進地設定了相應的練習,這些練習需要學生在課外完成。為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交流和創作環境,我系專門設定了專業設計教室,提供給3、4年級(3年級第二學期和4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這些教室固定安排給指定班,座位也固定到人避免學生頻繁搬動完成課程作業所需的儀器和設備。
風景園林與城市規劃系現有專業設計教室4間,建築面積440平方米,專業教學科研實驗室16間,總面積為1506平方米。這些實驗室均為開放性實驗室,學生可以通過預約,隨時就可以利用這些實驗室開展實驗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森林資源與旅遊管理系

森林資源與旅遊管理系是2001年以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本科)專業為依託成立的直屬於林學院管理的系,下設森林經理教研室、旅遊管理兩大教研室和森林經理綜合實驗室,是融森林經理、林業經濟、生態保護、生態旅遊、資源信息管理與旅遊管理為一體的特色系,涵蓋森林經理、林業經濟、旅遊管理三大學科。現有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生態保護與資源信息管理方向)、旅遊管理兩個本科專業和森林經理學碩士點。森林經理研究室和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掛靠本系。
本系以培養具有南方特色,既懂經營、又懂管理,既懂生態、又懂旅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的現代林業與旅遊管理人才為已任。自2001年開始招生以來,已向社會輸送了300多名研究生與本科生。目前全系在校研究生22人,本科生691人。
本系現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科研與社會諮詢服務體系。既承擔了林學院涉及四個專業教學任務,開設了森林經理學、森林調查學、測樹學、森林資源經濟學、林業經濟管理、3S技術、林業信息管理系統、旅遊學、導遊學、旅遊地理學、旅遊美學、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生態旅遊學等分屬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各層次系列課程;又注重教學、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在森林經理、林業經濟、旅遊管理、3S技術、森林公園調查規劃、自然保護區管理以及城市林業等多個研究領域努力探索,榮獲國家林業部、廣東省林業廳多項科技進步獎勵,成為具有南方特色的教學與科研陣地。
目前本系已經形成了一支職稱、年齡、學歷、學緣結構較為合理的學術隊伍。現有教師21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講師10名,實驗師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位,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1位(5位正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目前本系擁有2000多平方米的教學、科研與實驗大樓,設有森林資源管理綜合實驗室、“3S”技術與森林旅遊規劃實驗室和目前學校中唯一的種類較為齊全的森林野生動物標本室;藏書(資料)近萬冊(份)的圖書資料室,並具備森林調查各種類型儀器設備。
本系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緊跟國內外發展前沿,針對我國林業建設現狀、森林資源經營管理重大問題以及旅遊區域協調機制,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為華南森林資源經營管理與旅遊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發揮更大的作用。
主任:陳世清 教授
副主任:甄學寧 副教授 叢燕國 講師

木材科學與工程系

木材科學與工程系自建立至今,已發展為涵蓋木材學、木材加工工藝學、木材幹燥、膠粘劑與塗料人造板工藝學、家具與裝飾工程、木材加工裝備學等多方向學科的綜合教學、科研單位,為木材工業和家具工業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為適應廣東快速發展的木材工業和家具工業的需要,以木質材料為優勢、以木材科學與家具工程為特色,木質材料工藝、家具設計與工程、裝飾材料與工程等多方向全面發展,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並重,教學和科研並重,發揮地域優勢。
目前設2個本科專業、1個碩士點、1個工程中心和1個省級監督檢驗中心,是廣東唯一培養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的教學單位。現有在職教師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碩士學位教師4人。
現有博士生指導教師1人,碩士生指導教師6人。形成了具有華南地區特色的教學與科研梯隊,建立了8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設立了3個獎學金,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培育出一批有水平和實用價值的科研成果。
現有3500多m的實驗室,儀器設備338台(套),構架了較為配套的教學與研究支撐條件。現設的實驗分室有:人造板工藝學實驗室、膠合材料學實驗室、家具製造實驗室、家具設計室、塗料製造實驗室、塗料套用實驗室、木材標本室等分室。並於2009獲財政部和廣東省共同資助建設木材科學與工程的特色實驗室。
廣東省木材與木材製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華南農業大學木高新技術木質複合材料工程中心也設在木材科學與工程系。
長期以來,木材科學與工程系全體教師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出版論著十餘部,獲國家發明專利一等獎一項(第二名),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一名),編寫和正在篇寫的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教材十餘部。在《林業科學》等國家一級及其它各種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制訂、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20餘項。
木材科學與工程系與廣東眾多木材加工與家具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繫,確立了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廣東省木材工業和家具工業中的核心與領先地位。

重點學科

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科點溯源於傳統的植物學專業和植物生理學專業。植物學專業是在我國已故植物分類學家陳煥鏞教授和蔣英教授1926年創立的中山大學理學院植物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夾竹桃科、蘿摩科、馬錢科、番荔枝科、大戟科、梧桐科、蠟梅科等植物分類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該專業於1989年被批准為博士點。上世紀90年代後期,根據國家對二級學科目錄的調整,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專業和植物生理學專業合併,使植物學學科點從原來以傳統植物分類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發展成為具有多研究方向的學科。2006年被評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本學科點以華南地區熱帶亞熱帶地帶性植物類群的分類學、生態學、形態解剖學和抗逆生理學、樹木遺傳育種等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為特色,旨在為廣東及華南地區的經濟和生態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服務。目前,植物學學科點的在研課題62項,總經費632.4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地方政府項目15項。

一、本重點學科的重點研究內容

⒈熱帶亞熱帶森林植物系統分類學研究
在現有夾竹桃科、蘿摩科、馬錢科、番荔枝科、大戟科、梧桐科、蠟梅科等植物分類研究優勢條件下,針對國際上有關植物系統學方面的研究熱點問題,套用植物解剖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以夾竹桃科、蘿摩科、大戟科、番荔枝科、樟科和杜鵑花科等中國熱帶亞熱帶森林植物類群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植物系統進化及繁育生物學研究。
⒉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及保護生態學研究
緊密結合華南地區林業生態建設實際,開展森林植物生態學、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機理、天然林、人工林及珍稀植物保護生態學的研究。本方向重點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1)熱帶亞熱帶地區稀有植物種群動態和種群的遺傳多樣性研究;
(2)地帶性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機制研究;
(3)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和碳通量研究;
(4)森林植物在環境修復中的作用和機理;
(5)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
⒊重要林業經濟植物結構與生殖生物學研究
以熱帶亞熱帶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緊密結合林業生產中的個體發育問題,套用現代電子顯微分析手段,開展重要經濟植物結構與生殖生物學研究。重點研究方向包括:
(1)松柏類植物的分泌結構及其次生代謝物質的形成關係;
(2)松柏類植物大、小孢子發生和發育特徵研究;
(3)重要南藥藥用部位結構發育及其有效成分分布和積累動態研究。
⒋林草逆境生理及抗逆基因工程研究
以熱帶亞熱帶林草類植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緊密結合林業生產、林地水土保持和城鄉綠化中草類套用的實際問題,套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和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學等方法,研究林、草逆境生理及抗逆基因工程。重點研究方向有:
(1)草類植物抗旱、抗寒生理及分子機理研究;
(2)草類植物抗逆生物技術與育種;
(3)植物有機酸代謝及調控的分子機理研究。
⒌速生樹種遺傳改良研究
結合商品林生長的需要,廣泛收集國內外優良種質資源,在建立種子園和優樹的無性繁殖研究的基礎上,套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速生樹種遺傳特性及其基因定位研究,為速生樹種的遺傳改良提出科學依據。重點研究方向有:
(1)松類樹種多世代輪迴選擇及其遺傳多樣性研究。
(2)林木性狀改良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
(3)木質纖維生物質基因組學和生物能源研究。

二、“十一五”建設目標

通過5年的建設,使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科點成為國內一流、華南地區領先的森林植物科學研究、林業高等教育和科技人才培訓中心。
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科點溯源於傳統的植物學專業和植物生理學專業。植物學專業是在我國已故植物分類學家陳煥鏞教授和蔣英教授1926年創立的中山大學理學院植物實驗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夾竹桃科、蘿摩科、馬錢科番荔枝科大戟科梧桐科蠟梅科等植物分類方面居國內領先地位。該專業於1989年被批准為博士點。上世紀90年代後期,根據國家對二級學科目錄的調整,華南農業大學植物學專業和植物生理學專業合併,使植物學學科點從原來以傳統植物分類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發展成為具有多研究方向的學科。2006年被評為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本學科點以華南地區熱帶亞熱帶地帶性植物類群的分類學、生態學、形態解剖學和抗逆生理學、樹木遺傳育種等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為特色,旨在為廣東及華南地區的經濟和生態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服務。目前,植物學學科點的在研課題62項,總經費632.4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地方政府項目15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