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

1998年,國家教育部調整《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森林旅遊專業與野生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專業(部分)合併,設立了森林資源保護與 遊憩(以下簡稱森林遊憩)專業。東北林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原西南林學院)、浙江林學院、北京農學院等9所高校於1999年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生。此後,北京林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18所高校陸續開設了該專業。

​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Fores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reation

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

所屬門類:農學類>林學類 (部分劃入管理學門類旅遊管理類)

專業代碼:森林保護(090503)或 旅遊管理(120901K) 。

培養目標

森林遊憩是涉及旅遊、林業等交叉學科的新興專業,其人才培養的目的是滿足生態旅遊人才需求增加以及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培養具 備生態學、地理學、旅遊管理學、森林遊憩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林業、旅遊、城建等部門從事森林資源保護、森林旅遊開發、森林公園及森林遊憩資源規劃設計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註:部分只在該專業保護方向招生,森林旅遊方向已徹底變為旅遊管理專業招生,例如: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已不在招收該專業學生,只招收旅遊管理(生態旅遊方向)專業的學生,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專業放在林學院招生)。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管理學、旅遊學、生態學、地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接受旅遊企業管理及業務操作、旅遊資源評價、旅遊區規劃、旅遊市場調研等方面的技能訓練。本專業畢業生應達到:

(1)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旅遊學、行銷學基本理論和知識,熟悉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較強的調研與決策、組織與管理能力;

(2)掌握森林旅遊資源相關知識和評價方法,熟悉旅遊區規劃和旅遊資源開發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能適應旅遊企業管理或旅遊區規劃設計相關崗位工作;

(3)掌握景觀生態學、保護生物學、森林環境學相關知識,具備旅遊資源保護和旅遊環境監測的基本技能;

(4)了解國內外森林遊憩、旅遊管理、旅遊區規劃、旅遊資源保護等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

(5)熟悉計算機常用軟體的操作,能夠運用一門外語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更新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具有獨立分析的能力和較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有較強的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

主要課程

經濟學、管理學原理、旅遊學概論、旅遊市場行銷、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森林公園規劃設計、自然保護區規、工程製圖、工程測量、旅遊地理學、旅遊心理學、旅遊會計學、導遊業務、景觀生態學、森林環境學、旅遊資源評價與開發、森林遊憩學、觀賞植物學、觀賞動物學、旅行社經營與管理、

劃與管理、旅遊交通學、保護生物學、恢復生態學、旅遊規劃、旅遊行政管理、觀賞植物學和觀賞動物學。

實踐教學

課程實習:旅遊管理實踐、旅遊規劃實踐與技術、森林資源保護綜合實習。

科研訓練: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參加相關管理和設計規劃實踐,並以此為基礎完成論文。

畢業生產實習:組織學生參與旅遊管理和設計,或到擬就業單位實習鍛鍊。

授予學位

管理學學士或農學學士。

分布院校

北京:北京農學院、北京林業大學

黑龍江:東北林業大學

吉林:北華大學、吉林農業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發展學院

遼寧:瀋陽農業大學

河北:河北農業大學

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浙江:浙江農林大學

福建:福建農林大學、

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廣東:廣東海洋大學、華南農業大學

雲南: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

四川:四川農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學院

貴州:貴州大學

湖北:湖北農學院(現為長江大學農學院)

內蒙古:內蒙古農業大學

西藏:西藏大學

新疆:新疆農業大學

山東:山東農業大學

廣西:桂林工學院、

寧夏:寧夏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