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學院

北京林學院

林學院是北京林業大學具有鮮明特色的科研型學院,也是學校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學科最全、師資最強、培養人才最多的學院。學院的前身為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1952年成立時的唯一院系——林業系,是學校發展壯大的基礎。五十年來,在老一輩林學家、教育家的開拓進取和艱苦創業精神的激勵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學院簡介

林學院是北京林業大學具有鮮明特色的科研型學院,北京林學院也是學校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學科最全、師資最強、培養人才最多的學院。學院的前身為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 1952 年成立時的唯一院系——林業系,是學校發展壯大的基礎。五十年來,在老一輩林學家教育家的開拓進取和艱苦創業精神的激勵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學院現有在編教職員工 77 人,包括教授 24 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 2 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1 名),副教授 28 人;其中博士生導師 28 人。年輕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 75% 。獲得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者有 2 人,獲得部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者 18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 15 人,多人在學術團體擔任副理事長以上職務。

為適應資訊時代和林業發展的趨勢,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注重學科交叉、拓寬學科領域,及時創建新學科、新專業。經過院系調整後,學院現有林學、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草業科學、草坪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統 5 個本科專業。擁有森林培育學、森林經理學、生態學、森林保護學 4 個傳統優勢博士點學科,其中森林培育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生態學、森林保護學和森林經理為部級重點學科;擁有林學博士後流動站和林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迅速發展中的新博士點學科有草業科學和自然保護區學,碩士點有環境科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學科。承擔農業推廣(林科)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任務。擁有教育部北京市共建森林培育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3 個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性實驗室,即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培育及生態系統研究實驗室、森林資源與環境管理實驗室和森林保護學實驗室。我國林業系統唯一的國家林業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掛靠於本院,現在自然保護區學科已發展成相對獨立的自然保護區學院;在山西建有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長期研究定位站。建有草坪研究所、濕地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培訓中心、 城市林業研究中心、高爾夫教育與研究中心 等研究機構。
50 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 8000 余名林業科技人才,其中本科 6700 多人,碩士 801 人,博士 260 人,為祖國的林業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相當一部分已成為林業戰線的骨幹和知名專家,尤其值得驕傲的是,在我國 “ 兩院 ” 院士中,沈國舫、張新時、李文華、朱之悌、王濤、徐冠華、唐守正和尹偉倫等 8 位院士畢業於本院。北京林業大學首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駱有慶也出自本院,他們的學術成就是促進學院不斷進取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與動力。此外,學院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就開始招收留學本科生, 90 年代開始招收國外留學研究生;國內培養的第一位林學博士也出自本院。

通過 “ 211 工程 ” 和 “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 ” 的建設,北京林學院的科研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和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 九五 ” 以來,累計硬體投入 2000 多萬元,購置了綜合配套的先進儀器設備,為開展教學、科研工作以及承擔大型規劃設計性項目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學院一直面向林業建設主戰場,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全方位承擔有關重大林業技術攻關、基礎理論研究、科技推廣和服務等項目,如國家科技攻關、省部級重點課題、國家和部級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高校霍英東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 973 )、國家高新技術項目( 863 )、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引進項目( 948 )、國際合作項目等;同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高水平成果。近 20 年來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15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80 多項;梁希獎 2 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 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8 項;獲國家優秀教材 4 部,獲部級優秀教材 11 部。

專業簡介

一、林學

本專業是我校開辦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專業之一。培養具備森林培育、森林經理、林木遺傳育種、野生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從事林木良種選育、森林培育(包括經濟林栽培)、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森林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自然保護區與森林公園經營管理、城市綠地規劃與設計、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學制四年,畢業生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與土地資源學、生態學、林木遺傳學、林木育種學、 3S 技術導論、森林計測學、森林培育學、經濟林、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草坪學、城市綠地規劃、城市林業、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等。

畢業生可在林業、環保、園林、規劃設計、科研、教育等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調查規劃設計、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森林保護、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經濟林培育與加工利用、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城市園林綠化、公園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生產、行政管理和教學與科研工作。

二、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

本專業為林業、園林、旅遊等部門培養具備森林資源保護,兼有森林遊憩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旅遊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森林資源病蟲害防治與檢疫,森林公園及森林遊憩資源規劃設計、森林旅遊的高級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學制四年,畢業生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主要學習生態學、生物學、森林資源保護、森林資源與遊憩資源的評價與規劃設計、旅遊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森林病蟲害防治與檢疫的系統訓練,以及森林資源的管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森林病蟲害防止與檢疫的完備能力,以及森林遊憩資源的管理與保護、森林遊憩市場運營與分析的基本能力。

主要專業課程:植物學、樹木學、生態學、普通動物學、昆蟲學、植物病理學、森林動植物檢疫、森林有害生物控制、保護生物學、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森林遊憩資源規劃與設計、旅遊經營管理等。

畢業生可在林業、園林、動植物檢疫部門、自然保護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資源管理、動植物檢疫、教學、科研和開發等工作。

三、草業科學(草坪科學與管理方向)

本專業培養具備草坪學、草地學、樹木學、運動場草坪建植與管理、草坪與牧草病蟲害、園林綠地規劃、高爾夫球場草坪建植與管理、高爾夫球場規劃與設計高爾夫禮儀、高爾夫俱樂部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園林綠化、高爾夫球場、運動場、城市林業等部門從事草坪建植與管理、人工草地栽培、高爾夫俱樂部經營、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學制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草坪學、草地學、樹木學、草坪草與牧草遺傳育種學、草坪與牧草病蟲害、草坪灌排水學、草坪機械、草坪雜草、高爾夫球場草坪建植與管理、運動場草坪建植與管理、高爾夫球場規劃與設計、高爾夫球場建造、高爾夫運動概述、草坪營養與施肥、園林綠地規劃等。

畢業生可在園林、水土保持、環保、人工草場、體育場等部門從事各種類型草坪的建植與管理工作,各種功能草地的培育以及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花卉植物栽培以及優良牧草和草坪草的選育、人工牧草培育、人工牧草深加工、優良草種品種種子生產等的技術與管理工作。相關企業從事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高爾夫球場經營策劃、高爾夫俱樂部管理、高爾夫器材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中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高爾夫市場調研、高爾夫賽事組織、高爾夫運動管理等科研、教學工作。

四、草坪管理(中美合作辦學項目)

  本專業是由北京林業大學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聯合開辦的,培養具備草坪學、園林樹木學、花卉學、運動場草坪、高爾夫球場草坪、草坪病蟲害與雜草防治、草坪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園林綠化、高爾夫球場、運動場、農業、城市林業等部門從事草坪生產與貿易、教學與科研、草坪建植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員。學制五年,其中一年為英語強化訓練,專業課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教師及本校經美國培訓合格的教師共同用英語授課,成績合格的畢業生分別由我校授予農學學士學位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授予草坪管理專業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草坪與環境、草坪建植與管理、草坪草育種與種子生產、草坪土壤管理、草坪機械、運動場草坪、草坪蟲害防治、草坪病害防治、雜草防除、高爾夫球場草坪灌溉、高爾夫球場設計與建造技術、草坪施工管理、草坪綜合管理策略、景觀和草坪的商業經營、園林樹木學、花卉學、園林規劃設計等。同時,選修或必修園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土保持等專業的部分課程。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在國外完成。

畢業生可在與草坪相關的城市林業、園林、運動場、高爾夫球場、草坪生產企業、園林綠化及其它相關部門或單位從事草坪生產與貿易、草坪經營與管理、草坪保護、運動場及高爾夫球場養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科研、技術與管理工作。

五、地理信息系統

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地學基礎、計算機基礎、數學基礎和資源環境管理學基礎,熟練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基本原理、資料庫原理、遙感原理與技術、製圖學、地理學、資源與環境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的集成與套用以及相關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與開發,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土地、房地產、基礎事實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地理信息系統開發、管理和有關套用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課程:地理學、地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遙感原理與技術、資料庫結構、地理信息系統原理、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套用等。

畢業生可在與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有關的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套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

學科介紹

一、森林培育學科

silviculture Science

森林培育學科是我國建立最早的林學類學科點之一,我校的森林培育學科建立於 1952 年,長期以來在全國同類學科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本學科在 1981 年成為第一批碩士點, 1986 年成為博士點, 1989 年成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學科, 1995 年成為林學博士後流動站的主要支撐學科。 2001 年以同類學科第一的成績繼續成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林學會造林分會掛靠於本學科。

本學科點有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沈國舫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教授為學科帶頭人的學術隊伍,其中院士 1 名、教授 7 名、博士生導師 7 名,副教授 4 名。近 20 年來,培養了 200 多名研究生,研究生的整體素質和學位論文質量也不斷提高,其中 1 篇博士論文獲 2001 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實現了我國林業院校在此獎項“零”的突破。是學校“ 211 工程”建設的重點學科。

在“九五”期間,承擔國家科技攻關、 948 引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骨幹教師及博士點基金、國際合作等科技項目共 60 項。在林木種子休眠機理與催芽技術、苗木培育技術、林木栽培生理生態理論、人工林定向培育及可持續經營、混交林和及樹種間關係、抗旱造林技術、城市林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項,國家發明三等獎 1 項,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20 餘項,在國內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292 篇,其中 SCI 、 EI 論文 11 篇;出版著作 30 多部。

擁有國家林業局乾旱半乾旱地區森林培育及生態系統研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新增了配套的先進儀器設備,研究手段有了顯著提高,達到了國內同類實驗室的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還與一些林場和科技公司等建立了穩定的“三結合”教學科研生產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為林木栽培生理生態基礎理論、種苗培育技術與理論、人工林生產力與混交林培育技術與理論、乾旱半乾旱地區植被恢復與建設理論與技術、經濟林培育技術與理論和城市林業。

學術帶頭人:

沈國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林業科學》主編,原中國林學會理事長,博士生導師著名林學家、林業教育家,中國現代森林培育學的主要創建者和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尹偉倫 教授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 博士生導師 著名樹木生理學家,國際著名楊樹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二、森林經理學科
Forest Management Science

森林經理學是林學的主要分支,它是研究森林區劃、調查、評價、森林生長、收穫、經營決策和控制調整等理論和技術的學科。在林業中發揮協調生態、技術和經濟,制定經營目標、組織經營的作用,是林學專業的龍頭學科。在可持續發展和科教興國成為我國重大戰略的時期,森林經理學科肩負著建立森林可持續經營理論與技術體系的歷史任務 .
 本學科在我校建於 1952 年, 1959 年招 收研究生班, 1981 年成為首批碩士點和博士點, 1989 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1996 年成為 “ 211 工程 ” 重點建設學科, 1999 年列入 “ 長江學者 ” 計畫。現有教授 6 名,其中博士生導師 5 名, 45 歲以下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占 80% ,形成了結構合理、國內外有影響的學科梯隊。培養研究生 300 多名,大多已成為森林資源調查監測、經營和管理領域的知名專家和骨幹。
 近 50 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3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23 項;擁有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與環境管理重點實驗室;舉辦國際 和國內學術研討會 47 次、教育部高級研討班 2 次;編寫 21 世紀教材 8 部,發表論文 近 250 篇。多學科交叉綜合產學研相結合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三、生態學科

Ecology Science

生態學科是我國 1981 年實行新學位制度後最早的博士學位點,是北京市重點學科。上世紀 60 年代汪振儒教授首創生理生態, 70-80 年代在森林經營和污染生態方面獲得重大突破, 90 年代率先開展景觀生態學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學術著作,現又把研究領域拓展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方面。

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生態環境、森林生態系統和景觀生態、樹木生理生態與分子生態。特色是以森林生態為主,重點研究森林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研究緊密結合生產實踐,研究手段上微觀和巨觀相結合。本學科負責國家林業局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長期研究定位站(山西省)工作。

生態學科現有教授 5 人,博士生導師 5 人,副教授 4 人,碩士生導師 4 人。本學科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 22 門課程,培養研究生 200 多人,其中博士 69 人,大多已成為知名的生態學家和學者,為生態學的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本學科 1992 年以來獲獎項目 21 項,其中省部級獎 16 項,出版學術著作 25 部,論文 200 余篇。

學科負責人:

李俊清教授 博士 博士生導師,國家林業局自然保護區評審專家、北京市自然保護區評審專家、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理事、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專業委員會理事。

四、森林保護學科
Forest Protection Science

森林保護學科主要研究森林病蟲害和其它有害生物的防治理論與技術,

是林學的主幹學科。我校森林保護學科始建於 1952 年,現為博士點學科和部級重點學科, 1993 年全國森林保護學科評估中獲總分第一名。擁有國家林業局森林保護學重點實驗室,森林昆蟲學、林木病理學和化學保護 3 個本科實驗室,森林病害、昆蟲和動物 3 個標本室(陳列室)。

1958 年開設森林保護專業,培養本科生 1200 多人,研究生 100 多人,大多已成為森林保護領域的學科帶頭人、知名專家和骨幹。現主辦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專業。現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5 人。博士生導師 2 人,碩士生導師 7 人。

學科隊伍創新能力強,在以天牛、小蠹、木蠹蛾、透翅蛾為代表的林木蛀乾害蟲、松毛蟲和潰瘍病為主的重大林木病蟲害研究方面有穩定的綜合優勢,在竹節蟲和介殼蟲分類、古樹復壯、林業外來有害生物研究等方面特色鮮明,優勢明顯。

1990 年以來,共獲各類科技獎勵 25 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三等獎 3 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3 項、三等獎 8 項;中國林學會梁希獎 2 項;中國林學會青年科技獎 1 人。出版專著和統編教材 20 部,其中主編副主編 11 部。

在研的國家級科研和橫向合作科研項目共 23 項,經費總額 782.5 萬元。其中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3 項、科技部高新技術( 863 )課題 1 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 973 ) 1 項、自然科學基金 4 項、部級重點課題 5 項、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基金 1 項、博士點基金 1 項,中美國際合作項目 3 項。

本學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森林病蟲害綜合控制,特別是重大林木病蟲災害的生態控制和監測預警、林業外來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園林植物病蟲控制、森林鼠害控制。

該學科正以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和奮發向上的姿態,向國內領先、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目標邁進。

學科負責人:

駱有慶教授 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林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北京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林業部跨世紀部級學科帶頭人。兼任的主要學術團體職務有:中國昆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森林昆蟲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昆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楊樹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國病蟲害專家組”成員;國家林業局 “ 國家森林病蟲鼠害工程治理專家組 ” 成員;國家質檢總局“中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風險分析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等學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林業局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林業大學學術委員會與學位委員會委員、資源與環境學院學術會員會、《北京林業大學學報》常務編委、《中國林學(英文版)》、《昆蟲知識》和《中國森林病蟲害》編委。

五、草業科學學科
Turfgrass &Grassland Science

草業科學學科是為培養我國草業科學高級技術人才而設立的,於 1999 年招收草坪管理方面方向碩士研究生, 2001 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 2003 年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聯合招生 “ 草坪管理 ” 專業本科生。現主辦草業科學專業,設兩個培養方向,即城市草坪方向和高爾夫球場方向,其特色是培養能在園林綠化、高爾夫球場、運動場、城市林業等部門從事草坪建植與管理、人工草地栽培、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級科學技術人員。現有教授、博士生導師 3 人,講師 2 人,承擔著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 20 余門。
現有 “ 863 計畫 ” 實驗室、草地資源與生態實驗室、草坪綜合實驗室、草坪實驗站及牧草實驗站,可開展草坪草轉基因育種、草坪草及牧草種子鑑別、草坪草及牧草種子的品質檢驗、草坪草品種鑑定等實驗。
現承擔多項科研課題,主要有 “ 國家 863 計畫、 “ 轉基因專項 ” 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在已完成的科研課題中,獲省部級獎勵的有 8 項。

學科負責人簡介:

韓烈保教授 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林業大學草業研究所所長,中國草原學會草坪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草原學會種子委員會理事,國際草坪學會會員。

六、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科
cartography & GIS Science

本學科屬於新興交叉邊緣學科,但學科人員從事相關內容的研究可追溯到建校初期的測量學、林業航測和遙感的教學與科研。本學科以林業及生態環境為研究對象,兼容國土、礦產、土建領域,以資源於環境空間信息的獲取、處理、交換、變換、分析、傳輸與製圖為研究內容,以廣義 3S 技術為手段,以地學、數學、信息學、系統科學為理論基礎,建立以 3S 技術的開發、集成、套用為目標的現代對地觀測信息系統。學科特色可以概括為:立足林業兼容其它,跟蹤前沿,整合集成,跨越發展,注重轉化, 創新提升,協調平衡。
學科現有教授 1 人,副教授 6 人,碩士生導師 7 人, 45 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均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80% 具有博士學位, 3 人有博士後研究經歷。
本學科與森林經理學科共建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與環境管理重點實驗室,擁有數字測繪與 GPS 、攝影測量與 RS 、地圖製圖與 GIS 三個實驗室,配備國內一流的 3S 技術軟硬體。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攻關、 863 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北京市、水利部等各級科研項目,研製第一台測量型 GPS 接收機,視頻超站儀、電子角規,多次獲各級科技進步獎和優秀學術論文獎,多項成果獲專利或軟體登記。

現主辦本科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具有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碩士點。開設了 3S 類相關課程 10 多門,出版教材,專著,譯著十幾部,發表論文 200 多篇,多次獲部級優秀教材獎。在讀 3S 方向碩士、博士、 博士後 50 多名,接收國內外高級訪問學者 20 多人。
本學科瞄準精準國際同類學科發展方向,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國內 3S 學術界有地位、國際上有特色的現代林業信息學科。

學科負責人:

馮仲科教授 博士 博士生導師。中國 GPS 套用研究會常務理事,資源與環境監測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測繪學會理事,北京測繪學會理事測繪教學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全國測繪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水利部水保監測 GPS 項目首席科學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