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黑斯象

菜黑斯象

昆蟲名,為鞘翅目,象蟲科。體長10mm,寬約4mm,暗灰褐色,全體覆有鱗毛。該蟲為多食性害蟲,在日本有危害26科97種草本植物的記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菜黑斯象菜黑斯象

中文名:菜黑斯象

學名:Listroderes obliquusKlug,

異名:L.costirostrisobliquus(Klug),

目:鞘翅目

科:象蟲科

產地及分布

原產南美,後傳入台灣,近年傳入雲南省昆明市郊呈貢、西山、富民、石林等地。是對外檢疫對象。

寄主及為害

白菜、青菜、甘藍、芥菜、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及茼蒿、馬鈴薯等178種植物。春季和晚秋,成、幼蟲為害蘿蔔、白菜、胡蘿蔔、菠菜、茄子、馬鈴薯、黃瓜、芹菜等蔬菜的幼苗和嫩芽,嚴重的常造成死苗、缺株和斷壟。此外,還啃食葉片,在較粗的葉脈間形成近圓形不規則的食害孔,造成蔬菜減產。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mm,寬約4mm,暗灰褐色,全體覆有鱗毛。口吻短粗,向下方突出。觸角中部膝曲,末端膨大。鞘翅近端部有斜向灰色條斑,兩翅條斑相拼呈“V”字形,條斑後方有明顯的瘤狀突起。卵:散產,球形或橢圓形,直徑小於1mm,初產時乳白色,有光澤,孵化前變為黑色。幼蟲:紡錘形,背部隆起,多橫向縱紋。頭部小,黃色至褐色,體色富於變化,從乳白色、淡綠色直至暗綠色,腹面無足,有肉質突起。老熟幼蟲體長14mm,在土中築室化蛹。蛹:體長約8mm,頭部白色,足與翅黃色,腹部淡綠色。

生活習性

台灣、日本一年發生1代,早春至初夏越冬幼蟲化蛹羽化,並以成蟲在土壤中或作物下潛伏越夏,9~10月間開始活動。台灣每年11月間發生於新竹以北的北部臨山蔬菜區,成蟲在夜間活動取食蔬菜新芽和嫩葉。雌成蟲在秋季產卵,入冬後產卵停止。開春後又繼續產卵至5~6月,雌蟲可產數百粒至上千粒卵,卵期10~70天。10月初見幼蟲,隨著蟲口密度的增加,秋末十字花科蔬菜被害明顯。幼蟲期30~150天。越冬幼蟲歷期約5個月,春季孵化的幼蟲歷期為30~60天。早發生的個體3月前後化蛹。該蟲為多食性害蟲,在日本有危害26科97種草本植物的記錄。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防止疫區擴大。(2)零星發生時,噴灑5%氟蟲腈懸浮劑1000倍液或2.5%多殺菌素懸浮劑1000倍液、0.5%楝素殺蟲乳油1000倍液,防治幼蟲效果好。(3)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越夏成蟲開始活動時,進入噴藥防治適期,可及時噴灑上述殺蟲劑外,還可噴灑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5.7%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隔10天防治1次,防治1~3次,並注意把藥液噴在心葉嫩芽和葉背易受害的部位,效果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